小学数学新课改应避免进入的误区

2012-04-29 13:12魏秀花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2年10期
关键词:数学课生活化创设

魏秀花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在有些方面教师们似乎走进了死胡同,很难再深入发展,好像失去了方向,随之而来的就是教改意识的淡漠,为难情绪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对身边同事们的感触,我也深有同感。我为此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分别加以分析,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情境创设为什么创设

前不久我听了一节“认识乘法”的课,任课教师在上课一开始,出示了一个像动画片一样的精彩画面——“河边的一角”。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后纷纷发言。

生1: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牦牛,有帐篷……

生2:我发现小河的水还在不停地流动呢!

生3:我发现牦牛在开心地吃着草。

……

至此,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有新发现,教师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又不断有新发现。听到这儿,笔者不禁要问:情境创设到底为什么创设?这样的情境创设,是在上数学课还是在上看图说话课?气氛虽然热烈,可课的性质却似乎改变了。

其实,在出示情景图后教师只要提问:图上有几种动物?它们各是几只在一起的?接着引导学生2只2只地数牦牛,3只3只地数羊,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求牦牛和羊各有多少头。这样,学生就能在问题情境中有效地捕捉数学信息,初步感知“几个几”的生活现象,为接下来学习乘法作好必要的准备。

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

二、“生活味”大于“数学味”

如今的数学课,“生活味”渐渐浓了起来,有的甚至超过了“数学味”。

一位教师上“找规律”一课,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寻找搭配的规律,进行了如下的组织:

引入——周一的菜谱,让学生按一荤一素搭配起来,使他们能初步理解搭配的意义。

展开——周三的菜谱,让学生按一荤一素自由地搭配,在搭配的过程中体验有序搭配的必要性与价值,从而使学生产生有序搭配的内在心理要求。

巩固——周五的菜谱……

乍看上去,这节课可谓是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学生始终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学数学。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学生和老师书写这些菜名花费了很多时间,学生汇报时,很容易把荤菜和素菜搞混淆。人为地设置了不必要的障碍,更不用说学生看到这些美味所引起的条件反射了。尽管学生在挑选和搭配时显得极其的可爱,教室里也不时有一阵阵笑声,但数学的力量与价值在这种有点异化或泛化的“生活化”中,显得苍白和无力。

我不是反对数学课堂联系学生的生活,笔者反对的是把“生活化”作为数学课的单一追求甚至是唯一追求。“生活化”情境应是有选择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应有浓浓的“数学味”,应避免虚幻与幼稚化倾向。

三、合作交流等于小组学习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现在,我们在数学课堂上看到的几乎都是小组学习形式,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尤其是在公开课的教学中。

在一些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见到如下的镜头:

几张桌子拼凑在一起,学生围成一圈,当教师号令一下“现在开始合作”,学生马上动了起来。有的小组学生连合作干什么还没有搞明白,教师又说“停止”,学生则马上恢复原状。过一会儿,当听到教师的号令则又再来一次“小组合作”。当教师说“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每个学生马上都开始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教室里很热闹,可小组内谁也没有听清同伴的发言,有的甚至连自己说了什么都不清楚。当教师让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时,总有个别学生“代表”了全组,成了专门的发言人,其他学生更多的只是“陪客”、旁观者(在某种程度上,小组学习产生的旁观生的心理伤害程度比大班教学中更甚)。有的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室里分成了十几个组,教师想全面了解每一组的合作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

小组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小组学习只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而且国外早就有专家研究指出,最适合进行小组学习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25人。而现实是绝大多数班级学生人数是超过25人的,有相当多的班级学生人数超过50人。再从数学知识的特点来看,并不是所有知识都适合小组学习,也不是每一节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小组合作。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猜你喜欢
数学课生活化创设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有趣的数学课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