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2-04-29 08:36钱觉凤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18期
关键词:对折纸片正方形

钱觉凤

新一轮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育方式,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新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一堂公开课上,本人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注重引导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都一定很喜欢看动画片吧?

生:喜欢.

师:我们就一起来看一段关于蓝皮鼠和大脸猫的动画片,看看他们今天遇到了什么问题. (出示动画片,引出问题)一张饼要分给他们两个来吃,怎样分才能公平合理?同学们你们愿意帮他们分一分吗?

生:愿意.

师:下面我们就用准备好的这个圆来代替饼分一分.

(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我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正好是半个饼.

师:同学们分得不错. (师贴出学生分好的圆形纸片)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样大的,谁能说说,这分得的一份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你能用什么数来表示?(继后出示实物的二分之一,引导学生说出把一个大饼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每份是大饼的二分之一.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出并书写二分之一,书写过程同桌进行交流. )

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及一条线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怎样得到他们的二分之一?

学生纷纷动手操作,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然后组织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电脑演示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师:为什么不同的图形,都可以用■来表示?

生:它们都是平均分的.

生:它们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这一片段,由学生分大饼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抽象的分数变得可触及,学生觉得抽象的知识原来是这么简单有趣. 问题的探究越接近生活,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分数的信心.

教学片段(二)

师:刚才通过分圆形纸片、折纸,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你们还想认识另外的分数吗?(学生探知欲望佷高)

师:好!现在就请你们运用手中的学具(各种形状的纸片和一条线段),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出你最喜欢认识的分数.

(学生忙着折折涂涂,一会儿,他们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然后,举起各种各样的纸片,展示他们的创造成果. )

生:我认识了■,把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生:我也认识了■,把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生:我也认识了■,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师:那■怎么写呢?谁愿意到前面来写?(学生板演■)该怎么读呢?(学生自读).

生:我认识了■,把一张圆形纸片对折再对折,每份是它的■.

生: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再对折,每份也是它的■.

生: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再对折,也能得到它的■.

(把学生关于■的不同的表示方法一一呈现在屏幕上. )

师:看了这些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可以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一条线段来表示.

生:我发现他们虽然都可以表示■,但形状不同,大小也不一样.

学生讨论后一致认为:他们都是把一个图形或线段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

师:你们还想到了哪些分数?

生:我还认识了■,只要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再对折,也就是平均分成8份,每份就是这张纸的■.

生:我认识了■,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我涂了3份,就是它的■. (举起分好的图形展示)

师:大家能不能都得到■呢?请你们很快地表示出■.

(学生折一折后用彩色笔涂一涂,教师用投影出示■的图)看到表示■的这个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3份就是它的■.

生:■有这样的3个■.

生:3个■是■.

生:涂色部分和空白部分合起来正好是■.

师:大家发现得真不错!你们还认识了其他分数吗?

生:■,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张纸的■,3份就是它的■.

师:谁能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

生:生日蛋糕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用剪一剪,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认识了好多分数,像■,■,■,■,■等都是分数.

在本片段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剪一剪、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同时适时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拓展探索的空间.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表达等探索活动,获得了知识、能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较好地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问题探究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在上述案例中我通过“一张饼要他们两个人来吃,怎样分才能公平合理?”这一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试图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同时,又使他们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能进一步地认识到现在的数学学习“有价值”,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2. 学习方式自主化

本教例中通过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创造出你最喜欢的分数这一活动,大胆地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自主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反复比较及折、涂、剪等一系列有效的探究手段,试图通过知识建构,让数学思维在这种展开了的过程中附着在典型的知识和问题上. 同时,在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中,使学生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每名学生都有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能在交流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合作、交流有效化

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到教室学习,在共同学习分享这些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我们要把这么多鲜明的个体联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交流、合作的机会,增强学习的效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在初步认识了■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折自己想认识的分数,折完后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认识的分数是怎样的. 也听听组里别的同学不同的折法和想法. 在学习分数的写法之后,同桌检查写的分数是否正确. 小组里的成员马上会告诉他,帮助他改正,建立正确的知识概念. 在折纸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试不出来,同桌会帮助他. 学习共同的知识,迎接共同的挑战,解决共同的问题,体验不同的思想观点,把学习的状况从孤立的变成相互帮助,相互依存的. 让每个学习者都能获得更多的帮助和交流的机会,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之,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有效学习,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猜你喜欢
对折纸片正方形
对折十次
剪正方形
听话的纸片
剪拼正方形
纸片也能托住水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买一送一”不等于“打对折”
讨厌体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