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12-04-29 02:57:58徐速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岗位意识考核

徐速

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向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它反映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评价、情感和态度,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活动必备的岗位专业能力、从事社会职业活动应有的基本通用能力以及适应社会整体发展与经济需求的跨职业关键能力。本文以高职旅游服务专业为例。

培养现状

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受我国教育体制影响,多采用“学术型”模式,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间存在一定差距;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无法做到紧密衔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一些高职院校缺乏系统化设计,只注重学生的就业工作,忽视对学生进行基本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培养。有学者指出目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不强,职业主体意识淡薄,缺乏职业价值意识及职业情感,缺乏正确的职业态度及职业理想。高职院校只有根据社会需求、行业职业特征、学生特点等改进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行业满意的优秀岗位服务与管理人才,这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础与根本。

培养模式建议

1.系统化、全员化的培养理念

树立正确教育理念。教师及教辅人员要深刻认识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意义,真正树立全新的职业教育人才观、教学观。根据笔者通过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高职学院相关专业408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在学习初期学生对什么是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表现出茫然和困惑,对其认知与掌握经历了由茫然→肤浅→深刻、由无所谓→幻想→现实的发展过程。因此,应在入校开始就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高职的培养目标,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激发学习兴趣。学校及教师要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入校伊始就要做有针对性的新生入学教育,从专业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方面进行介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进行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培养;在与学生分享旅游实践经验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和对酒店职业的美好向往。以“职业素质与礼仪”课程为例,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怎样做才能成为优秀的酒店服务人员,完成对学生诚信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职业道德、服务形象的培养。

全社会共同创造优良的职业培养环境。职业教育不仅是高职院校自身的工作,而且同时也与社会密切相关。为此,建议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学校也应利用校园的各种资源创造培养环境,如举办各种大中型会议,选派高年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使其真切感受服务的氛围、服务的内容、服务的重要性,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理念、服务意识、责任感,又锻炼了其服务意识与服务技能。此外学校举办的诸如艺术节、科技月、女生节等,可帮助学生了解并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创造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突出专业特色,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需求设置课程。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培养要求课程设置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能力以及职业发展。通过对跨国酒店集团、国内知名酒店企业对岗位及岗位群的设定及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制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标准;按照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工作标准,整合设置重点突出、能用、够用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模块化课程。从目前职业教育较成功的欧美国家培养经验看,课程模块化建设势在必行。学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在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的主旨下,设置5大模块课程。学生通过公共基础课模块学习,养成正确的世界观,掌握基础文化知识、基本能力。职业基础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酒店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养成正确的旅游服务职业意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专业技能模块将训练学生掌握酒店不同岗位的专业技能。职业认证模块紧密与行业人才需求相结合,培养督促学生拥有相关职业技能证书,提升就业质量。拓展能力模块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知识与能力储备。

整合课程内容与课时比例。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根据课程需要将理论课时与实际操作课时比例调整为1∶1 或1∶1.5。在对酒店服务岗位工作进行职责、任务、技能分解的基础上,设定岗位工作任务内容,制定胜任岗位工作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形成岗位能力分析表,以此确定课程内容。注重课程内容应用性和基础性,并保持课程一定的机动性与弹性,突出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的培养。

3.多种教学形式结合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充分运用模拟情景法、专项训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以“酒水知识与调酒”课程为例,我们以星级酒店的常用酒水饮料为基础,结合地区特点及调酒师职业资格要求,对教学用酒水饮料进行整理、分类,采取以调兑形式、调兑方法、原料分类的方式,形成具代表性的常用酒水饮料项目,并在课程中设计一定目标,引导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去做更多的课下工作,从而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专业职业技能。

有效利用实训基地开展教学。通过实训、实践才能实现由知识到意识与能力的转化。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同步进行,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于理论教学之中;将非生产性实践、实训基地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全面开放,促进学生自主实训。同时,在校内实训基地的经营生产中引入酒店生产管理的相关要求,构建市场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前厅部、餐饮部等组织机构,营造仿真的酒店环境和氛围,使学生感受到浓厚的职业生活气息。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酒店管理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要求学校与酒店企业建立广泛、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方面, 可以满足学生在酒店加强实践能力锻炼, 提高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提升就业质量的需求。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可以满足酒店选拔人才,稳定员工队伍的作用。同时,校企合作中因为酒店不同部门各类人才的积极参与,促进学校及教师在管理与教学时及时把握酒店行业的发展态势。

职业资格要求与教学紧密结合。积极将职业资格要求与教学紧密结合。鼓励学生积极考取饭店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与本专业关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利于学生提升岗位竞争力。目前,学校正逐渐推广将这类证书的获取作为检验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的重要指标。

4.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课程测评指标贴近企业需求。开展以学生为主体,重在构建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科学客观公正的基础上,以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酒店对各工作岗位群的不同要求,依据专业课程特点细化评价内容及评价标准。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注重从酒店管理与服务的层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测评;制定考核指标时,不仅侧重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且更重视学生对职业意识的认知、岗位技能的掌握、学习态度、劳动价值观、服务意识等内容的评价。

考核方式。依据课程的特点及要求,采取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团队评价以及酒店相关人员评价相结合的多方考评方式。如对基础理论知识以笔试形式为主。以分析应用性、方案设计性、思维创新性题型为主,注重考核学生理解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应用技能课程,以实际操作考核为主。采取应用技能过关考核、技术竞赛考核、专业设计考核、项目完成考核、模块测试、论文提交、情景模拟等形式,在评分上加大实际运用的比重,成绩评定采用等级制。

制定过程性与结果性的综合量化考核。在学业成绩评定上,不以期末考核作为最终唯一的评价参照指标。在教学中加大平时学习态度、随堂测评、实际演练、团队合作完成工作任务状况等部分的比重,避免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期末考核再冲击的现象,做到过程性与结果性考核并重。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

猜你喜欢
岗位意识考核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