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双主体”教学模式探讨

2012-04-29 21:29王孝忠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14期
关键词:双主体实施初中数学

王孝忠

【摘要】 “双主体”教学模式是新课改下催生的一种新理念,“双主体”即是说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由被动、服从转变为和谐、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双主体”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关键词】 初中数学;双主体;教学模式;实施

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双主体”教学模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师生关系由被动、服从转变为和谐、互动. “双主体”即是说新课标下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又要强调学生的学的主体发展,整合了“教”与“学”两方面的活动,这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点不同,而是说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两者都是主体. 这种理念的提出,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深远.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改理念的关键环节,“双主体”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追求教学效率最大化.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双主体”教学模式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自主预习是实施“双主体”的前提与基础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教师提前设计好教学目标,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节奏走,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新课标指出: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预习非常重要,是凸显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 课前先让学生预习,学生会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理解,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学习,学习的积极性高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前预习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学空间,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兴趣要浓得多,同时学生也会想方法解决问题,如讲授“探索勾股定理”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中的三个正方形,并试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预习会发现数方格可以计算正方形面积,也发现了三个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数方格的过程中发现最大的一个正方形面积要通过割补来计算. 通过预习教师也能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但课前预习要注意提出的问题不宜过多,如果过多会造成学生负担,使学生望而却步.

二、目标引导是实施双主体的关键

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等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会制约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完全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能很好地把握住学习目标,不能顺利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担任引导者,根据学生的自主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设计出难易程度相关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生成问题、再解决问题等完成教学目标,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如教学“蚂蚁怎样走最近”时,可以让学生预习时仔细看图形,在讲授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发现求几何体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时通常是把图形展开,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寻找两点在展开后的位置的技巧,学生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想到把图形展开. 目标引导过程的关键在于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不会,让学生思考浪费时间,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样就会沿袭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是传授者而不是引导者,学生是接受者而不是学习的主体.

三、小组合作是实施双主体的重要途径

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解决的方法都不同,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之间能在相互了解、共同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图形与证明”时,传统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个别学生跟着老师说,一些学生能听懂,其余的学生全是观众,一节课下来教师在表演,学生在观看,但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不佳.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首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让原来孤立无助的学生融入小组,在小组激烈的讨论中,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不自觉地问同学、问老师. 其次小组合作能优化课堂氛围,学生积极发言,相互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环节的关键在于,教师不能让学生完全自主讨论,自己作为旁观者不管不问,要时刻关注小组的讨论进展,及时地给予指导,并收集小组讨论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为最后的总评做好准备.

四、大班交流能推动双主体的发展

小组合作中各组讨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大班交流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使各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如果学生没有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给予讲解. 如讲授“圆周角的性质”时,一般来说学生会做填空题,但涉及证明题和计算题时就无从下笔,教师可以把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弄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学习圆时就会有一个解题示范,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是提高双主体效果的重要环节

每节课下来多少会存在一些优势与不足,课后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有助于积累经验,找出不足,从而提高“双主体”教学效果. 实施“双主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常反思:1. 教学目标有没有完成?哪些学生切实掌握了所学内容?哪些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帮助他们呢?2. 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不高?教师有没有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又生成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等. 反思这些问题,有助于教师积累经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总之,初中数学“双主体”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教学环节,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素英.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教师与学生双主体[J].学周刊,2011(13).

[2]汪全兵.建“双主”和谐关系 促数学学习效率[J].当代教育论坛,2010(9).

猜你喜欢
双主体实施初中数学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课程考评模式研究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电力电器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