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动高校事业科学发展

2012-04-29 03:38王守法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干部人事岗位干部

王守法

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决定着高校的干部人事工作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满足新时期、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事业的发展依赖于人才队伍的建设,如何深化制度改革、加快体制创新,为高校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关乎党风民意,关乎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这是历史赋予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也是对高校干部人事工作的严峻考验。

准确把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向

2000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就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全面部署,相继出台关于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职务任期制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向广度拓展。200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要毫不动摇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上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成效。高校的发展依赖于人才队伍的建设,依赖于高校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近年来,高校不断拓宽识人用人渠道,落实党员、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符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特点的干部人事工作制度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回顾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践,可以得到许多带有规律性的认识,首要的就是要准确把握改革方向。

1.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的基本原则

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健全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2.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加以强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要把这一标准始终贯穿于干部工作的全过程。

3.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工作方针

扩大民主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公开是扩大民主的前提条件,竞争是选贤任能的有效途径,择优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要用科学的程序、科学的方法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全力打造善于治校理教的高素质、创新型干部队伍。

4.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改革方向

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管理工作规律,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要扩大民主范围,拓宽民主渠道,提高民主质量。要加强制度建设,既注重实体性制度又注重程序性制度,既注重制度的制定又注重制度的落实,逐步形成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体系。

科学布局“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以及国家、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结合实际,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于2010年~2011年组织完成学校新一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了机构调整与编制核定、岗位设置与全员聘任、目标管理与考核评价、绩效工资与收入分配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良性循环的人才发展与管理体系。通过规范机构职责权限,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优化学校人才队伍结构,推进了校院两级管理下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建设,为“十二五”时期学校由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型、实现“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提供了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1.以机构调整与编制核定为基础,构建精干高效、权责分明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

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需要,按照“优化组织结构,明确职责职权,减少职能交叉,理顺工作关系,加强资源整合,发挥整体效益”的思路,调整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的机构设置,实现职能的合理配置和全方位覆盖。在明确机构调整的基础上,按照“总量控制、按需定编、分类管理、相对稳定”的思路,结合工作实际和发展要求,核定各类各级编制。其中,处级领导职数的核定以明确职责、满足需要、总量控制为基本原则。其他编制的核定以各二级机构实际承担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党政管理、后勤服务及其他任务为基准;三级管理机构的设置由学校进行总量控制,原则上每3年调整一次。各二级机构根据学校下达的三级管理机构数量,从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拟定机构名称和职责范围,报学校审批。

2.以岗位设置与全员聘任为重点,全面推行责权利有机结合的岗位聘任制度

学校根据核定的编制总量,结合人员现状及工作需要,实行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控制。聘任过程中,学校加强分类指导,合理引导队伍流动,构建符合教师人才、党政管理人才、服务人才发展特点的成长体系,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其中,处级领导干部岗位的设置以领导干部职位说明书中明确规定的岗位职责为依据,按照所在二级机构的实际工作性质和职能权责确定。其选拔任用,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着眼点,按照任命制、聘任制和选任制的不同形式分别制定任免程序;任期为一届三年;明确规定距离退休不满一个任期不再续聘;原则上任职满两届应进行轮岗交流;规范民主推荐与测评、任前公示、任职试用期制度;开拓性地采用了公示全部工作程序、公示全部竞争上岗职位、公示报名和资格审查情况、公示考察对象以及公示拟任人选“五公示”的方式,凝练出坚持科学设岗与按岗聘任相结合、坚持群众公认与注重实绩相结合、坚持双向选择与推进交流相结合、坚持优化配备与能上能下相结合以及坚持选拔任用与培养提高相结合的“五个结合”理念和做法,构建了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监督、干部日常管理全程监督、干部勤政廉政全程监督三个“全程监督”体系。在全员聘岗中,学校先后组织了机关正处级岗位、学院正处级岗位和全校副处级岗位3场面试,共有313人次参加面试答辩。

3.以目标管理与考核评价为保障,确保学校发展目标分解到位、岗位责任落实到人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学校对二级机构的管理与监督由过程管理为主转为以目标管理为主,学校依据双方签订的3年发展目标责任书,对二级机构的整体工作及其领导班子进行绩效评价。处级领导干部的评价实施学校一级管理,坚持全面客观、注重实绩与贡献和公开公正的原则,按照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设置考核内容和评价要点,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充分调动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他人员的考核,实行分类分级管理,由学校出台各类各级岗位考核指导意见,二级机构负责具体实施。进一步探索“目标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部门整体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岗位称职与业绩、贡献相结合,合同管理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六结合”模式,不断营造人尽其才、各尽其能的和谐氛围。岗位聘任结束后,学校与二级机构签订“十二五”期间目标责任书,与教职工签订岗位聘任合同与岗位责任书。

4.以绩效工资和收入分配为导向,建立以岗位职责和绩效工资相关联的动态激励管理机制

学校按照“公开公正、注重实绩,突出岗位、强化职责,优劳优酬、兼顾公平”的原则,实施以绩效工资制为载体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绩效工资制以岗位聘任为基础,以绩效考核为核心,将教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其岗位绩效挂钩,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学校根据绩效评价和人员考核结果,实行绩效工资的总量控制和分级控制,给予二级机构一定的分配自主权,使绩效工资的分配有利于调动二级机构、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的紧密联系,有利于规范学校收入分配秩序,充分发挥工资的激励功能。全员岗位聘任完成后,学校整合办学资源,积极筹措资金,及时兑现各类各级岗位的基础绩效和业绩绩效,绩效工资的增长向高层次人才倾斜,向基层人员倾斜,有效地缓解了学校教职工总体收入水平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的历史问题。

健全和完善干部人事管理机制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既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难点和关键,又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党委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编制和实施“十二五”规划为契机,全面总结了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历程、规律和经验,深刻分析了强化北京市属高校“领头羊”地位、发挥全国地方高校“排头兵”作用、并跻身高等院校国家队中“重要成员”所面临的机遇和要求,确立了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实施“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凝练出“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和“开放办学”三大发展战略。作为高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坚定不移地以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学校事业发展为主线,以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抓手,从健全选拔任用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管理监督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四个机制”入手,逐步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干部人事制度,积极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选拔任用干部工作氛围。

1.健全和完善选拔任用机制

在完善民主推荐制度方面,要健全不同类型、不同职位干部民主推荐的办法,改进民主推荐方式方法,增强民主推荐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正确分析和运用民主推荐结果,综合考虑岗位需求和干部近年考核评价情况、工作实绩、发展潜力等因素确定考察人选,注意保护真抓实干、坚持原则、敢于负责、锐意进取的干部。在改进任职考察工作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干部德才考察标准,完善考察预告制度、考察对象公示制度,坚持差额考察,增强考察准确性。在规范酝酿和讨论决定程序方面,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酝酿制度,实行讨论决定干部向党委常委会预告制度,完善人选介绍内容,改进介绍方法,规范讨论决定干部的程序和方法。在完善任前公示和任职试用期制度方面,要丰富公示内容,改进公示方式,推进媒体公示,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间交流与管理,严格试用期考核工作。

2.健全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要根据岗位的性质、任务和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及其能力素质标准,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基础和依据。实行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综合运用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与换届(任期)考察、任职考察等方式,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改进考核方法,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整合考核信息,根据考核任务和考核对象,合理运用考核方法,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与干部的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等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考核结果反馈和通报制度,建立健全干部考核信息库。

3.健全和完善管理监督机制

要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严格执行任期、连任限制和最高任职年限的规定。建立任期目标责任制,强化任期考核。加大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干部交流力度,疏通党政管理机构、教学科研机构干部交流渠道,推进干部交流。健全党政机关内部管理人、财、物和执纪、执法等岗位干部的定期轮岗制度,推进机关干部跨部门、跨单位交流。坚持选派年轻干部到艰苦部门、复杂环境、关键岗位培养锻炼,规范和改进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加强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坚持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制度。不断完善后备干部遴选办法,规范遴选程序,适时启动后备干部调整补充工作,同时采用岗位交流及校内、校外挂职锻炼的方式加强后备干部培养。

4.健全和完善激励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丰富奖励形式,规范奖励种类,坚持和完善权益保障制度。关心干部身心健康,坚持和健全干部休假、健康检查等制度。结合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特点,适时出台“双肩挑”干部管理办法,切实保护“双肩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合理权益。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不断整合资源,拓展培训空间,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平台,制定完整的培训规划,在培训内容、方式上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使干部培训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懂教育、善管理、专业化的创新型干部队伍。

(作者系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常 晶]

猜你喜欢
干部人事岗位干部
基于体制改革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干部人事管理研究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探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全面促进人事管理创新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浅谈新时期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