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带给学生“惊喜”的地理课堂

2012-04-29 00:44林蕾缨
地理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教材课堂教师

林蕾缨

一、“学什么”找得到与深挖教材

上课时会发现,有些学生虽然没怎么听课,却常能做到“每问必答,每答必对。”学生可以猜到老师下一句要说的内容。上课对这部分学生而言没有丝毫的新鲜感,毫无“惊喜”可言。有学生认为,我不听课也可以,题目我也会做。有学生甚至能提前完成作业,且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差分毫。这就造成不少学生课堂上不听课,忙着“赶作业”的现象。纠其原因,是因为由于某些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更新,教学完全按照教材的“套路”走,仍然停留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的层面上。不少课后题的答案在课本里都有现成的可寻,再加上世面上充斥着各种标榜为“详解”的教辅书籍,学生做作业只要将答案往作业本上“照搬”就可以了。由于教师的“教材和问题的答案”都落入了学生的“预期”,便造成了学生“不爱听课”的现状。

“没人想听的课,吸引不住学生的课,决不会是好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以为可以从整合“选定教材”与“生活化地理教材”入手。《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地理教学要教给学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除了旁征博引,补充选定教材资料的不足以外,选用生活化的地理教材,将之与选定教材相整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地理知识自诞生以来就是人类关于生活常识的经验总结。只要处处做有心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并非难事。例如,初一地理开章第一节就是“生活中的地理”。某老师讲此章节时,用下列话语引入:“厦门人爱游泳。爱游泳的同学都知道,如果到海边游泳一定要学会看“水时”(涨潮时间)。否则可能会有危险。有同学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在学生七嘴八舌纷纷作答后,老师接着说:“可能同学们不知道吧,潮汐的涨落还跟天文知识,尤其是月亮有关?”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老师大致介绍了潮汐涨落知识,继而小结:“刚才老师讲的这些知识都是地理知识。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二、“怎么学”想得到与转变方式

维果茨基说,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可以理解为教学要超出学生的预期,而不能落入学生的预期。落入学生的预期,学生会感到索然无趣,超出学生的预期,学生会感到惊讶和惊喜。过多依赖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让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均落入学生的“预期”。学生会认为老师的教学内容、过程都是事先预设好的,只要能拿到老师的“PPT”,课堂上听不听课又有什么关系。即使是对绚丽的幻灯片感到“惊喜”的学生,也多是被教学形式的华丽所吸引,而非为学科教学内容的魅力所折服。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对学生的吸引已经超过了课程内容本身。过多被课件“设计、雕琢”过的课,恰恰缺少现场生成的那份“灵动”,反而让学生感到索然无趣。

“课堂不应是一条极其流畅的流水线。如果是这样,课堂上就没有人了。技术有了,理念就没了。”因此,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应注意“量”、“度”的适量。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每节课使用的幻灯片张数,简化幻灯片背景和动画设置,取消那些有可能干扰学生听课的动画;幻灯文字使用上注意“精、要”,或只用文字提供“背景资料”;讲求“大图、大字”的用图技巧等,做到适量、适度,不喧宾夺主的使用好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工具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本身。”相较于其它教学手段,教师自身就是最好的教学工具。典型实例:在过去的西南联大,众多知名教授开课,仅是一介旧长衫、一张嘴、一支笔,却依旧神采飞扬,凭着满腹经纶的学识引得众多“粉丝”趋之若骛。同样,作为一名自信的教师,也应该有调动自己学识、专业素养,单凭“铁齿铜牙两片嘴”和一支粉笔教好书的勇气和本事。除了掌握信息技术外,作为地理教师,更应重拾“教学三板”,打好地理教学基本功。相较于电脑课件,更多时候,黑板上教师徒手绘制的“中国版图”或许更能带给学生真正的“惊喜”。

“寓教于趣”是另一构建“灵动”课堂的有效方法。此“趣”乃地理之趣,学科之趣。俗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最容易在适合其兴趣的各种活动中得到最大的动力激发,其学习行为的主导动机常常与某种能使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相联系。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地理谜语竞猜、地理故事演讲、地图绘制、地理实践、地理研究性学习等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触发让他们感到“惊奇”的兴趣点,激发好奇心,从而营造“让学生心动”的地理课堂。

三、“考什么”猜得到与活化评价

目前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考评方式过于单一,多是闭卷测试。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地理教师平时不注重学科学法指导,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成绩能够“突飞猛进”,考前“押题”,猛发提纲,学生则临时抱佛脚地死命“背题”。在这种教育情形下,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地理学习就是“死记硬背”。上课“抄题目”,考试“背答案”。造成学生“考前门清,考后忘光”的地理学习怪象。单调乏味的“背诵式学习、考试”让地理学习失去了“地理味”,更让学生“摸透了教师的出题习惯和考试内容,不仅“考什么”猜得到,能考几分也能估算出来,地理课自然也就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

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可以从“加强学法指导,开展多样化的地理学习评价”入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首先,急需加强地理学法指导,尤其应重视地图学习指导。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学科是一门运用地图判断及地图思维的学科。地图教学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教师在平时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时机训练学生“读图、识图”等用图能力,教会学生利用地图记忆地理事物的方法。有时,教师还需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重点的知识点,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例如,“气候资料的分析和判读”是地理学习的基础,虽然这一知识早在初一年就学过,但因其重要性,在每次分析一地气候特征时,还应重复分析判断的步骤,指导学生准确地判读。其次还应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地理学习评价。如可以将学生地理综合成绩分为“课业考试成绩”、“地理实践活动成绩”、“地理研究性学习成绩”等几部分,将地理谜语竞猜、地理故事演讲、填图绘图等地理活动评价纳入测评成绩,透过地理活动评价丰富单一的试卷评价,通过活动唤起学生学习地理课的新奇感和浓厚兴趣。

猜你喜欢
教材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