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旭寰
一个班级德育工作开展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该班的班风、学风的好与坏,故德育工作在班级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德育工作,也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我在德育工作这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领导和同行们的充分肯定。
随着改革开放在我国不断地深入和渗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社会市场经济的推动和影响下,许多学生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活跃,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再不像以前那样单一和呆板,他们见多识广、思想复杂,头脑或多或少受到环境、媒体的影响,因而班级德育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就不能照搬老一套了。新形势需要我们改革和变化班级的德育教学工作。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时,我进行了以下几项改革和尝试。
一、选拔和管理班干部的改革
改变以前班干部在后面指挥为前方带动。以前选拔班干部,主要抓住“身材和胆量”,身材高大、胆量足够是当班干部的前提条件。因此,以前抓德育工作时,班主任只是一味地鼓励班干部要大胆地管理,有情况及时报告,请求老师处理,或是权力下放给班干部自行解决。这样,班干部本身素质的培养往往被老师们忽略了。致使有的班干部打着班干部的幌子滥用权力,用命令式的方法管理着班集体和突发事件。同学们惧怕他们的权力、惧怕他们给老师打小报告,表面上“心甘情愿”接受这些班干部命令式的管理,班里那些“歪风邪气”似乎也“烟消云散”了,其实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早就表现出对这些班干部的不满,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同学们往往联合起来冷落这些班干部,或在背地里说他的不是,甚至有的还进行了“打击报复”。经过调查发现,这些班干部当着老师的面表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而背着老师所表现的却是恰恰相反。同学们又怎能心甘情愿接受这样的班干部管理!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班级的德育工作从班干部抓起,让班干部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彻底让以前班干部命令式的管理方法变为模范带头指引式的方法来管理班集体和突发事件。这样,使班里的同学真正心甘情愿接受管理,从而使班里那些“歪风邪气”真正“烟消云散”了。
二、班级管理制度的改革
以前,班级管理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方式。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对学生有步骤、有计划地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教师法》等法规,并把这些法规作为管理依据,完善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这样,学生自然觉得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于是,在每个学生的脑海里都增强了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校规校纪,一改先前那种“混乱”的局面。
三、管理工作方式方法的改革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接触面越来越广,思想也越来越复杂,不少学生因此染上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气而不能自拔。而此时我们习惯上往往是苦口婆心规劝学生不要做那些害人害己的事,但收效甚微,往往是今天讲,明天停,后天他们又“重操旧业”,纷纷下海。这样,教师的工作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强调,而他们却总是“故地重游”。面对这一情况,我决定变被动防守为主动进攻的策略,即对这种事大胆、主动地面对。并引进一些反面教材,特别是大家较熟悉的人或事,召开主题班会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他们脑海里有一个共识。教师再针对社会上种种丑恶现象作深入细致地剖析,让学生从中分清真假、善恶、美丑,从而增强了道德评判和审美能力。通过这一举措,在全班同学中很快就形成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氛围,从而有力地打击了违规违纪的行为,带动了全班的德育量化管理。
四、转化后进生方法的改革
如何转化后进生,是德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教师对待后进生往往训导的多,对他们的缺点、错误动辄就批评,常常以一概全、一叶障目。这样,后进生不但在心灵上受到了创伤,而且效果上也并不见佳,弄得班主任口干舌燥、焦头烂额,还是无济于事。于是,转化后进生成了班主任的一块心病。为此,我决定一改以前的做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首先,在班级里建立起“双差生”档案,再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科任教师共同参与的集体负责制,并把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各个班干部,让他们对口帮助和转化后进生,对后进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同时,对后进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经过一段时间,班主任再进行查找、评比,对不足之处给予指点。由于管理层层落实、事事关心,班里的后进生转化率有了较大提高。
五、班级管理体制的改革
以往班级德育管理由班主任统一布置,表面看来,班主任事事做到了,样样都布置好,可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格局,但现实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学生事事难以做好,真可谓是功亏一篑、前功尽弃。于是大家心灰意懒,想尽办法推卸责任,在管理上不了了之、得过且过。纵观整体,没有一个很好的计划、混浊一团。针对这一弊端,我进行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采用了分组管理负责制。具体做法是:先制订班级德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工作计划。再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设有小组长,利用小组长分层管理。学期中间各小组进行评比,评分标准主要参照各组成员的德育扣分情况,评定等级。并要求各组进行自查,从而推动德育工作的发展。
由于实行了德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尝试,使班级德育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更为明确,班级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班风、学风也蒸蒸日上。
(龙川县田心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