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举两个例子。
例1 在△ABC中,已知a=1,b=3,A=30°,解此三角形。
解 由余弦定理得c2-3c+2=0,解得c=1或c=2。
当c=1时,cosB=a2+c2-b22ac=-12,所以B=120°,则C=30°。
当c=2时,cosB=a2+c2-b22ac=12,所以B=60°,则C=90°。
例2 在△ABC中,已知a=2,A=60°,当b取何值时,△ABC无解?有一解?有两解?
解 由余弦定理可得c2-bc+b2-4=0。
(1)若△ABC无解,则方程c2-bc+b2-4=0无正根。因为二次函数f(c)=c2-bc+b2-4的对称轴为c=b2>0,则Δ=-3b2+16<0,解得b>433,所以当b>433时,△ABC无解。
(2)若△ABC有一解,则方程c2-bc+b2-4=0只有一个正根。则Δ=0或Δ>0,
b2-4≤0,
解得b=433或0
(3)若△ABC有两解,则方程c2-bc+b2-4=0有两个正根。则Δ>0,
b2-4>0,解得b>2,所以当b>2时,△ABC有两解。
根据上面的两个例子和之前的讨论可以看出,如果在解三角形时已知两边及其一边对角的情况下选择余弦定理解决问题,就将三角形解的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正根的问题,从而使问题的解决显得更加简洁。
【参考文献】
刘绍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