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城市公益文化多中心建设模式探析

2012-04-29 22:45:03于树彬,王海婷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主流文化核心价值服务体系

于树彬,王海婷

摘 要: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建设使得省内城际间的联系出现了全方位的时空变化,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形成了相容交错、相互联系的多中心有机体。在多中心视角下,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当前黑龙江省的公益文化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揭示了该省公益文化建设总体失衡、政府角色定位模糊、建设主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公益文化多中心建设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主流文化;核心价值;区域平衡;多中心网;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C912.8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2-0082-02

引言

任何一种可持续发展战略都离不开城市,它们在我们所面临的一切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卫生或文化问题中居于核心地位。如今,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另外30亿人将在2050年之前加入城市居民的行列:城市化步伐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一直呈现进一步加快的趋势 [1]。城市公益文化作为反映人类精神文化中的主流核心文化,在先进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和引领的作用,它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核心价值观。如果说城市是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核心,那么,公益文化则是城市的精髓。城市公益文化建设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基石,它关系到城市文化形象的确立,是都市灵魂的窗口,因此,城市公益文化建设在城市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边陲重省,无论是人文地理环境,还是经济、政治、社会环境都有着良好的基础,是我国城市化率比较高的省份之一。然而,在城市公益文化建设中由于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建设主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缺乏等问题,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城市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导致黑龙江省的城市文化建设远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而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需要对黑龙江省城市公益文化建设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试图搭建出适合黑龙江省公益文化建设的多中心模式。

一、黑龙江省城市公益文化建设现状概述

首先,从黑龙江省公益文化区域建设布局情况看,可将黑龙江省划分为四个地区,即:哈齐地区(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东部地区(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佳木斯)、中部地区(伊春、绥化、牡丹江)和北部地区(黑河)。其中,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黑河是这四个地区的中心城市,而哈齐地区是这四个地区中最发达的中心地带。总体而言,黑龙江省的公益文化区域发展呈现出不均衡性,即:公益文化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大体是相对应的,经济发展好的城市(如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公益文化事业发展也比较好,而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的城市的公益文化发展也相对落后,我省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北部地区。

其次,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黑龙江省城市公益文化建设的各项规模指标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截止到2007年年底,全省共有文化(文物)事业单位1 521个,其中:专业艺术表演团体84个、艺术表演场所41个、省、市、县三级群艺馆、文化馆145个、公共图书馆98个、国有博物馆57个、公共博物馆46个、行业博物馆23个、民营博物馆19个、艺术教育、艺术创作、艺术研究、文化出版等其他文化事业机构34个、其他文化企业86个、文物管理机构83个、文化管理市场稽查机构131个。

二、黑龙江省城市公益文化建设主要指标比较分析

表1 全国和各省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指标数据[2]

由表1可以清晰地看到,尽管黑龙江省的公益文化事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但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除了人均藏书量、广播和电视覆盖率这三项与全国平均指标持平或略高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低于或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每万人两馆一站面积仅是全国平均面积的37.4%,是上海市的1/10;有线电视入户率低于全国平均8个百分点,低于上海67个百分点,低于北京41.75个百分点;人均文化广播事业费比全国平均数少7.56元,比北京少139.85元,比上海少102.64元;人均文化事业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3元,是北京的23.5%,上海的19.49%;黑龙江省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也低于全国平均指标2个百分点,比北京、上海均少12个百分点。

三、黑龙江省城市公益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公益文化建设区域失衡

从全省范围看,在全省四个区域中唯有哈齐地区一家独强,东部、中部、北部地区皆弱;从哈齐地区看,哈尔滨作为哈大齐城市带的中心城市,其公益文化的综合实力最强,在哈齐地区中呈现出“鹤立鸡群”的态势。

(二)政府在城市公益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模糊

一般说来,城市公益文化涉及的往往是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且产权模糊的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全靠市场不行,完全靠政府也不行,因此,需要进行社会化运作。这说需要政府的角色应随着外部实际条件、领域、阶段的不同而变动,政府在公益文化建设中即要发挥主体、参与者、管理者的作用,也更要发挥出引导、服务的作用,从而对政府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角色都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防止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管就死,一放就散的问题。

(三)建设主体过于单一

城市公益文化的建设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既包括城市各级政府的主管理部门,也应包括城市各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企业、家庭以及广大市民。目前,黑龙江省的公益文化建设多是由政府单方推动,但是由于市民人数众多,很难有机会通过正式的渠道发表统一公开的意见,导致市民参与的力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即便是在一些公共的公益文化场所,也往往是因为市场化运作方式,使得市民很难经常去参观学习,使得公益文化场所的实际利用率不高,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四)在公益文化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从“全国和各省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指标数据”就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对公益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如公共文化服务占财政支出比重为0.37%,比全国0.39%的平均数还低2个百分点;而人均文体广播事业费和人均文化事业费的合计金额仅为66.38元,比全国平均人均75.96元的标准还少9.99元/人。

(五)缺乏有效的文化建设激励和保障机制

当前黑龙江省在城市公益文化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尚不完备也不配套,而更是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具体可以表现为,政府管理的文化组织效率低下,民间文化组织的发育迟缓,市民没有相应的文化交流场所,缺少居民志愿者文化组织,从而造成居民文化需求不能满足,文化消费总体水平较低。

四、搭建黑龙江省城市公益文化的多中心建设模式

(一)建设多中心城市共同发展的区域模式

本着重点地区选择多个中心城市和落后地区选择单中心城市进行重点发展建设的原则,在黑龙江省的四个地区中重点选择公益文化多中心发展城市为:哈齐地区的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三市,中部地区的伊春和牡丹江两市,东部地区的佳木斯市,北部地区的黑河市,共七个城市作为公益文化建设的中心城市,从而使城市公益文化的辐射力度能最大范围的覆盖全省区域,使全省的人民都能享受到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果实,从最基层给予人们以实惠,丰富人们的生活,提高人民的基本素质。

(二)促进公益文化主体的多中心网络模式的形成

首先,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中心公益文化主体网络。多中心公益文化主体网络是以多中心城市区域为基础建立的由若干个不同级别的、有隶属关系的行政机构(纵向)和诸多个相同级别(横向)的行政机构共同协调管理的区域。由于区域主体的不同为公益文化的多中心建设提供了天然管理主体,这些管理主体纵横交错且形成了一个网络式的有诸多结点的多中心管理机制。我省四个地区七个中心城市群的形成为公益文化的多中心建设在空间主体上提供了物质载体。

其次,建设以市场为中心的多元化公益文化模式。该模式即不同于市场调节模式,也不等于多元复合模式。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文化的职能是服务与监管,相应地要有职能的转换,以既维护文化生产力的积极发展,又能引导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流文化发展方向。”[3]黑龙江省以市场为中心的公益文化多元化主体经营,就是要在同一市场条件下允许国有独资企业、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合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等主体以及消费个人以平等的地位进行公平竞争、平等消费。

最后,强化社会团体个人为主体的社会大众共同参与的公益文化新理念。文化是大众的文化,公益文化的开展需要全民大众的参与与支持。作为人类社会区别其他动物的组织形态,“社会”肯定大于市场,也比市更具有本质性和建设性,奥氏的多中心治理理论实质是内含了“社会建设”的社会治理,而这种治理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社会成员——公民的参与程度[4]。因此,黑龙江省应注重以各人民团体,基层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文化站等为代表的基层群众文化组织、社区文化组织以及个人共同参与的公益文化新理念。

(三)完善公益文化多中心服务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的新目标:2020年“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再次要求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目前阶段,黑龙江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以文化馆(站)、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等面向社会公众的文化机构和场所为中心,以非政府、非营利的相关社会组织为外围,遍布城乡的文化服务节点和网络体系[5]。即以公共文化政策法规体系、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文化生产供给体系、公共文化资金保障体系、公共文化人才保障体系、公共文化评估监督体系等多中心内容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皮埃尔· 雅克,拉金德拉 K 帕乔里,劳伦斯·图比娅娜.看地球2010城市:改变发展轨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19.

[2]高伟华.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地区差异分析[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2): 57.

[3]钱立洁.公共文化的时代自觉及其践行[J].泉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9):96.

[4]王飏.奥氏多中心理论及实践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0):93.

[5]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与建设调研课题组.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3):39.

[责任编辑 李 可]

猜你喜欢
主流文化核心价值服务体系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人大建设(2019年5期)2019-10-08 08:55:18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32
文化哲学视角下我国主流文化建设探析
论主流文化与翻译策略取向
东方教育(2016年9期)2017-01-17 23:45:19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主流文化构建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共青团思想政治的主流文化话语权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22:08:53
樱花系列甜品品牌营销战略关键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5:15:21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36:10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