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中
【摘要】 “学案导学”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 它要求教师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 做到以学案为载体,使课堂形散而神不散,使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得到有效而且有形的体现,做到导和学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学案导学;教师;角色
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一直在挤压着学生的主体性,过多地干预和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将教师的角色从“主演”变为“导演”,由“台上”走到“台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学案教学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 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 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教老方法的案例里不能自拔. 这种教学与研究脱节,对教师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认识. 这实际也是学案教学中所倡导的,因为学案教学仍然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为教师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素材. 是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化的绝佳机遇.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者
学案导学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把过去以研究教法为重心转变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上来. 因此,教师应依托学案,从课前、课堂、课后全过程地引导学生使用学案的方法.
课前. 适时安排学生对学案进行预习,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重点、须掌握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
这一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并及时解决预习中学生遇到的问题. 及时修改、调整学案内容,使学案更具有针对性.
课堂. 教师应与学生共用学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完成课堂教学. 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案内容实施增、改、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此环节应注意:
1. 不要将学案内容变成试题训练.
2. 不要放任课堂的讨论. 教师要根据学科内容,适时调控课堂.
课后. 引导学生巩固课堂内容. 可通过课堂延伸练习设计、拓展练习等形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这三个阶段,让学生养成学案使用的方法,以便发挥学案导学的最佳效益.
三、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一堂课能否发挥它的最大效益,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 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图省事,学案一发、一做、一讲,一堂课;有的老师仍未放弃过去的授课模式,将学案当做课堂或课后练习题;也有的老师不顾本学校、本学科、本年级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完全依托学案. 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做法.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本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习内容做适当的增补. 从而使学习内容、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加优化,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1. 针对学习内容,教师应适时引导、点拨.
2. 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研讨交流. 在研讨交流时教师要适时掌控,避免一些无效合作与研讨.
3. 针对出现的问题,师生应互动交流.
四、教师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
学案内容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学生学习的实效有多高,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课堂学习中. 通过参与,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真诚的沟通. 鼓励学生以课文为基础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师在这种参与中,及时调控学案内容,使学案设计更具有针对性、更加科学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同时,教师的参与还有利于改变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般学案的内容,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如果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时间一长,学生极容易产生倦怠情绪,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根据学案内容,适时调控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确保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五、教师是课堂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成为他们学习的促进者. 我们知道学生爱上某一学科,不仅仅是这一学科具有极大的魅力,往往是学生喜欢教这一科的教师. 所以我们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融洽、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这样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力量. 作为学生的同伴,当我们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合作时,学生往往更易接纳,他们往往更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深入探讨. 当我们作为同伴发现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学生就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学生也会变得愿意问问题,这样也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不管教师的角色如何变化,不管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改革,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应是我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