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与高校外语教师素质的培养探析

2012-04-29 15:47杨丽萍
飞天 2012年2期
关键词:通识外语课程

通识教育是英语“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通识教育的提出是针对专业主义教育和职业主义教育的一种教育理念。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通识教育也可以看成是一种人文教育,对于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通识教育是必经之路。

我国通识教育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起步较晚,仍然经验不足,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通识教育宣传不到位。虽然通识教育的呼声十分高,在国内学者之中影响比较大,但是在外语教师圈子里,了解的人的比例并不是百分百,仍然有一些教师没有接触过听说过通识教育。而通识教育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打破专门化的狭窄眼界,扩大他们的视野,以期能健全他们的人格和个人修养,对于外语教师而言,通识教育可以让教师热爱真理,追求正义,同时在被外国文化熏陶的背景下对世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不至于偏听。其次,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构造不完善。目前许多高校引进通识课程,仅仅是为了让不同专业学生能得到跨领域知识的学习计划,导致课程体系缺乏确切的指导思想,通识教育变成了大杂烩教育。失去了指导思想的统一化,外语教育的通识教育开始对教学内容加以稀释和糅合,用极其浅显的跨学科知识来滥竽充数,一方面教师变得越来越不负责任,学生则越来越喜欢挑容易的、浅显的课程。最后,体制上缺乏高度认识。通识教育在国内高校中的普及率并不高,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开展了通识教育的高校,一般把通识教育课程交给教务处与普通课程统一计划实施,缺乏专门的通识教育机构,缺乏通识教育规范制度。对比香港和台湾等成熟的通识教育制度,国内通识教育体制和机构可以借鉴参考,力争让通识课程更科学化和合理化,成立专门的、全面负责通识教育的机构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同时尤其是外语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

1.外语教师的专业素养。

外语教师作为语言教师的一部分,首先在语言表达方式上要仔细琢磨。外语也是语言,凡是语言者,皆不能脱离其语言三要素,那就是语音、词汇和语法。语音是语言的外壳,词汇是内容,语法则是组织结构。这就告诉我们外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首要问题就是语音,这里的语音不仅仅是指标准的发音,还要求高校外语教师有一个身体语言,适当的幽默感和互动的交流环境。其次,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加重自身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好的外语教师应该在注重理论修养的同时,兼顾实际操作,在具体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表现,转变过去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中心转换成教授学生思考、分析和批判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各学科知识。在大学生通识教育过程中,比较明显的一种现象就是缺课,有调查表明“缺课一次到三次的学生占55.89%,缺课三次以上的学生占13.23%,而没有缺课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三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选课动机的不同和教师教学效益不明显。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用自己的教学热情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学习,用自己独特的授课风格感化他们。最后,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理念。高校中外语教师的人事则不免会遇到老教授,这类教师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在教学,对于一些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教师总容易陷入经验主义的误区,自满于多年积淀的经验教训,而很少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知识,造成通识教育的质量低下和不实用。这都是需要教师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将时代特色带入到课堂,带入到黑板。

2.外语教师的人格模范作用。十几年来,通识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开始影响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的功劳是不可忽视的,在实现人生远大理想抱负方面,通识教育和《大学》异曲同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外语教师自身师德素质对于引领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民族复兴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首先,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外语教师应该在通识教育过程中,用心去关怀被教育者,用善良的、美好的、温暖的、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方式,而不是消极、辱骂、羞辱、负面的方式;在心灵、道德层面给与指导与帮助。给被教育者营造一个健全、正确、正面积极的道德情感思维方式,使他拥有 善良、温暖、懂得体恤他人、不自私、不骄傲、有礼貌、有修养、积极向上的人。其次,外语教师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子曰“起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人民教师必须正直善良,有着身正为范的道德品,榜样作用的教研能力和成熟稳重的心理素质。通识教育重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是高校教师本身还承载着改造学生人生观的任务,因此,高校外语教师要利用学生有向师性的特征,结合他们的认知情况,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除了传到授业解惑,还要引导他们展开一个积极的人生,优化学生的素质结构,为学生树立榜样,用模范道德品质来感动学生自身成才成人。最后,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世纪以来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因为学生在课堂中思维将十分活跃,会把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如果知识水平不高,将很难对众多的问题给予解答。另外,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是优秀学生或差生都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必须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不偏心,解答学生所提问题时要耐心、细致,对待学生像母亲那样,关心、爱护,又要像朋友那样平等相处。

3.外语教师的课程建设。外语教师,作为语言学方向的教师,对其他课程的了解并不多,外语教师在实施通识教育的同时应该不断学习其他学科课程,加强高校外语教师自身的修养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尤其不能满足于外教和留学归来的教师的教学现状,高校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师资培训和监控机构,严格对外语教师实施岗前培训,同时要出台符合自己情况的教师通识教育考察制度和学生通识教育考察制度。另外,还必须加重通识教育中德育教育在人文教育的比例。通识课程中存在五花八门的问题,改革愿望十分强烈,许多学生反映公共选修课程数量不足而且分布十分不合理。最常见的是外语、计算机、体育、马列和德育课程,外语作为人文社科类,外语教师应该目光长远,去掉功利倾向,在注重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渗透德育教育,而不是把外语中的价值观强加到学生的脑海中。

与其他专业相比,外语教育中的通识教育由于其知识面窄,要相对更艰难一些,因此国内通识教育体制和机构应该借鉴参考发达国家的通识教育制度,力争让通识课程更科学化和合理化,然后成立专门的、全面负责通识教育的机构,从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意义着手,重点分析通识教育的难点与重点,使通识教育在高校中与外语教师素质的培养相一致。

【参考文献】

[1]陈小红,汕头大学学生通识教育的调查及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2005(4)

[2]蔡映,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4(6)

[3]程雪霞、张燕华,高校外语教师素质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8)

(作者简介:杨丽萍,丽江师范文学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外语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

猜你喜欢
通识外语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