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的组织与激励问题研究

2012-04-29 21:54安玉兴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15期
关键词:组织激励

安玉兴

摘要:共性技术的开发关系到技术创新水平和国家技术能力的提升,而共性技术的公共物品属性以及外部性特征抑制了共性技术的有效组织和激励。因此,资源整合、专业化的角度来探讨共性技术的组织问题,要从制度、市场以及政府的角度来探讨共性技术的激励问题。

关键词:共性技术;组织;激励;中国产业

中图分类号:F2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162-02

引言

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协同发展的特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与其技术水平是离不开的。技术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先进技术的研发及商业化,还取决于基础性的技术,即共性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又称共性技术(Generic Technology),其最早由G. Tassey和A. Link等人提出的。李纪珍(2004)认为,产业共性技术是指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普遍应用,其研发成果可共享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及其企业产生深度影响的一类技术,主要包括产业间共性技术、产业内共性技术和企业内共性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研发模式的变迁,共性技术在科技与经济相融合趋势中日益重要。推进共性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方面的技术,已经成为几乎每个经合组织国家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规律性特点。共性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是技术能力提升的平台,平台的高低,决定技术质量的高度和经济崛起的加速度。目前,共性技术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基于组织和激励的视角探讨共性技术的相关研究更少。本文以共性技术为基础,以共性技术的组织及激励为切入点,探讨共性技术的组织及激励优化问题,对于技术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基于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构建的“洼地”效应,形成基于共性技术的创新网络和创新集群,具有非常强的实践价值和可操作性。

一、共性技术的产业属性分析

从技术层面来看,共性技术的特征表现在基础性、平台性、探索性、综合性以及风险性等几个方面(操龙灿、杨善林,2005;鲍健强、胡平,2004)。共性技术是基础研究实现商业化的必经环节,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在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基础之上投资并形成专有技术。因此,作为技术基础设施的共性技术与企业技术研发密不可分,为企业技术产品的商业化奠定基础。共性技术的相关成果,可以为多个产业提供支持,因此这一技术具有平台性的特征,如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条码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共性技术的研发并不能与商业化保持时间上的同步,它要先于除基础性研究以外的所有其他环节,因此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具有探索性的特征。

任何一门技术的研发工作,都具有非常明显的高风险特征。而共性技术从经济学视角来看,还具有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特征,因此它的高风险风和低收益性、低排他性特征,进一步加剧了它的高风险性。

二、中国共性技术开发的组织与激励问题分析

(一)中国共性技术开发组织中的问题

从实际运行来看,中国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主体比较明确。而对于共性技术而言,还没有明确的研发主体(李纪珍,2005)。造成共性技术研发主体的模糊性的主要因素在于共性技术投资高风险低收益性、公共物品及外部性等特征,这就直接造成了资本稀缺性中小企业的“观望动机”以及针对资本雄厚的大企业的“搭便车”心理。造成共性技术研发主体的模糊性的另一个因素在于市场的“趋利避害”特性并进而造成企业的“短视”行为。原有科研机构的市场化改革,也将科研机构的研究重心转移向市场化强的应用技术。转制后,虽然一些科研机构还继续从事一些共性技术研究,但是由于转制后的院所要按照企业机制运行,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化取向大大限制和削弱了承担共性技术研究的积极性,再加上目前承担产业技术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没有建立,支持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的政策还尚未制定,因此产业共性技术开发主体出现了缺失的状态(操龙灿、杨善林,2005)。

共性技术的高风险性以及平台性特征,比如要求企业间就共性技术进行联盟,实现相对松散的R&D联合体,这种联合体可能是横向和纵向并行的综合体。这种松散的联合体具天生的不稳定性,因此需要一个有“权威”的参与者的参与,以强化共性技术R&D联盟的稳固性,这个参与者当然就是政府。而实际情况却是,政府在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方面过于追求市场化,产业政策缺位,推进技术进步措施转变缓慢,与市场互动质量不高。

(二)中国共性技术开发激励中的问题

1.市场激励动力不足。市场经济中,价格作为资源配置的唯一信号,它为市场中的技术创新尤其是共性技术创新提供内在的动力。当价格高时,共性技术的供给就会增加,当价格低时,共性技术的攻击就会减少。但是当共性技术市场存在外部性以及公共物品特征的时候,市场机制的作用会被削弱,甚至会导致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从需求方面来看,作为技术供应主体的企业,在满足市场产品和创新市场需求的同时,还要面临来自竞争对手的替代性竞争,来自竞争的压力能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当前中国的市场机制有待完善,市场的激励机制、价格机制等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

2.政府激励强度不大。共性技术研究从战略层面上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得到了相关科技计划的支持,但是政府在执行环节有待加强,对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也比较分散,“各自为政”比较普遍。政府对共性技术开发支持强度不大,表现在产业共性技术战略缺位、承担主体和支持计划分散等。

三、中国产业共性技术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组织和激励的视角

(一)中国共性技术能力提升的组织路径

1.整合主体资源,形成官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整个不同政府部门的资源,激发有创新能力和水平的研究机构的联合,比如将发改委和科技部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必要的资源整合。实现有针对性的强强联合,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合作R&D机制,并在财政上给予支持,以保证创新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形成高效运转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以政府为桥梁和纽带,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将不同学科、企业、研究机构以及大学联合起来形成相对稳定的创新联盟。针对重要程度不同的产业共性技术,政府应采取不同的平台组建形式,平台定位于非营利性组织,吸收利益相关者,引入多元投资主体,整合区域社会资源,发展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的行为模式(周素芬、周国林、况姗芸,2011)。

2.共性技术研发的专业化。“十二五”期间,通过充分调研和研究,对各个行业亟须的共性技术进行调查摸底,并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专项计划和专项配套资金,比如集成电路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这些技术与中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并对各行各业具有较强的牵动作用,其突破及应用能大力的推动产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产品竞争能力的加强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针对这些关键共性技术,政府应发挥其自身独具的组织和调控能力,设立专项计划,调配各方资源优势,进行集中的攻破(马名杰,2004)。

(二)产业共性技术能力提升的激励路径

发挥制度、市场、政府的导向作用,形成较完备的共性技术能力提升的激励系统。

在制度激励方面,可以通过产权制度、利益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激励。科斯认为,只要产权是清晰的,那么资源配置就会有效率。同样道理,共性技术的创新成果,如果产权清晰,则会促进对共性技术的投入和R&D激励。产权激励内容主要是通过专利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使私人创新收益占社会收益有一个合理比例,既保护个人创新积极性又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效益。关于利益分配制度激励,应该一方面建立联盟间合作创新利益与风险共担的责任制度,另一方面要完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制度,除了常规性的资本性投资以外,还要适当明确技术资本、知识资本、劳动资本、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参与R&D过程中的利益分配,调动生产要素参与共性技术研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市场激励方面,应该首先提供良好的宏观市场环境,使市场实现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实现不同企业间的平等竞争;其次要加强技术市场的培育和完善,建立和完善技术市场体系,为共性技术的开发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并促进其在产业、地区间的顺利扩散;最后要改善科技投入机制,使科技投入多元化,融资渠道多元化,改善科技投入机制就是要建立适合共性技术开发的新型的投融资体制,吸收利益相关者,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周国林等,2012)。

在政府激励方面,政府要完善政策供给,各项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弥补市场激励的不足,为共性技术的开发构建良好的外部激励环境。不断扩大对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和投入范围,提升官产学研联盟的质量,构建激励相容的共性技术开发人才体系,为共性技术开发提供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周国林,周素芬.产业共性技术组织模式与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J].云南社会科学,2012,(1).

[2]周素芬,周国林,况姗芸.论产业共性技术产学研联盟组织模式的优化与对策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11,(11).

[3]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发展的政府作用研究[J].技术经济,2005,(9):19-23.

[4]操龙灿,杨善林.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11):77-81.

[5]鲍健强,胡平.共性技术与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7.

[6]马名杰.政府支持共性技术研究的一般规律与组织[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5,(7):14-16.

[7]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7.

[8]Tassey,Gregory (2003) Long-Term Competitiveness:R&D Policy Issues in a Knowledge - Based Economy. http://www.nist.gov/public-

affairs/budget.htm.[责任编辑 吴迪]

猜你喜欢
组织激励
组织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四要点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关于加强基层老员工管理的几点思考
品三口而知味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