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探究式教学给学生们带来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生们学会探究,学会学习,为他们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我遇到过很多的困难,但实践过程也给予我很多的启示,提醒我在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时,要从探究教学的教材、方法、主体、过程、结果、评价以及教师等方面着眼,才能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
一、改进教材或重组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小学课本中有的内容可以作为课堂学生探究的材料,但有的却落后于教育的发展,远离学生实际,若不管学生理解与否都照本宣科,只能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和选择教学内容,吸收、补充一些贴近学生实际、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与创造的学习材料. 变封闭为开放,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有机的结合
“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是两种相对的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两种方式都是必要的. 倡导“探究式教学”并不是要求我们平时做到每节课都进行探究式教学,而是要根据所学内容的特点,选取那些更能体现探究过程的程序性知识,用探究式方法进行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内容本身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有驱动力. 例如,当学生对某一现象有大量感性经验时,讲授法可能会是一种更恰当的选择. 因此,在强调探究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事实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既能提高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又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三、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开展探究活动
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的潜能一旦开发出来,就会成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源,释放出巨大能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发挥潜能创造时机和条件. 使他们在学习中大胆地去探索、创造. 另一方面,不同水平的学生,其探究意识、探究的能力等方面都会有差异,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善待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 如教师可按学生的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探究任务,使每名学生都能获取成功,只有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和继续学习的热情,才能使每名学生主动地、平等地、愉悦地参与学习. 事实上,要成功实施探究教学,教师先要有一种深层的教学民主思想,对每名学生都加以赏识、信赖、接纳与期待,这样,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由扶到放,循序渐进,适时点拨
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渐进的,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完全独立,探究学习,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一个由“扶→引→放”的过程. “扶”是指探究活动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训练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对不同现象进行比较. “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猜想和假设;“放”就是给学生提供部分或全部资料放手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困惑和难题,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和点拨,及时化解学生的思维障碍. 但教师的引导必须做到:一要“适时”. 介入过早会阻碍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介入太晚,学生长时间处于盲目的状态,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是“必要”. 该引导的内容如不充分加以启发、引导,会使学生处于“迷津”状态,一无所获. 不该引导的内容如果也进行启发、引导,则会剥夺学生尝试的机会,削弱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因此,探究试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必须做到适时、必要、谨慎、有效,从而使学生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五、应对挑战,积极准备
探究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与接受式学习相比,“探究式教学”花费的时间较多,45 分钟的课时很紧张,常常是探究的结论得出之后,学生就没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时间了,对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造成一定困难. 加之教师在开展探究活动时需要进行物质准备(如教具、学具、资料、器材、媒体,等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指导等大量的工作,这无疑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 与此同时由于“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具有“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它全然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按事先设计的框框,上课时让学生按规定的方案往里钻.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设计的方案有些是教师始料未及的,是教师也未曾想到的,所以“探究式教学”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特别是应变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技能、角色作用等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既要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又要对探究的问题做好课前思考. 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探究课堂中学生的意外生成.
总而言之,实施探究式教学,关键是保护和发展学生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敢于除旧创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