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
摘要 教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材的质量,教师的学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法,教师不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高等学校的教学形式具有自己的特殊性,避免高等学校中学化。是否重视教学法研究,是教师工作态度的一个具体表现。
关键词 讲授 教学形式 要求 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课堂讲授的重要性
课堂讲授之所以居于主导和重要的地位,是由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所决定的。科学知识是前人积累起来的知识财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深刻理论性。在实践过程中,由掌握知识和懂得教育规律的教师作深刻阐明分析,有利于引导学生集中掌握和学习基本的重要的问题,并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实质及相互联系。课堂讲授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就一般情况说,如果学生不经指导,仅靠读书或经验获得知识,容易失于浮浅与不系统,而所付的时间和精力往往要多得多。
课堂讲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要作用。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深刻领会理论的内在实质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讲授来实现的。其它的教学形式,就其主要任务来说在于巩固、加深、扩大和运用课堂听课所获得的知识。如讨论课是对课堂讲授的知识进行加深理解和运用,并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实验课是验证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并训练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知识的能力。课堂教授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继续自学的基本前提。因此,讲授的水平,决定了整个教学的质量。鉴于它的重要性,学校对于课堂讲授要有较高的要求。课堂讲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并不是说其它的教学形式不重要,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由各种教学形式互相配合,构成一个合理的教学过程的结构,任何轻视、削弱其他教学形式的思想和作法都是错误的,它将导致降低教学质量。当前教学计划一般存在的偏向是:削弱实验课,删掉习题课、讨论课,讲授时数太多,自学的时间太少,这样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2 课堂教授的基本要求
(1)课堂讲授的目的性。任何一门课程都是教学计划中的组成部分,在教学计划中占一定的地位,发挥一定的作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教学大纲所明确规定,讲授的方向,必须紧紧扣住课程的教学目的,从本门课的角度出发体现专业培养目标。教师在课堂教授时要在课程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教材内容,确定目的、要求,选定讲授重点。这一点不但教师自己要明确,还要使学生也明确,以便于学生明确方向,集中思想和精力,提高自觉性。
(2)课堂教授的科学性。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传授科学知识。讲授的目的性要依靠讲授的科学性来实现。不能企图在教材的科学性之外,来达到讲授的目的。教师的科学理论水平是课堂讲授的科学性的根本保证。在课堂讲授中,对于每个概念、原理、规律的阐述,都必须在观点和论证方法上是正确的,都必须以确凿的材料为根据,做出合乎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中,高等学校培养的专门人才应及时掌握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达到科学技术的新水平。但教学大纲与教科书是相对稳定的,不可能随时反映这些新成就新水平。课堂讲授则可以在教材之外,适当引进科学新成就,以充实讲授内容,引起学生对科学新成就的兴趣,培养学生注意学科新动向的习惯,因此,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密切关注与本学科有关的新知识、新观点,及时以新材料补充或代替不完整或陈旧落后的教材。不应当为炫耀自己“博学”而讲授许多与课程目的、内容无关的东西,舍本遂末或横生枝节会影响教学质量。
(3)课堂讲授的思想性。要在传授知识技能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叫做“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贯穿这一原则,首先教师要用科学的观点、方法来阐述基本原理,使科学性和思想性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深刻地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其次,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论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教学,讲授的思想性都应当同教材内容紧密结合,与教材内容有内在的联系,而不是附加的说教。课堂讲授思想教育有效性,还体现在教师言教与身教的统一上,只有教师能“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收到教育的效果。
(4)课堂讲授要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所讲授的是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首先应当在讲授中得到贯彻。课堂讲授中的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求教师阐明理论所产生的实践根源。说明一定的理论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例如:古代为了丈量土地,总结出了几何学;近代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把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而出现工程学等。其次,要尽可能说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应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联系必须建立在与课程的专门特点和教材的实际的内在联系上,一切简单化、庸俗化的做法,如历史事件的类比,表面现象的牵强附会,都无助于学生深入掌握和运用理论,同时应指出,不是所有的理论,都能够在课堂上讲清它的使用价值,如许多数学原理就无法简单说明它的实用性。
(5)课堂讲授的系统性与重点突出。科学有严格的结构体系。因此,传授科学知识必须有系统性。当然,课程的系统不完全等同于科学的体系。它是在科学体系的前提下,按照学生认识活动规律,循序渐进地形成学生认识中的学科体系。学科体系一般已体系于课程大纲和教材中,传授的知识基本上要求按课程大纲、教材进行。但又不应照本室科。因为教材内容的系统性是书面的系统,而讲授的系统性要刺激学生大脑皮层,形成兴奋点之间的联系。教材的系统性一般只要求根据逻辑顺序,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而讲授的系统性则还要求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因此,课堂讲授要处理好系统性与重点突出的关系。教材的重点是理论知识的核心部分,学生必须掌握,否则就没有抓住“纲”;学习中的难点是学习中的“拦路虎”,必须扫除,否则就不能融会贯通。两者都是讲授所应突出的重点。但教材的重点不是各自孤立的,孤立的重点不能形成科学体系,也不利于理解与记忆,必须把点连成线,使知识形成理论体系这就是要抓住重点与重点直接的联系,揭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课堂讲授的逻辑性。课堂讲授在形式上是教师的“独白”,实质上是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师生的教学活动,以语言为中介,引起学生思维“共鸣”,积极地与教师思维同步活动,如果只有教师单方面的思维活动,而无学生的思维“共鸣”,甚或只有教师不尽积极思维的语言活动,如“照本宣科”,学生处于被动的消极状态,即我们通常称之为“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则教学效果必然更差, 高等学校讲授效果,决定于教师能否以自己深湛的思维活动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能否启发学生“亦步亦趋”地随着自己的思维活动同步前进。
(7)课堂讲授的艺术性。教学工作不仅是一种技能,而且是一种高度的艺术,教学的艺术性,突出地表现在课堂讲授的环节上,教师主要以含有高度思想性,充满感情的,科学的,生动的语言,把个人内在的意向和知识转化为语言、动作、态度、表情等活动,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领会并受到感染。课堂讲授不言而喻,主要是依靠语言为桥梁,借助各种辅助方式进行的活动。音量过大,语速过快,给人一种滚滚洪水迎面而来的感觉,导致学生的神经过度紧张,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是艺术性的活动,因时、因地、因人、因教材都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应当发挥个人的才能,机动灵活地掌握教学方法。
学校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而教学过程是按照规定的教学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形式来进行的。完善教学形式和合乎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对于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