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前郭蒙中夏艳教师回答: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开展形式多样的地理课堂活动,可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1.“我”要想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遵循最近发展区原理,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适时采用多种提问方式,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考,寻找各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启迪学生思维,增进师生交流,使学生愉悦地发挥情感和意志的作用,积极主动上好地理课。如学习“工业的区位因素”,教师出示“松原工业图”和“松原居住交通图”设置疑问:假如你是一名化工厂厂长,你应该把化工厂布局在哪?请说明理由。此问题采用角色扮演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2.“我”要试
在课堂中采用游戏法,让学生亲自尝试,满足学生爱动好玩心理,使学生在玩中学,达到心、智、能统一开发的教学效果。地理教学中的游戏包括智力游戏和角色游戏活动。如讲到“世界的气候”,组织学生开展智力游戏活动,教师精心制作小游戏课件,展示世界地图,图上显示巴马科、上海、雅库次克的位置,教师提出问题:2月份到以上三地旅游,你将带什么样的衣服去?备选答案有短衣短裤、棉衣棉裤、皮衣皮裤,请学生上台用鼠标拖动被选答案到地图上正确的位置,课件及时给予评价反馈。这种活动从学生兴趣出发并利用其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启迪学生智慧,锻炼思维的严谨性和全面性。
3.“我”要辩
地理课堂教学中组织辩论会活动,把学生分为正反两组,针对某个地理问题进行探讨和辨别真伪,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加深理解、提高能力之目的。如讲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可以围湖造田为例讲解各要素的制约性。课堂上以“保护洞庭湖环境生态”为题,举行一场辩论会,正方:围湖造田利大于弊;反方:围湖造田弊大于利,让学生展开热烈辩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辩论不仅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还加深其对地理知识的更好理解,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4.“我”要说
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情境,组织多种多样讨论,如同桌讨论、分组讨论、全班讨论等,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的热情,让学生在“说一说”中求新知、长智力。学生“说一说”设疑是关键,设计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难度适宜,有新鲜感,还应是地理知识的重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学生思想上的疑点。如讲解“全球气候变化”一节,课后有这样的问题探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让学生读图认识热岛效应然后分析原因,继而讨论热岛效应给城市带来哪些影响,该怎样减弱热岛效应。学生在讨论活动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利于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5.“我”要评
新课程强调改革单一评价主体现状,实施多主体评价,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到地理学习评价的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同时成为评价主体。评价活动中,学生参与对自己和他人学习成果的评价作为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讨论练习、开放性作业、书面报告等多种评价方法中,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等形式,不仅为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客观性提供依据,而且促使学生自身学习地理能力提高,激发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和兴趣。如在地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采用学生小组评价形式,制定如下评价标准:A等——课堂活动积极参与,与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效果好;B等——能较好参与课堂活动,团结合作效果一般;C等——遵守课堂纪律,与小组同学能配合;D等——不能做到以上三点。小组活动完毕后由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记录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中。教师在评价活动中注重启发引导,增强学生自我评价、取长补短和自我弥补的能力,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人,使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人。
6.“我”要理
课堂小结是地理课堂教学中既重要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理一理”活动,即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这种活动促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如讲“荒漠化防治”时以我国西北为例,课堂上展开走进西北、话说西北、西北危机、西北防治等几项活动,让学生掌握西北的有关地理知识,然后安排 “长话短说”活动,要求学生三言两语,概括本节内容,最后教师利用板书展示本节知识纲要,深化地理学习,提高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