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工学结合”的误区

2012-04-29 23:12陈耀莺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14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工学误区

陈耀莺

摘 要:部分中职院校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上存在一些误区,如对“工学结合”解读的误区、顶岗实习中专业不对口、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脱离实际等。要走出这些误区,中职院校要敢于啃硬骨头,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将学生分散安排到各个企业中,让其专业对口上岗;在校内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开展对外营业订单。

关键词:工学结合走出误区专业对口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5(b)-0153-01

笔者在杂志《特别关注》里看到一篇短文,题目是“幼儿园里教什么”,全文如下:

“德国孩子在幼儿园里,都学到些什么呢?

他们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应对坏人;参观消防警察局,学习灭火、避火常识;参观邮局,看看一封信如何投递;参观市政府,认识市长。

他们去市场,学习购物,区别自由市场与商店的不同;他们去花圃,参观花圃种植,学习分辨花草植物;他们去看马戏、儿童歌剧和魔术;他们参观图书馆,学会借书、还书;他们去坐有轨电车,熟悉回家的路;樱桃收获的时节,跟老师去采摘樱桃;南瓜收获的时节,跟老师一起做南瓜汤。

圣诞节是最令人激动的日子,他们焦急地等待圣诞老人和那份神秘礼物······

三年过去,孩子学会自己修理玩具、管理时间、约会,自己制订计划、搭配衣服、整理东西,自己找警察。一个6岁的孩子,生活能力很强。”

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孩子差别太大了,尤其是我们的大部分中职生,在学校学习了两年,到社会上还不能管理好自己,也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里存在有一定的误区。

1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误区

1.1 误区一: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解读有偏差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诞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Sundert and Technical College)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后来美国又把它称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Education)。2000年又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Work—integratedLearning)。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工学结合”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可是目前我们很多中职院校对此解读有偏差:认为工学结合就是简单的“2+1”教学模式,也就是两年在校学习,一年顶岗实习。这就偏离了“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初衷,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理论学习和真实工作环境完全脱离,没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到用人单位后不能适应工作而最终导致辞职的结果。

1.2 误区二:学生的顶岗实习专业不对口

我国目前有很多中职院校为了管理的便利,不管什么专业的学生都推荐去同一企业,造成学生的顶岗实习专业不对口。这样的一种传统的教学实习办法,虽然让学校的管理省力,但效果较差,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还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企业仅碍于情面勉强接收了学生,但没有适当的岗位提供给学生,最终只能走过场,学生学不到真正的技能而心存不满,增加了学生的流失率。

1.3 误区三:以校内的实训基地代替工学结合

很多中职院校都建立了大型的实训基地,学生采用模块教学方式,先上理论,然后到实训基地实训或者直接由教师带到实训基地上现场课,教师现场演示,学生现场操作实训。

这样的教学模式看似先进,但是,调查显示,中职院校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长期脱离企业实际或者根本没有到过企业实习,因此在教学中没能就生产实际给学生有利的指导和建议,直接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提高。所以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真正的代替工学结合。

如何走出这些误区,让我们中职院校的毕业生能更好地为社会创造效益呢?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剖析:

2 走出误区应注意的问题

2.1 关于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解读偏差的问题

我们不妨参考文章开头德国幼儿园的做法——实用、实战做法。也就是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让学生到企业去学,去工作,是真正意义的与普通职业人一样的有报酬的工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有严格的过程追踪管理和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学分,学生要取得足够的学分才能毕业。

比如,“汽车运用与维修”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是:面向汽车维修业及汽车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汽车制造装配、维修、检测、养护、汽车美容和汽车整车及零配件销售等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根据这个目标,中职院校可以开展“校企合作”方式。比如在我市,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行业特点,学校可与港口企业进行合作培养人才,港口物流、港口机械设备的运行与维修都需要汽车技术人员。具体做法是:学校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学生一学期在校内学理论知识,一学期到企业去,一学期又回校来学习。学生到企业时,企业安排老员工以“1帮1”的形式,在实际操作中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作为助手,直接参与港口机械的维修与保养,并获得一定的报酬。

2.2 关于实习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如上所述,专业不对口,是因为学校贪图管理的方便,将大量学生推荐到同一单位的缘故。所以,学校应学习美国“以他方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就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别人”。具体做法是:每个企业不要安排那么多人,要将学生分散安排工作,这样虽然学校工作难度加大了,但却可减轻企业负担,又使学生专业对口上岗,得到实惠,同时学校与更多的企业沟通合作,知名度会提高,工作开展起来会越来越容易。另外,学校还可以将就业市场引入校内,每年为工学结合的学生提供就业推荐会,多联系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等,这也是将学生分散安排工作的一个良方。

2.3 关于校内实训基地代替工学结合的问题

实训基地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提高了技能。但是很多实训基地只对内不对外,闭门造车,脱离了社会实际。要解决这一问题,一可以派教师到企业去参加生产实践,参加行业技术开发、参加精品课制作、参与编写校本教材、定期参加师资培训等;二是将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引入校内实训基地。比如,机加工实训基地,基地负责人要积极与社会联系,把外面的订单拿回来,让学生生产真正的产品或者维修产品等。再比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可将实训大棚面向校外,直接为社会上的人员洗车、修车、保养或进行汽车美容等。这样,不但能为学校创收,还能提高学校知名度,又能让学生得到锻炼,提高技能,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造成“工学结合”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走出这些误区,中职院校要提高敢于啃硬骨头的敬业精神,这也许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特别关注[J].特别关注杂志社,2011(9).

[2] 百度百科.工学结合[OL].[2011-5-20].http://baike.baidu.com/view/1307028.htm.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工学误区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