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振邦
〔关键词〕 家校合作;现代教育;历史沿革;方式
〔中图分类号〕 G45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3—0016—0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双向活动。现代教育呼唤现代教学手段,家校合作作为新型的教育模式,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一、家校合作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是教育规律的需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不足,如果两者能够巧妙结合,就能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教育发展。家庭教育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主要场所,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天然的亲子之情是无可比拟的,但家庭教育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个人意志,在教育孩子时往往缺乏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机构,是促使青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专门场所,但同家庭教育的连续性相比,学校教育具有阶段性,而且学校教育内容的稳定性、系统性一般不能因人而异、随意更换。
教育青少年是家长和教师共同的职责,虽然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目标、要求以及教育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但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总的来说,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教育对象也是一致的,因此,只有家校合作才能充分发挥两方面教育的优势,取长补短,才能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教育的发展。
其次,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是历史发展的需求。在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古代社会,家庭是基本的生产单位,家庭的生产和经济功能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家长对其家庭成员的劳动和劳动产品具有绝对的支配权,其中也包含着对子女教育的支配和控制。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发展带来了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家庭不再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逐渐变为经济共同体和消费单位。生产的社会化、工业化促使学校尤其是公共教育取代了父母相当部分的教育权利。在现代社会中,孩子的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担负。用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局限,这样才能促使家庭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相得益彰,携手并进。
再次,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是以人为本的需求。以人为本就是要遵照孩子的发展特点,顺乎孩子的兴趣特长,做到人人都成才。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只能依靠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参与。今天的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的急剧变化也影响家庭结构的变化,在当前家庭中,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正逐渐成为家长一代。而这些人中,有的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有的缺乏必要的教育知识。为了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学校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既帮助家长解决教育方法的缺失问题,又给孩子们以心灵上的安慰,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二、家校合作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20世纪后期,世界各国政府为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把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颁布行动纲领,强力推进。我国家校合作教育从20世纪末开始探索实践,但合作的水平较低,在实践上还有许多未开辟的领域。由于家校关系没有理顺,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家校双方立场的差异问题,如观念有差异、角色定位不明、相互缺乏了解等问题。具体来说,在目前家校合作关系中,偏重的是层次较低、时效性较短、单向的或者说比较简易的家校合作关系,形式比较单一,常以家长会为主,以集体活动为主等。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局限性比较大,常以学习为主、以家长陪读为主;在合作效果上表现为频率较小、程度较低等特点。这就急需要双方在以后的合作中加强沟通,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强化各自责任。
三、家校合作的主要方式
一是探索实施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如家长会、个别家长见面会、学校开放日、亲子活动,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节庆活动等。二是探索实施家长参与学校教学的方式,如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优秀企业家的励志报告、成功人士的演讲、家长参与评估学校课程和教师教学等。三是要探索实施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方式,如家长委员会、学校领导接待日、问卷调查、意见箱等。四是要探索实施家长主动为学校服务的意识,如募捐集资、志愿义工等。另外,学校要给家长以教育、培训、配合、参与的机会。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