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水墨画教学浅谈

2012-04-29 02:24赖艺玲
考试周刊 2012年13期
关键词:创造教育观察创新意识

赖艺玲

摘 要:传统国画教学长期以来沿袭着以临摹为主,注重笔墨技巧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脱离儿童生活,约束了学生表现的主动性、自由性和创造性。本文从创造教育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水墨画教学中如何既注重传统技法,传统文化的渗透,又注重在学习的同时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强调儿童画表现的自由性、淡化完全的临摹,给予儿童创作的空间和内心情感与体验表达的机会,才能使儿童的作品个性张扬、风格多样。

关键词:创造教育 小学国画教学 创新意识 观察 想象

一、引言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中国画继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国画最重要的莫过于笔上水分的掌握,同时,教师设定一个共同的模式标准,让学生达成,学生面对的不只是反复的枯燥的技法训练,而是太多的想象、创造的自主空间,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提高,从而就会更加热爱中国画。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国画教学是不少美术教师感到为难的课题。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及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为主,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学生也将在课后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很快忘记干净,这是什么原因呢?不外乎有以下几点:(1)国画教学的过程比较繁琐,一些教师因此而不愿涉足其中。(2)小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较弱,对笔力、意境等一些抽象的名词不易理解,教学上颇有难度。(3)教材中对于国画课课程安排偏少,开展国画教学有一定的难度。(4)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够扎实,对国画的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故改变现有的传统的国画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在我的国画教学中,应改进传统的方法,努力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在教学形式上我是这样做的。

二、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做课堂的主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明确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现代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唤起儿童对艺术的兴趣,引导和激发儿童用真实的情感体验生活,感受自然的美感,陶冶情操,学习用真情去表达和创造美的乐趣。在生活的乐趣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成为具有好奇心、创造性的和不断探求的人。在各种教育活动中都应如此,而艺术教育在这方面更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游戏激趣,引发学生“创造性”学习。

在水墨画教学中,传统教育模式是一直被教师沿袭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以临摹为主、注重笔墨技巧的教育教学方法。固然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积淀的产物,如不能熟练地运用前人为我们留下的“传统技法及传统文化”,则无“国画”可谈。但是,只注重传统笔墨技法,脱离儿童的生活,儿童无感受,无触动,何谈创造性思维呢?我在水墨画教学中既注重传统技法、传统文化的渗透,又注重在学生学习的同时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审美能力,把弘扬传统之精华,树立创新的意识,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作为我教学的追求。国画与蜡笔画、水彩画等不同,一瓶墨水一张宣纸就可以产生变化无穷的迹象。刚开设国画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玩墨,玩笔让其发现笔的运用,刚接触《国画》,学生对国画很陌生,不知道毛笔、水、色,墨在国画中的不同用途和使用方法。如我在教中国画用笔用墨时出现这样的情景,“老师,我画出的线条怎么那么花?”学生A拿出毛笔兴奋地在纸上练着线条。这时学生B急切地叫道:“老师,我怎么画出的线条那么干枯,像焦掉一样”没等我发话,号称小画家的学生C慢条斯理地答道:“简单,一个毛笔上的水分太多,一个毛笔上的水分太少。”说话时特地把两个“太”字加重了语气,简直像长者在对孩子说教。

教学中我通过学生运用毛笔的游戏实验,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与发现技能、技巧。让学生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自由挥运,上下、左右、来来回回得“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渴,然后蘸水、蘸墨继续运动……游戏结束后,互相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墨色及墨色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来的。学生很惊讶原来在自己的随意涂画中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笔法、墨法。激发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笔墨基本训练的热情及提高运用、表现能力。使其明白了:太花是因为笔上水太多,太干是因为毛笔蘸水太少的道理。在教学中,我并不具体教学生“按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做”,即传统教学方法,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总体要求自己探索实践,并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笔墨技巧,即“不教而教、”“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思路。

(二)采用多渠道的教学方法,引发儿童对水墨画的兴趣。

为唤起儿童对水墨画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三方面加以探索。

1.选择作画内容

传统的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山水、人物、花鸟以传统的单墨进行着,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如《画故事》、《戏剧人物》、《动物的脸》等,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梅兰菊竹、花草虫鱼等。

2.开放艺术理念

即以多元化的艺术理念来指导学生的国画学习活动,而不仅单一地以传统中国画的审美理念进行艺术创作,如《有趣的文字》一课,即是以现代构成的理念,引导学生在对文字与符号文化的认识与探讨中,感受抽象艺术与画面构成的独特美感,并努力尝试用中国画的勾、写、点、染等各种手法进行表现,体验中国画艺术的独特美感,学生的作品也显示出了种种不同的文化气质和审美趣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3.丰富表现形式

以更加自由多样的方式进行创作活动,而不仅仅用传统的笔墨技法,鼓励学生尝试一切可以的手段与方法,进行多样化的创作实践。如我让学生创作《春天的花》的主题,就鼓励学生结合油画棒与水彩色在宣纸上进行了大胆的表现,由于油画棒的不融水性和可操作性,最后的作品不但各种细节丰富,而且具有一种独特的装饰效果。因此,教学的实践中,我体会到中国画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其自身的发展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作为儿童的一种美术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自身的发展,更应以一种开放的理念来加以把握,既能很好地植根于传统的土壤,又能海纳百川,以现代的各种艺术理念来丰富其营养,只有这样,儿童的国画学习才会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常青树,不断地壮实粗大。

三、利用范例,提高学生观察力、表现力

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只是大小不同、显现及未显现而已。为了给学生提供挖掘自身潜能的环境与机会,我提出以观察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因为观察能力是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能力的基础,人们观察事物,不只是用眼睛,更重要的是用脑子。潘天寿在画论中谈到:“要到生活中去写生。关在房间里闭门造车,是画不好画的。要善于观察生活、分析生活。所谓‘读书万卷,行万里路,指的就是要加强学识修养,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我在教学中长期实施的教学目标,而通过水墨画教学在观察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对创造性地运用笔墨技巧起重要作用。在水墨画教学中,学生在尝试“各种笔墨技巧”的练习后,对实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以观察为主线,搜集创作素材,探究笔墨技法。观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往往看得少,对事物极其生疏,如在画“熊猫”这一课,老师对熊猫的各个结构分析清楚,然后让学生感受分析不同情况下的熊猫各种神态,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时学生表现出来的熊猫各不相同,发火的熊猫用红色。也可用各种颜色,如在画熊猫头四周的毛时,有的学生用干笔来画,体现出了笔的质感,这说明他们是用自己的感受来进行创作。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笔墨来体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利用各种不同的范例的比较,让学生选择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从而传授些构图技巧等,让学生较容易地接受国画的基本知识。总而言之,我认为儿童的国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从传统艺术中了解特点、学习规律、吸取营养,又要帮助儿童从各种现代艺术的思想、艺术家的创作方法与风格中领悟一些新的艺术规律,来建构自己的审美思想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大胆地进行表现,表现出自己真实的生活与情感。只有这样,儿童的国画学习才富有积极的发展性意义。

四、引导求异,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在学生的造型活动中,我尊重他们的个性,既可以用写实的手法,又可以夸张、变形;在色彩上可以按客观去表现,也可按主观意识去表现。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都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如“老师,我的枇杷蓝画画得太偏右了,那可怎么办?”学生D急着把目光投向我,没等我发话,学生E抢着说:“可以在空的地方补画上一些东西。”“枇杷”、“樱桃”,其余的学生也纷纷抢着说。学生A抬了一下头,望着我神秘地说:“我就和他们画得不一样。”学生们听到马上凑到她的桌前,我也跟了过去,低头一看,她在篮子的把上添加了红红的蝴蝶飘带,我当即表扬了她……这是我在上《枇杷的画法》一课。为了摆脱国画课一味的技能训练,我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创作,哪怕一个小的细节也好,尽可能不要和老师的范样雷同,也一定不要与同学一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的添加枇杷、有的添加樱桃、也有的添加小鸡和小金鱼,有的还添加了彩带。学生眼中的中国画开拓了一个宽阔的空间,变单一为丰富,它的丰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加深他们对中国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不止于此,这就是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活跃思维,激发创新意识。

五、搭设情意之路,抒发内心真情

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便能将自己内心的情意抒发出来。“情意性”展现才是学生内心深处思想、意愿的真正表达。因此,水墨绘画融入“情意性”教学相当重要,我运用水墨画配诗句,水墨画配故事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为学生抒发情意提供方便。

(一)运用诗意,绘出真情。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作品的语言表现力作具体的、深入的挖掘,有助于准确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倾向,进入作品美的意境。画诗是为了懂诗、赏诗,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诗画出来,不但是对教学成果的一种反馈,更能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也使孩子们更好地体会到了“诗中有画”的道理。水墨画具有诗歌的语言特点,也兼具视觉造型艺术心理直接反馈的表现深度,更重要的是深藏不露的心灵倾诉。其表述方式往往超越视觉极限,将思维层次推展至更加深广的界域,达至经典的完美境界,这是对水墨画应有的历史定位。既然它具有诗歌的语言特点,那么与诗歌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联系与共同点,我们可以结合学生早已接触或熟悉的诗歌来充分表现他们的绘画意境。有许多孩子早在幼儿时期就在家长的引导下开始尝试背诵简洁上口的古诗,还有些孩子在平时的语文知识及课外汲取中,早已有相当多的古诗存放在自己的记忆当中。要让学生根据完成的作品添上自己熟悉并且与之相适应的诗词,这就需要他们对作品有相当程度的体悟,倾入自己的情意。如我在教授《猫头鹰》该课内容时,将主体放入一定情境之中,引发学生思考。有位学生将猫头鹰当作了一位思乡的朋友,独自蹲坐枝头,看似精神抖擞,殊不知他的内心满是思乡之情,故以一首《静夜思》加以表达。还有很多学生为了能拓宽自己的绘画思路,以诗句引出绘画的题材,通过诗句原有的含义,阐述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孩子们用画笔和心灵把古诗的含义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充满童趣。创作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水墨作品。

(二)结合故事,表达真情。

儿童从小就爱听故事,特别爱看有图画的书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延伸活动来描绘静止的画面,把“故事”与“画”结合起来,在学生看来是入情入理的,而且能很快接受并投入绘画的创作中。画故事的整个过程都是对学生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想别出心裁、构思出与众不同的内容、情节。所以将故事与想象力作结合可产生无限的创意空间。这种水墨表现的题材很多,但在选择上也必须符合儿童特点,如《小蝌蚪找妈妈》、《比比谁最美》等,这些内容都有一定的情节,都是一则有趣的小故事,通过生动的讲述和回顾,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得到感染,并激发其作画的愿望。每个小朋友的想法各异,通过互相描述,可进一步丰富想象,然后提供片段的描绘,给学生以一定的表象,再以补画的形式要求学生创造一幅情意画。这样结合故事,层层过渡的绘画形式,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理解,也更能体现他们的内心感受。

六、结语

总之,我认为儿童的国画教学要引导学生从传统艺术中了解特点、学习规律、吸取营养,来建构自己的审美思想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大胆地进行表现,表现出自己真实的生活与情感。这样对拓宽儿童知识面、丰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造能力都有好处。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文选[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创造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张安吴.少儿美术.2005.11.

[4]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创造教育观察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中的创造教育浅议
“创造教育”引领幼儿生活与学习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幼儿美术教学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让思维“轻舞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