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燕玲
摘 要:“听”一直被视为学好英语必备的技能。可目前中国不少高校的学生的听力水平并不高。不少学生抱怨听力课堂枯燥,训练材料单一,没学会听,等等。有些学生考试得高分,现实交际中却听不懂外宾说的话。英语听力现状不容乐观。作者从事英汉口译教学多年,认为英汉口译的听力训练着眼于引导学生捕捉意义,摆脱字词形式,有利于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真正提高。因此,尝试从英汉口译教学角度探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并建议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方面借用英汉口译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英语口译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
一、引言
“听”、“说”、“读”、“写”一直被认为学好英语的必备技能。因此,在高考、大学四六级、专四、专八的考试中,听力永远不会缺席,并且是重头戏。可不少考生往往在这一环节丢掉不少分。另外,虽然有些学生考试得了高分,在实际交际中,却听不懂外国人讲的话。卢信朝曾引用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主持的“大中小学一条龙英语人才培养模式”项目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英语听力现状,指出我国学生的英语听力现状不容乐观。(2007:1)我认为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生没有足够的训练;二是学生没有掌握听的方法。而在这两个方面,教学都难辞其咎。因为课堂教学往往枯燥无味或者教师教授听力技巧不多,学生提不起劲,对听力束手无策,甚至有恐惧心理,课后自然不可能做足够的听力训练。他们往往会因为看不到进步而失去信心和耐心。可见英语听力教学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良好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掌握技巧,方便他们课后自主练习。只有通过课堂引导加上学生的后续训练,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纵观学生的英语听力情况,不少学生更多地关注每一个词,停留在发音的层面。他们会因为听不懂某个词而纠结,错过了后面的信息。好一点的情况是他们能听懂大意。也有学生听到一些例子或细节,却不了解细节在通篇的作用及其关联。总之,他们听取的内容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在与外宾的实际交际中,这样的听力水平无疑会造成交流障碍及误解。究其内在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英语听力的考核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翻查历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部分都是选择题,考核的范围不外乎相关材料的主旨题和细节题。这样的形式往往让学生养成有选择地去听的习惯,结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外,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脱颖而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放录音带,让学生做选择题,再回放录音对答案。这种方式与考试是完全吻合的,却不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真正提高。倘若整个学期教师每节课都是用这种单一的形式授课,让学生做同一类型的练习,学生哪来的动力?这样的练习往往收效甚微。可喜的是,最近这些年,不少高校,特别是英语专业院系进行了教学改革。教师在教材的选择、课堂的练习设计及期终考试命题方面都作了重大改进,除了传统的听力选择题,还加入了填空题、听写题、问答题等题型。这些新加的任务给学生提出了挑战,他们必须听得更为专注。学生们也反映,与传统命题相比,他们更喜欢挑战,更喜欢多样化的命题。这些更具挑战性的命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也令他们掌握了更多的信息。
三、从口译角度谈英语听力要求
近年来,“译”已经被列入学好英语必备的技能行列。在英汉口译教学中,我发现接受了改革后的听力训练后,学生听取的信息比以前多,可是仍不能胜任口译工作。在口译过程中,译员扮演了第二演讲者的角色,即译员必须忠实于第一演讲者,不能随意添加自己的观点,但也不能随意删减演讲者传递的信息。这就要求译员不能错译或者漏译,必须精准地传达演讲者的信息。由此可见,倘若学生只听懂了主旨大意而捕捉不到细节信息,就会造成漏译,相关的翻译也会由于细节缺失而显得苍白无力。相反,倘若学生只听到一些零碎的细节,并不理解细节在通篇的意义,不理解全文背景,译文就会断章取义,纵然细节的描述再精彩,由于主旨的缺失,翻译也是不成功的。可见,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就要学会积极听取主旨大意、细节信息,以及细节信息相互间的关联。很明显,只做选择题训练是行不通的。外加填空题也不足以验证学生是否真正听懂材料了。尽管逐字逐句地听写看起来要求更严格一些,但也有不足之处。听写强调精确到每个词,甚至标点符号,所以,有些学生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他们往往只停留在单个字词的发音和拼写层面,而没有真正听取意义。因此,获取的信息是不连贯的。哪怕能听写出全文,也并不一定完全听懂了。而与之相比较,口译更强调的是积极听取意义。不少口译专家如鲍刚、刘宓庆、仲伟合、肖晓燕、陈菁等均强调口译听力理解必须以意群为单位,着眼于意义。哪怕听不懂某一个词,也会跳过那个词,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借助表明关联的词,如if,unless,but,however等搜索出整体意义,保持上下语意连贯。无疑,从译的角度提出的听力要求更高,应该也更有利于交际。
四、从英语口译教学思路探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为此,我设想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可否借用口译教学的某些训练方法?首先,口译教学采用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包括英语新闻、名人访谈、演讲等音频资料或者视频资料。条件允许的班级还能请到外籍教师当嘉宾,作即席讲话。这些多样化的内容可丰富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能保持高度专注度,从而听取更多的信息。正如卢信朝指出:“丰富感官刺激方式,加强感官刺激强度可以加強听者对于输入信息的摄取。”(2007:5)
此外,口译教学的形式多样化。在听力训练的基础环节,教师会使用不同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听力理解效果,对学生提出较高的听力要求。如下表所示:
譬如,教师播放一段名人访谈的材料,要求学生不作任何笔记,随后针对所听内容写摘要,表明讲话人的观点,并用细节加以阐述。因为访谈是对话问答形式,所以牵涉的信息点比较散,比较多,如果学生只是采取以往上传统听力课的做法被动听取某些字词,就不可能概括出主旨、大意。只有超越字词层面,听懂意思,并且掌握讲者的说话逻辑,理清各个信息点之间的内在关联,才能总体把握讲者的观点,写出有条理的全面的概括。
或者教师播放一则视频新闻,要求学生每听一个信息点,用一两个关键词记录下来。随后,根据关键词复述新闻内容。因为新闻的录制通常包括主播的新闻概要陈述,随后还夹有记者的详细新闻介绍,所以,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并不明显。这就要求学生在听取信息点后,按个人理解对记录的信息点重新调整,以便有条理地进行复述。
或者教师播放一段演讲材料,要求学生跟读信息,随后,根据记忆回想,写下演讲提纲。在此基础上,学生扮演演讲嘉宾,用源语或者目的语进行即席演讲。
以上的几种教学形式均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听力要求,一改以往学生看着题目等着勾A、B、C、D的做法。因为从信息的摄取到信息的记忆、重组、重现等多个环节,学生都是导演,要听什么,怎样听,记什么,都全凭学生。因为没有了以往的选择题的限制,也就没有了一个中心点或者限制点,他们只能专心听每一个信息,以及信息点之间的关联,否则不可能完整复述或者重现原有信息。虽然这些教学形式可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挑战,却可以引导学生以全局的视角去听,边听边分析,把握内在逻辑,避免跳听信息现象的出现。这与我们的交际要求是相吻合的。另外,这种形式把更多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也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他们自导自演,主动性得到激发,成为课堂的主角,才能有更多的学习干劲和动力。为了在课堂上有更好的表现,他们课后自然就会自觉地找相应材料自主练习,教师自然也就解决了课后监控的难题。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除了借用口译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外,不妨对教学方法也进行一些调整。因为我们单纯地给学生提出更高的听力要求,或者激发其主动性并不一定就能使学生有出色的表现。我们还必须向他们教授听力技巧,教会他们如何去听,其他的方法才能奏效。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听力过程是由感知—切分—运用這三个阶段组成。听者将听到的声音转换成有意义的词语,并对其进行切分,筛选,存储,最后借助原有知识与存储的信息联系起来,形成理解。若无法建立联系,则听不懂,反之,联系越紧密,理解越深。(卢信朝,2007:3)可见,“切分”、“筛选”、“存储”是极其关键的步骤。我认为不妨从句子开始训练。训练前可以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交流听取信息的方法。最后,教师提示对信息进行“切分”的技巧。即每遇到语调变化、介词、不定式、连词等均要在此处将信息切分为意群,即有意义的单元。如:“In order to treat water pollution,one billion cubic meters of water has been diverted from the Yangtze River to Lake Taihu.”听后提示学生对句子切分:In order to treat water pollution,//one billion cubic meters of water //has been diverted //from the Yangtze River //to Lake Taihu.并要求学生对每一切分的意群提取关键词并记住关键词间的内在关联:water pollution,water,Yangtze River,Lake Taihu。随后,请学生把筛选出来的以上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也可以提示学生用记忆的方法帮助存储信息,以便复述。如头脑可想象一幅脏水的画面,以及滚滚长江水流到太湖的画面。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是以意义为单位,并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重现信息,这就检测了自己是否真正听懂。这个过程其实就是释意派理论家提出的“得意忘形”。听者完全摆脱了源语言形式的束缚,经过大脑分析筛选,存储了有意义的单元,有利于综合理解。(刘和平,2001:11)
学生熟悉了这个基础技巧后,可以进入段落甚至篇章练习,训练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所以,教师们不妨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在掌握听力技巧的基础上,开展多样化的训练,以便取得更好的听力训练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口译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摆脱了传统教材的局限性。不断更新的新闻可以令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取一手资讯,将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者。访谈、演讲资料包罗万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转变成教师向学生介绍学习资源的平台,有利于学生课后找相应材料作后续训练。另外,口译教学形式多样化不仅给学生提出更高的听力要求,而且令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翻查历年的专四口语考试,必有一道题让学生听录音作复述。国家人事部翻译资格考试(二级口译)的综合能力测试的最后一道题也是让学生听录音写概要。这都证明口译教学采取的形式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真正的听力理解能力。因此,如果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能借用英汉口译教学的思路,如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学生的听力水平就能真正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鲍刚著.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2]陈翔主编.同传捷径——英语高级口译技能训练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勒代雷著.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4]刘和平著.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5]刘宓庆著.口笔译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6]卢信朝主编.挑战口译——听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7]塞莱斯科维奇,勒代雷著.口译训练指南[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8]肖晓燕,杨柳燕译注.走进口译——欧盟亚欧口译项目多媒体教学资料[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9]徐小贞总主编.商务现场口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10]王立弟主编.英语口译综合能力2级[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11]王燕主编.英语口译实2级[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9.
[12]仲伟合主编.英语口译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