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求职心理现状,探索其内在原因和进行自我心理调整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职业学校 求职心理 干预
每到毕业前的求职季节,许多毕业生怀揣着自己求职就业的美好理想,或信心十足或惴惴不安地寻找自己的就业机会。但一轮求职过程下来,有的同学欣喜地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有的勉强地准备先找到个工作过渡一下,有的则失望而归。求职对于即将毕业的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人生一次重大的选择。特别是初次求职的同学,由于面对陌生的社会环境和强大的就业压力,能否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波动,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做为职业学校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我们要通过对学生不断的教育及干预,使学生的求职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概括说,毕业生中不良的求职心理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盲目乐观,过于自信
有这样一些学生,自身条件较好,如所学专业市场需求较大,属热门专业,作为个体成绩优异,技能突出,交往能力较强等。因而自认为有某方面的长处,求职时往往過高估计自己的实力,表现的过于自信,盲目乐观,而对求职就业的复杂性准备不足。结果很可能是机会擦肩而过,不能实现求职目标。
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对求职者而言,向往著名的公司企业,希望得到优厚的薪资待遇,优越的工作环境,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不切实际一味的攀高,求职时好高骛远,不愿从平凡的工作岗位干起,则极有可能因为所要求岗位和自身差距,而使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
三、固守目标,偏执不变
有的同学在规划好自己的求职目标和就业条件后,固守不放。一定要等目标岗位和单位出现,非此目标不就。从而限制了自己求职的范围,人为地减少了自己求职成功的机会。
四、盲目从众,缺乏主见
在就业推荐的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这样的毕业生,平时对求职就业关注不够,更不用说准备充分了。以至于临近毕业实习或就业时,对自己、对未来的就业目标和岗位缺乏主见,盲目从众。面对用人单位的招聘,左右观望,看着别人的行为行事。
五、自卑畏缩,过于恐惧
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些同学,平时自我感觉良好,但面对用人单位打出的招聘条件和要求,则来个180°的大转弯,感觉自己学历低,文凭不高,又缺少实践经验。特别是有些性格比较内向的人,由于平时很少表现自己,对自己缺乏自信,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和表现。特别是一次二次求职失败,更加剧了这种自卑心理,以至怯场,不敢再次求职应聘。即使壮胆应聘,也是畏首畏尾,缺少上好表现。
六、依赖性强,主动性差
有的同学或由于父母、亲属承诺,或因自身性格使然,在求职问题上,主动性不强,把找工作的包袱甩给父母,由他人代劳,自己则一身轻松。
1.主动适应,敢于竞争
现代社会,竞争是其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它不但促进和引导着社会的进程,也影响着每个人的职业人生。面对社会,我们要做的首先只有主动适应,适应由于自己社会角色的变化和社会本身的变化而产生的各种责任、要求和压力,并积极、主动地融入其中参与竞争。要抛弃一次择业定终身的观念,更不要怕择业和应聘的抢购。
2.脚踏实地,降低过高的期望值
求职过程中,求职者往往要面对“鱼”与“熊掌”的选择,比如是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是追求优厚待遇还是注重能力发挥。毕业生有自信有勇气固然可嘉,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一厢情愿的高标准,不仅盲目性强,而且局限了自己的求职范围,很容易高不成低不就,也会屡屡碰壁。对此,我们不妨站高一点,看远一点,个人的职业发展应是关注的重点,待遇应放在次要位置,不要急功近利。如果能够置身于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单位,哪怕是一个极小的公司,我们的视野、机遇及前景都会有更大的空间,我们就会随其成长而成长,随其发展而发展,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了解自己,确立未来规划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就业前,根据就业形势和实际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使自己的选择更加符合实际。要认真盘点自己,对自己作一个全面的评价,看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擅长是什么?从而找出自己的长项,针对其长项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如对学机械的人来说,如果自己空间概念和动手能力较强,而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较弱,则可以选择生产型企业中的加工和维修岗位。反之,组织和沟通能力较强,愿意承担责任,喜欢与人打交道,则可以选择营销策划等岗位。如果自己有创业的打算,则最好选择生产型企业中赢得一段经历,再转岗到营销策划岗位,经过这样的磨练,积累一定的经验和阅历,为日后创业打下基础。
4.摈弃焦虑,学会从容应对
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在当代社会实在是平常不过的事情。一方面,市场经济社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一次挫折就是一次挑战,也蕴含着下一次的机会;另一方面,挫折也提示我们,对于种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事先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对策略,要打有准备之战。
就业指导专家们指出,求职心理问题已成为困扰毕业生就业的第一障碍,如何去除心障,放下包袱,靠自己的综合实力去争取一个好的就业开端,并获得一份自己称心的岗位,是所有学生毕业时的最终追求。其实求职成败的关键还是在自己,只要能把握良好的求职心态,就能如愿以偿。
作者简介:韩晓黎,沈阳铁路机械学校,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