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管理呼吁“以人为本”

2012-04-29 22:51杨一丹
科教导刊 2012年22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素质

杨一丹

摘要现代教育的发展呼唤现代教育管理的变革,其中,最重要的变革,就是在管理目标上追寻人本。在国外,学校不仅仅是育人的殿堂,更多时候,它是学生们的精神家园。因此,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对加强与改善为素质教育服务的学校管理工作是完全适用的,即管理以人为本。

关键词行政管理以人为本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我国原有的传统教育提出了诸多要求和转变。从宏观上看,有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体制的改革等;就微观而言,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仍在于学校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在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上严重偏离了教育的本来目的,发生了扭曲,产生了异化,逐步失落和丢弃了它最主要和最核心的主体——人。因此,让教育返璞归真,回归本原,把人作为主体是教育变革中的重中之重。从教育本质的认识出发,涉及到学校职能的转轨、师生角色的转换,课堂功能的转变等一系列问题,是一次深刻的变革。

如何在学校行政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操作和把握:

1 学校行政管理要具有合乎规律的科学取向

(1)遵循客观的教育发展规律。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而长期以来形式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行政管理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诸多的非科学性,比如片面强调远景终结性管理而忽视阶段性的过程管理,忽视人的主体以及主体的价值选择,把社会的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对立起来。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更谈不上综合素质的提高。鉴于此,学校应在管理实践中将远景终结性管理与阶段性过程管理相结合,尤为突出传统模式下易忽视的阶段性过程管理,建立较为完善的学校行政常规管理模式,即:德育常规、教学常规、总务常规、校务常规、教务常规等体系。如:德育常规环节紧扣班主任的落实及学生会的反馈,在动态中修正学生的德育偏差,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从而弱化终结性的德育“双差生”。教学常规环节紧扣备、教、批、复,一周一检查教案及听课笔记,一月一反馈教师教学状况,加大了学校行政对过程管理的可控性。

(2)遵循教育对象身心发展及素质形成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及素质形成规律具有多环节、多因素以及不平衡性和个性的独立与互动性,使得素质教育下的行政管理应体现全面性和整体性。在素质培养上既要求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又要引导学生其它良好的社会综合素质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学校在按照课程标准设置开足开齐各门学科的同时,以此为依托在遵循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个性的独立和互动性基础上,成立各学科兴趣小组,并配以专门的指导教师,专门的时间、地点给予小组活动的保障,初步具有了研究性学习的倾向。同时,针对当代学生心理素质的不成熟性和矛盾性。校团委特设学生心理咨询室,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及心理医生定期为学生服务。在管理机制上,把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与学校的整体教育功能结合,再辅之以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型的学校行政管理机制,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健康形成和合理发展。

(3)适当引入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素质教育下的学校行政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体系,其改革和完善必须符合我国当前的教育实际及特点,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其一是树立市场观念,面向市场对“商品”——人的素质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向教育提出了新的人才观: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化。为此,就要转变传统模式下以培养单一型的人才——升学人才的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适应“市场”管理模式。其二是介入竞争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源的整合作用,又可以形成特色的利益驱动机制、激励机制、风险机制、供求机制和约束机制,从而实现学校管理规律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2 学校行政管理要具有真挚的人本取向

(1)对教师的人本管理。教职员工是学校各项工作中起决定作用的物质资源,加强对人的管理,合理组织学校的人力资源,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是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一方面注重培养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把学校荣誉归功于集体智慧的结晶,把个人成就植于集体的“沃土”,饮水思源。另一方面发挥工会、教代会的“家庭功能”,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解除教职工的后顾之忧,淡化领导管理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界限,减少和消除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产生融洽的心理气氛,增强凝聚力、自觉性和义务感。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学校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的人本管理功能,做到“三重”:第一,偏重两地的参政职责,审议学校重大决策。第二,学校成立经济审查委员会等,确保学校校务各类事务的公开,体现教师的学校主人翁地位。第三,由向学校提建议偏重于协助学校行政调节政群关系,把发动教职工落实学校的行政决策作为两会的重要义务。

(2)对学生的人本管理。学生管理以人为本的精神集中体现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育者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人地位和学生的主动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主体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此乃教学以人为本,而管理以人为本则主要把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既学生也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并非纯粹的管理客体。在管理实践中,要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坚持正面教育,使学生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最后达到学生的管理自治,将学校非实质性的管理放权于校团委和学生会,充分发挥校团委和学生会自治功能。学校在实践中,具体区分校团委和学生会的职能和功能:校团委负责学生的思想管理自治,用团的纪律约束学生,用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和激励学生。学生会负责学生日常管理的自治,充分利用学生会与学校管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素质,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效益和活力。

3 学校行政管理要具有鲜明的特色化取向

素质教育是一个实践问题而不是一个理论问题。教育实践客体的层次性和不均衡性必须带来素质教育实践的个性化,因而要求素质教育下学校行政管理的特色化取向。

如今诸多的成功素质教育及管理模式,为学校的素质教育及管理提供了很多的借鉴。同时,学校行政管理和特色化取向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注意因地制宜,体现浓郁的地方色彩,向“地利”要特色,要管理效益。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本身就是“人无我有”或“人有我优”的特色。因此要善于发掘当地的地理、人文、经济及教育环境之所长,融入学校管理模式之中,从而形成个性化的行政管理特色。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指导就业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努力开拓办学渠道,采取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全日制教育与函授教育并举的办学模式,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扩大学校招生规模。

二是要注意时代性原则。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向“天时”要特色。现代教育的时代性特征,就是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三个面向”,这就要求我们的行政管理以此为指针,在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的研究和实践等方面创造出符合“三个面向”的学校特色管理模式,没有时代烙印的个性特色是短命的。要始终坚持“大环境小学校和小环境大学校”的办学管理理念,把动态的时代环境与静态的学校管理相结合,牢牢抓住时代脉搏,适时地变“应试管理”为“素质管理”,变“分数型人才培养目标”为“能力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教育内容上紧紧立足本校的区位特点,在管理上以“向下培养现实生产力、向上输送潜在生产力”来诠解现代教育“三个方面”的时代性特征,使我校的行政管理既具有个性特色,更富时代特征。

4 学校行政管理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取向

创新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要素,作为素质教育的行政管理层则应遵循创新取向。使相对稳定的行政管理模式能不断适应动态的素质教育实践,通过管理创新出质量、出效益、树形象。

行政管理的创新取向。首先要求行政管理层具有创新精神,表面上看,行政管理具有保守的一面,但保守只是获得发展的手段。稳定是管理过程的一种特殊状态,变革才是管理的本质要求。如果管理层只将传统的管理模式套之于素质教育,必须束缚现代素质教育,导致其畸形地发展。为了培养行政管理层的创新精神,学校在行政管理培训模式上下功夫,加强创新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提高管理层的理论水平,在管理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中,培育创新精神。

其次要求行政管理层创新管理机制。对教师要完善竞争机制和差异管理机制,在竞争机制上,应引入“末层淘汰制”、“定岗定编定职”和“差额竞选制”。在差异管理机制上按班级、科目、教师级别、学生层次确定管理目标,制定不同的终端评价制度,将学生的起始点和终结点相结合,再参考过程点的变异,达到较科学的考评目的。使学校教师队伍不断优化,使人事管理机制更趋民主化、规范化,从而形成教育资源的合力。对学生要建立以创造思维训练为载体的全方位、主体化的创新教育新模式,树立创新教育价值观和创新教育多元观,从而真正推进和贯彻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管理及实践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根本目的在合理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源的合力,最终达到在弘扬人的主体性中提高和完善学生素质的教育培养目的。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只有抓住整合资源的关键环节——学校行政管理环节,以科学管理为依托,向人文管理要活力,靠特色管理求生存,以创新管理谋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新世纪我国素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当然,失落和丢弃了千百年的人的主体地位,不可能轻而易举地找回;而失落和丢弃人的主体地位的客观社会因素,也不可能迅速彻底地改变。因此,可以预见,教育中人本的实现注定要经历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教育管理工作者用高度的责任感、深沉的爱和聪颖的睿智锲而不舍地、日积月累地追寻的过程。

[1]郭景扬.现代学校管理变革.香港:银河出版社,2003.12.

[2]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孙立春.素质教育新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4]王松.当代管理学基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6]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