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卫
[内容摘要]航空运输地理是民航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关键词]航空运输地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环保意识
航空运输地理是民航交通运输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与飞行有关的自然地理知识、航空公司的地理分布、机场的地理分布、航线的地理分布和影响航空运输发展的各类人文因素等。其教学内容涉及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综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机渗透下列几种意识的培养,将会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问题意识
缺乏问题的教学是肤浅的。如果仅仅是“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收一些枯燥的数字和概念,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将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达到良好的教学互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从实际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而应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例如在2010年冰岛火山爆发之前,航空运输地理教程对火山爆发及火山灰的扩散对飞机飞行的影响似乎并没有准确及清晰的认识。在冰岛火山爆发后,我们引导学生提出诸多问题,包括世界火山带的分布规律,火山灰影响发动机工作的本质原因,火山灰影响航班飞行的历史案例,欧盟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分析,等等。
2.灵活运用比较法发现问题。比较法是学习地理的常用方法,在比较中容易发现问题。例如在分析航空运输发展的影响因素时,对比分析新加坡和文莱这两个经纬度地理位置相近的国家,但是航空运输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等对航空运输发展的影响。
二、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实现。
1.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创新的背景。组织行为学理论告诉我们,在群体讨论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群体思维的现象,即一个群体的成员倾向于保持意见一致的现象,抑制那些不同寻常的、由少数派提出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也容易发生这种现象。克服群体思维的一个有效方法是教师扮演公正无私的角色,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对这些观点不是简单的否定或者肯定,而是深入地思考,从而为学生营造创新的背景。
2.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学手段。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关系观和持续发展观。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信息量大、视野宽的特点,能直观、生动地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时空分布、发展、变化规律,刺激学生产生创新欲望,所以,课堂教学配以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能较好地形成创新的氛围。
三、环保意识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问题。航空运输地理学是研究航空运输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环境问题众多,例如飞机噪声、飞机尾气排放、机场水体污染、机场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体现环境教育,在教学工作中作了以下尝试。
1.理论联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环保。环保意识的形成是人类经过漫长的实践形成的,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的活动,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日常生活中航空运输的环保问题,组织典型的案例教学。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处于城市中心城区和机场的中间位置,于是我让学生体会飞机噪声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分析机场的分布为什么一般都远离城市中心;如果机场距离居民区太近,请学生分析可能导致的环境保护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开设第二课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也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前往机场附近开展生态环境调查,研究鸟的飞行可能对飞机飞行构成巨大的威胁,如何实现飞机和鸟的和谐相处等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谭惠卓.航空运输地理教程[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7.
[2] 罗宾斯,贾奇.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