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大学生创业问题分析

2012-04-29 02:57陈齐艳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意识大学生教育

陈齐艳

创业是创业者把握市场机会,利用相关技术和资源,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致力于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就创业者个人来说,创业是为自己创造财富以及实现自我价值和事业梦想的过程。

首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分析

据北京市教委就业中心出具的调查资料显示,近5年来,北京大学生创业人数为:2005年98人;2006年146人;2007年176人;2008年189人;2009年299人。所在专业集中于艺术设计(平面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广播电视艺术学、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工商管理等专业。创业学生所在学校集中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

综合分析以上数字,我们能够得出:近5年来,北京大学生创业人数逐年增加,但整体人数仍然偏低,最高年份人数亦不足300人,而像上海、辽宁、浙江等近几年大学生创业人数都已经远远超过北京。目前,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比例还不足1‰。

尽管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和研究近年来得到有效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根据有关部门对毕业生选择创业的调查显示,毕业生选择创业的比例比较少,而在选择创业的大学生中,受过系统创业教育的又少之又少。首都大学生创业的总体表现是:创业人数少、创业教育起步晚、创业环境尚不健全。由此不难得出结论:目前,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任重道远。

笔者对于大学生选择不创业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观点。

1.不知道创业

大学生是否创业首先决定于大学生的创业认知,即知道创业和不知道创业。没有创业意识,根本不知道创业为何物的同学一般不会选择创业。

校方根据创业力形成的需要对学生所做的促动、引导性影响,是启动性引导,对学生创业力的形成与提升,应是主动的和第一位的。大学生之所以没有创业意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部环境没有给学生进行创业的启蒙指导,使学生无从了解创业,从而无法在内心形成对创业的认知。

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意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学校通过创业指导课、创业讲座、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宣传、创业模拟大赛、创业项目引入等方式制造出来的创业环境场、创业文化场及创业情景场,对大学生的思维意识等内部因素进行影响的过程。学校创业教育的缺失,会导致学生创业意识的淡薄,最终导致大学生选择不创业这样的结果。

对于大学生来说,所谓的外部环境除了学校环境之外,也还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据此进一步对大学生不创业的原因进行归类和分析:学校缺乏必要的创业提示和指导、家庭缺乏创业观念的影响、社会没有宽松的创业氛围、政府没有提供有力的创业号召,这些外环境都会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使得很多大学生单纯而习惯性地认为,毕业了就该去就业,而从来没有意识到毕业后除了找工作外,还可以去创业,这也是导致大学生不创业的原因。

2.不想创业

对创业有一定了解,具备一定创业意识的大学生又分为两种类型,即想创业型和不想创业型。

通过分析得出的创业教育操作框架,对于这两种状况,学校可以根据现有的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的研究,先在启蒙指导模块阶段通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由于学生知识的局限性,他们对自身是否适合创业的判断不一定正确),帮助学生正确剖析自身特点,然后在维护性指导模块阶段,加强创业教育指导,有计划有步聚地提升学生的创业兴趣,增强学生的创业素质,弥补潜质不够或兴趣不足的缺憾,这样就可以有效消减因潜质和兴趣导致的不创业现象。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创业。学校开展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和全员化的创业教育,除了有利于提高适合创业学生的创业能力外,对于不适合创业的大学生来说,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于他们将来的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想创业但不创业

想创业的大学生不一定都会去创业,其中仍有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就业而不去创业,即想创业但不创业。

创业决策不同于一般的经营决策,是一种主观上的行为选择,虽然是每个人的行为决策也都是在权衡利弊后做出来的,但这种利与弊不仅仅是短期经济上的利弊,而且更大程度上是长远的、精神上的利与弊,在是创业还是就业的行为选择过程中,个体的精神思维占有很强的主导性,因此不能简单地通过计算短期的损益来衡量利弊。

当学生在权衡创业与就业的利弊过程中,会感受到身边有不同的拉力在抗争,比如预想的收益和付出、个人的理想和实际能力条件、父母对自己前景期望的高低、师长正反两方面的建议、社会的正面负面影响等来自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影响力交织在一起,对学生的创业决策产生种种引力和斥力。借助于物理知识我们知道,创业斥力与就业引力的和,大于创业引力加上就业斥力时,学生就会选择不创业。

首都大学生创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北京地区大学生虽然蕴藏着强烈的创业积极性,在毕业时选择创业的人数却低于全国平均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自身创业意识不够、学校创业教育缺失、社会创业环境不宽松这三大方面。综合以上各种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对促进大学生创业特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创业教育应该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对高校来说,创业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创业意识引导和指导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到实际生活,并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在条件成熟时成功创办自己的企业。

因此创业教育至少要达到以下几个基本目标: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心理品质、形成创业知识结构、提高创业实战能力、获得创业资源和机会。由于这几个方面在大学生创业过程的环节中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交错进行的,因此只有切实保证创业教育指导模块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才能实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

在大学开设创业课程试点,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将创业教育课程分为理论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 同时理论课程中不能忽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应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对创业的影响,分析自己的创业潜质,看清自己是否适合创业,以正确规划自己的创业之路。

学校在进行创业课程的同时,建立健全学校教学质量反馈信息处理系统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分析系统,同时也让企业创业项目负责人、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到教学质量评估中来。

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加强创业实践活动是提高创业力的必经之路,高校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创业实习实践基地,开展创业实体扶持,通过组织各种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操中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创业技能。

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作为坚强后盾,还应大力出台政策鼓励和加强支持力度。虽然在注册、税收、贷款等方面为大学毕业生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是由于目前国家各部门之间在制定政策时缺乏沟通和协作,各部门的创业促进政策整合性不强,这些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并不理想。许多地方对于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还处于准备阶段,并未在实际操作中体现。大学生创业时,在贷款政策、融资渠道、新企业的审批程序、税收优惠等方面经常会遇到各种实际困难。

作为重要的外部因素,应充分发挥媒体的优势,营造积极支持创业的社会氛围,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同时精心选取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典型案例,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积极营造大学生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和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请创业成功人士和创业学专家教授进行讲座,从各个角度宣传国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及落实情况,宣传各地、各高校的先进经验,真正形成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社会支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积极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

(作者单位: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责任编辑:张 雯实习编辑:祖 迪]

猜你喜欢
意识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