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政治课堂中幸福教学的策略运用

2012-04-29 00:44肖喜如
科教导刊 2012年15期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课堂

肖喜如

摘要幸福是教育的价值追求,幸福教学是教育成就幸福的重要路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坚持幸福教学理念,营造幸福教学情景,构筑幸福教学平台,有利于打造快乐、优质、共赢的政治课堂。

关键词政治课堂幸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描述教育与幸福的关系:“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可见,成就人生幸福是教育的根本要义,也是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是教育责任的重要担当者,政治学科又是实施情感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在政治课堂中,巧用幸福教学策略,能把课堂建设成学生求知发展的幸福乐园。

1 培育幸福教学理念,引领政治课堂教学开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教学前进的明灯。在幸福需要教育、教育需要幸福成为共识的时代背景下,用幸福教学理念引领政治课堂教学开展,是实践教育成就幸福的重要前提。

1.1 幸福职业观:政治课教学开展的思想引领

教师的幸福离不开教育本身,离不开以师为荣的教师职业精神。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的学生,教师以什么样的精神态度对待工作和学生,决定着教育的高度。只有拥有幸福职业感的教师,才能在紧张的工作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职业的快乐;只有自己首先成为身心健康、不断完善发展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只有热衷于用幸福播种幸福的教师,才能真正塑造出懂得幸福、人格健全的学生。相反,教师如果倦怠自己的职业,缺乏教育的精神追求,就会始终在充满压抑、被动、缺乏创新的意识驱使下工作,就会把教师职业作为生存负担来应对。当前,一些教师之所以在较好的物质环境中感受不到幸福,主要是缺乏职业幸福的价值认同,在职业目标和心理目标上失去了平衡点。面对这样的矛盾,作为政治教师,只有树立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手段,而是生活本身的职业精神,才会真正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赤诚与大爱,才会情注教育科研、心系学生发展、触动学生心灵,才会用百分百的智慧和心血铸造教育的永恒,谱写既属于教师自己又属于他人的幸福人生。

1.2 幸福学习观:政治课教学的内生动力

亚里士多德曾把幸福看作是生活的终极目的。①同样,学生的幸福寓于教学活动之中,教学活动的展开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当代中学生普遍感受不到学习的幸福,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被赋予过多的功利价值。在教学效应中,学生看重的是考试分数,家长注重的名牌大学,学校盯着的是升学率。在多重压力之下,学习不是幸福的,而是痛苦烦恼的。幸福的学习就是要发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发展自己,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作为一门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思想政治学科有责任引导学生走出幸福缺失的盲区,促使他们插上幸福学习的翅膀。因此,政治教师要想方设法把政治学科中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幸福教育资源,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如在《经济生活》第一单元“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的综合探究活动中,可以紧密结合学生自身或典型的社会事例,放手让学生就金钱与幸福在现实中的矛盾关系展开充分争论。通过争论,既可以矫正部分同学存在的“有钱就幸福”的错误观念,让那“物质带着诗意的感性光辉对人的全身心发出微笑”,②使同学明白只有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获得收入并乐于帮助他人才是真正幸福的道理,又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幸福指数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2 营造幸福教学情景,提升政治课堂教学品质

2.1 用心创设幸福的课堂场景

为学生创设幸福的课堂情景,营造宽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就会被情境所感染,从而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空间,产生丰富的联想,进入“披文以入情,循路而入境”的学习状态。高昂的学习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智慧、活力和幸福感。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设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环境,时刻注意角色转换,创新师生互动方式,与学生结成伙伴性的教学关系,让学生始终能在充满自由、民主、幸福的气息中开展学习,发挥学习能动性。比如,在讲解《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课程中,如果仅从抽象的文字解释学生肯定很难理解。对此,选择一段多媒体片段视频,向同学展示了在法国戛纳召开的第六次G20峰会开幕式情景,看后安排学生分组收集讨论相关信息:(1)与会的中、日、美领导人称呼上有何不同?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2)这三国领导人在该国的国家管理中承担怎样的职责?比较起来,谁行使的国家权力多一些?(3)你怎样评价。《环球时报》报道的:“在一片欧洲‘危机来了的感叹之中,中国角色更加凸显”③这一话题。这堂课以别开生面的会场情景与切合生活实际的讨论展开,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也掀起学生内心热爱祖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情感波澜,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政体的知识争辩中,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种政体下的优越性认识与幸福认同。

2.2 用爱培育幸福的课堂主体

通过关爱获得幸福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色彩斑斓而又发展着的个体,教师必须以成全每一个健全而富有个性的人为自己的根本责任,紧紧围绕生本课堂的教育模式来实现对学生的生命与生活的关怀,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爱的对象。老师热爱学生,表现在教学整个过程中对每一个独立人格和尊严的尊重与肯定,对每一个学生本性张扬的宽容与欣赏。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就会使师生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信任的关系中开展教学,就会让学生时刻体验到做人的幸福与自豪,就会极大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个性、健全人格、学会求知的“天堂”。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提问、热点探讨、检查作业、活动组织等形式尽可能多下讲台,与学生一起探索和感受,在心灵与行为上密切与学生的关系,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催生出无限的课堂生机和活力,使教学达到“乐中学,学中乐”的境界,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成长、教师成功的难忘幸福历程。

3 构筑幸福教学平台,增强政治课堂教学实效

3.1 创设展示擂台,让学生成为幸福课堂的自我设计者

课堂幸福是一种结果,更是一种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的课堂活动来实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留足丰富的想、说、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在实践中展示才干和智慧,做到学生能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点拨;学生能自己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引导学生对学习行为及结果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调节、自我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幸福的自主设计者。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活动来展示学生的风采与才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展示自我中学会创造幸福。比如,在讲解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时,为了让学生有基层民主生活的体验,在班内进行村务民主管理、民主听证模拟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基层民主管理的积极意义,自主掌握基层民主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自觉性和创造性,并且能唤起学生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提升其参与政治生活的本领。并且,经过组内合作讨论,小组辩说,又能教会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学会交流与合作的本领,使他们感受到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荣耀与幸福。在教授弘扬与培育中华精神时,为了让学生体验班级情怀,感受他人温暖,让学生从班内寻找一位值得他感动的人物,写出颁奖词,并让被提及的榜样学生颁发获奖感言。经过寻找感动,培育了学生们的班级幸福意识;经过表达感动,教会了学生懂得感恩他人的幸福认同;经过榜样效应,让学生明白生命价值在于为社会创造和奉献幸福。

3.2 搭建合作舞台,让师生成为幸福课堂的共同受益者

对于快乐与忧愁的分享,培根有句至理名言:“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诚然,要让幸福阳光撒满整个课堂,需要师生在合作中创造与分享。首先,通过师生间多边合作分享幸福。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是不同的,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理解、肯定,以心换心,也必然受到学生的尊重、赏识和欢迎,从而提高课堂幸福认同。比如,每当讲解难点、重点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开展交流、讨论,说出他们的想法和看法,鼓励学生间互相启发,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充分肯定优点,及时弥补不足,让师生在充分的互动中学习知识、感受幸福、分享合作的快乐。其次,通过学生间团结合作分享幸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倡导学生树立竞争对手,而应该让同学积极寻找合作伙伴,结成互助组,通过相互督促、检查、讨论、总结,实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如在探究“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学道理时,有学生提出其中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因为‘多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实现‘兴邦这一质变。”随即有同学反问:“兴邦一定要多难吗?那不是等于认同难越多越好?”受此启发,笔者顺势解释到:“在这里,多只能作为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量词来理解,题目没能表明出一步步的积累过程?”至此,大家对答案形成了一致意见。通过争辩,师生既经历了思维的洗礼,又获得了对问题的真理性认识。

实践表明,政治课堂中“幸福教学”的策略运用,不仅能够成就“幸福课堂”,而且更能培养提高学生创造幸福生活的品质与潜能。

注释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3:9.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40.

③摘自环球时报.2011-11-04:001.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英]弗朗西斯·培根.培根随笔集—论友谊.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刘次林.幸福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肖川主编.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新华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政治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