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摘要] 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经管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对高职院校来说,经济学基础课程理论性强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课程考核方式转变等方面提出了提高该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经济学基础; 教学有效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4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1- 0067- 03
“经济学基础”作为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为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奠定了基础。但是,从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情况来看,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对经济学基础课程进行改革,改变其教学现状,提高该课程教学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1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经济学基础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生产活动,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经济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好其他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提高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十分重要。
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提出很多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从最早研究单一的教师因素扩展到教学活动,再到后来提出的教学环境,这些因素都可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教学有效性的需要通过各个影响因素的优化与合理配置而实现。因此,笔者认为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就是结合该课程的特点,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来满足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双方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能把教师所教授的经济理论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经济学认知,使其能够运用正确的经济学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经济问题。在教学中,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学习方法,能用所学理论去分析经济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由于经济学基础课程有较强的理论性,包含大量的概念、数理推导和经济模型,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原理通常需要用大量的图形或者数理推导来进行分析,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2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不足的原因
2.1经济学基础课程本身的原因
经济学基础课程作为理论经济学,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揭示了西方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各种经济活动的规律,是对实际经济生活的抽象与概括。在教学中,教师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经济模型的讲解和推导,授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很抽象;经济学用到的分析方法,如边际分析、均衡分析等分析方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学生普遍感到经济学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尽管许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学习价值很高,但与趣味性强的其他专业课相比,学生缺乏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热情,使这门课程的教学有效性降低。
2.2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性质之间的矛盾
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课程体系设置体现的是“能力本位”的思想,突出实践与技能训练,这就使人们普遍认为其培养的是技术性、应用型的人才,强调的是“会多少”。就高职经管类专业而言,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的工作是会计、工程造价员、保险代理人、导游等,无论是服务岗位,还是管理岗位,其任职条件更多地倾向于岗位能力及职业资格,要求学生具备处理相关业务的能力。高职院校学制三年,一般专业都会有半年到一年的实习期,各类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的课时较少,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地、完整地讲完授课内容很难。所以,专业基础课常被忽略,这种情况造成学生从思想意识上不重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
2.3学生自身的原因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其他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其基础知识相对较弱,尤其是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而经济学基础课程本身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学生中存在一种片面认识: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只要会操作、能实践就行了,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理论知识。所以,很多学生认为基础课程是可有可无的,把大量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与毕业证、职业资格证有关的外语课和专业课等课程上。
3提高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探讨
经济学基础课程作为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教学效果不仅关系到学生对该门课程内容学习掌握的程度,还对其他专业课的教学有一定的影响。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经济学基础课程学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多年来在高职院校的经济学教学实践,本文认为,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条件和教学过程,提高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有效性。
3.1对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选择
经济学基础课程是对西方百年来经济理论发展的总结,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讲授其全部内容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选择。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实训课占了一定的比例,所能安排的理论课时就极为有限。
目前,大多数经管类高职院校(包括本院)经济学基础课程安排用一学期讲完,安排的学时也仅在60学时左右,微观与宏观内容一起讲授,因此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很重要。在进行内容选择时,一是应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进行选择,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基础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二是要根据教学的指导思想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选择,教学内容应通俗易懂,淡化数理推导,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重在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进行比较,应以微观经济学为主,宏观经济学为辅。具体就微观经济学来说,它主要在于讲清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应主要介绍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理论、市场理论等。就宏观经济学来说,着重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例如:失业与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其教学内容与现实经济要紧密联系,主要让学生能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对整体宏观经济环境有所认识。为符合高职院校本身的教学情况,多数职业院校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自编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优化,使教学内容更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3.2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是学的前提,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兴趣就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经济学基础课程的特点,让学生们普遍感到经济学理论难以理解、难以掌握,学习热情不高,而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经济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可以用现实的经济热点问题作为教学案例,这些贴近日常生活、浅显易懂的案例和事实,让学生感到经济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应注意一点,由于课时有限,案例不能过多、过于复杂,应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对于经济理论的应用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案例,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讨论、分析、归纳和总结,既可以节约课堂授课时间,又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能动性。
3.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实效性
当代社会,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高职院校应积极为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条件,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形式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有效地扩大了教学容量、学生能全方位地获取大量信息,开阔其知识面。同时,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能收到课本文字达不到的效果,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形象化、生动化,经济学中大量的图表、公式及曲线变动情况,可以用计算机动画模拟显示出来,使图形、曲线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3.4考核方式由终结性考核向过程性考核方式转变
教学的效果要通过课程考核来衡量,考核方式单一带来的后果是教学低效率,仅凭期末的考试成绩不能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要突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控制,提高教学有效性,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是有效的途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目前,我院学生的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由教师按照教学实际情况,采用课堂讨论或布置课程论文等方式来评定。通过学生的课堂回答和论文内容,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让学生用所学的微观经济学中的某个理论对身边的某个经济现象进行阐释,可以调动学生查阅资料、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同时,加深了对微观经济理论的理解。期末考试成绩由客观考题组成,取消概念、原理等需要死记硬背的考题,应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原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总之,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精选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特色、加强教学的针对性,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受到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学习经济学等理论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因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最基本保证。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俊. 目标与激励: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有效性分析[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6):101-104.
[2] 刘志迎. 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J]. 当代教育论坛,2007(1):82-84.
[3] 姚晴霞.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