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诗词中易被误解的“疑”

2012-04-29 00:44杨华
现代语文 2012年11期
关键词:山重水复例子古诗

摘 要:“山重水复疑无路”中的“疑”并非“怀疑”,而是“好像”“如同”义。古诗词中用“疑”表“好像”的例子很多,常与“是”或“无”连用,与“似”“若”“如”对举。阅读古诗词时,应注意这类古今意义存在差异的词语,以免造成误解。

关键词:古诗词 疑 误解

阅读古诗词的一个难点是由于古今词义的演变,稍不留意就会犯“以今律古”的错误。就拿“疑”来说,现代汉语一般用它来表示“怀疑”“不能确定”之义,而如果在古诗词中也这样理解的话,往往就会出现偏差。譬如出自陆游《游山西村》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恐怕多数人都要不假思索地以为“疑”就是“怀疑”的意思,这从一般古诗选本对它不作解释可以看得出来,从一些诗词鉴赏词典的串讲中也可以看得出来。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游山西村》注释④“疑:怀疑,以为”正是这种观点的反映。

除了“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外,古诗词中容易招致同样误解的“疑”还有很多,如庾信《舟中望月》:“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杜审言《杂曲歌辞·大酺乐》:“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王炎《鹧鸪天(淡淡疏疏不惹尘)》:“疑浅笑,又轻颦,虽然无语意相亲。”其中,“疑是地上霜”“疑是银河落九天”与“疑是故人来”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句子,而句中的“疑”也屡屡被当作“怀疑”之义出现在各类教材、教参以及辞书中。然而,就上述诗词的语境来看,月光、梅花、瀑布和风都是已经点明的意象,作者只是捉住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打比方罢了,哪有怀疑之义呢?所以说,上述诗句中的“疑”都不是“怀疑”,而是表示“好像、如同”之类的意思。

“疑”表示“好像、如同”义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它常在古诗中与“似”“若”“如”等对举。如卢照邻《十五夜观灯》:“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烟疏疑卷幔,尘灭似销氛。”李峤《风》:“带花疑凤舞,向竹似龙吟。”沈佺期《钓竿篇》:“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李白《春日归山寄孟浩然》:“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刘禹锡《杂曲歌辞·忆江南》:“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白居易《玉水记方流》:“似风摇浅濑,疑月落清流。”元稹《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入衙官吏声疑鸟,下峡舟船腹似鱼。”杨泽民《塞翁吟(院宇临池水)》:“低疑洛浦凌波步,高如弄玉凌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疑”与“似”也由此连用作复音词“疑似”,表示“类似、相似”之意,进一步引申为“嫌疑”“不能确定”“似是而非”等义,沿用至今。

由此可见,所谓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实际是在写那种山环水绕似无出路,却突然峰回路转,前途隐现的欣喜。在这里,作者并无迷惘、困惑之感,将“疑”理解为“怀疑”是不合适的。

像这样用“疑无”来表示“好像没有、似乎没有”的例子也是习见于古诗的,如:顾况《王郎中妓席五咏·舞》“落花绕树疑无影,回雪从风暗有情”,写舞者姿态轻盈快捷,如“落花绕树”似无踪影,又如“回雪从风”脉脉含情;罗隐《钱塘江潮》“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写钱塘江潮声势浩大,似无涯底;司空图《永夜》“永夜疑无日,危时只赖山”,写长夜漫漫,似无尽头;李洞《宿成都松溪院》“翡翠鸟飞人不见,琉璃瓶贮水疑无”写溪水澄澈透明,似无实有。而韦承庆(一作马周)的《凌朝浮江旅思》“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刘希夷《采桑》“看花若有情,倚树疑无力”,姚合《题郑驸马林亭》“石翠疑无质,莺歌似有词”分别以“疑无”与“似不”“若有”“似有”相对,其“好像没有”的意思更为明显。

这样的例子在宋词中也不少。如李之仪《早梅芳》“渐融和,开欲遍,密处疑无间”写早梅的繁盛,似无间隙;葛长庚《贺新郎(是雨还堪拾)》“细听疑无伊复有,贪看一行一立”,写雪花的悄然飘落;张炎《疏影(黄昏片月)》“枝北枝南,疑有疑无,几度背灯难折”写梅影的若有若无。其他如曹组《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黄升《水龙吟(少年有志封侯)》“看舌端霹雳,剧谈玄妙,人间世、疑无对”,皆当作此解。

总之,古诗词中的“疑”不能轻易理解为“怀疑”,很多时候“疑”乃“好像、如同”之义,尤其当它与“是”或“无”连用,以及与“似、若、如”对举时更是如此。另外,在古诗词中,像“疑”这样古今意义存在差异的词语还有很多,阅读时要根据上下文语境仔细揣摩,对于拿不准的问题要多方查证,尽量避免因为想当然而造成理解上的失误。

参考文献:

[1]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清]彭定球等.全唐诗(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杨华四川南充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637009)

猜你喜欢
山重水复例子古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初中英语课堂妙用“举例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
词与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