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兴起对高校德育的影响

2012-04-29 00:44杨婧
科教导刊 2012年25期
关键词:工作方式高校德育微博

杨婧

摘 要 近两年来,微博以一股强劲之势迅速席卷中国,成为当下最受欢迎、最为流行的大众信息传播工具。微博的出现,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使信息的传播更为便捷迅速;另一方面也给各种思想言论提供了“裂变”式的传播渠道,为消极思想和负面情绪的扩散提供了温床。微博的兴起既给高校德育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使德育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因此,了解微博给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及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的影响,并提出有益的建议和对策,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微博 高校德育 虚拟社会 工作方式

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5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则超过网民总数的50%。2011年,微博使用人数达到了24 988万人,比上一年暴涨近300%,目前,微博正以一种暴风骤雨的强劲方式席卷中国。微博的兴盛,一方面为传统的传播格局引入了一股源头活水;另一方面也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空前开放。正如谢尔·以色列在其著作《微博力》中提到的那样:“所谓的‘传播时代即将寿终正寝,一种全新的‘交流时代即将来临,与之前出现的社会性媒体相比,Twitter使我们的网上行为与真实世界的行为凡事联系得更加紧密,如果我们还没能跟上它的脚步,那么就有可能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①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的现实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逐渐向虚拟领域拓展和延伸,形成了新的虚拟实践和虚拟社会关系。而微博的兴起,使得这种虚拟实践和虚拟社会关系进一步深化,这给大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1 大学生思想行为呈现新的特点

微博在改变着公众的媒体习惯和信息传播模式的同时,也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受到了深刻影响。大学生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认识和把握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新特点,是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前提,也为辅导员生存方式的转变指明了方向。

1.1 “自媒体”条件下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

近两年来,具有强烈自媒体属性的微博成为互联网应用的一股热潮,而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也迅速发展成为微博的一大用户群体。在微博这个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上,每一个用户都既可以发布信息,又可以接受其他用户的信息,而他们之间的互动又会衍生出新的信息,从而改变了信息的传播路径和传播格局。在微博上所有的信息都是开放共享的,微博用户最直接的动机就是发布和获取信息以及基于这些即时信息引发的人际互动。微薄的“微”主要表现在字数上,每条微博不超过140个汉字,相当于一条消息。学生可以通过微博随心所欲、随时随地发出个人感想和现场报道,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宣泄心中一切情绪,这极大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经常能够看到学生就一件事情,一首歌曲,一道风景甚至一杯冷饮发表微博,并与其粉丝互动的情况,在互动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喜悦和感动,倾吐自己的郁闷与不快,改变了以往那种心有所感但却无处诉说的无奈局面,从而在无形之中增强了他们主动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虚实角色转换引发的道德冲突

人在网络空间的生存状态是一种虚拟式的存在,即在网络空间中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是通过数字、符号和图形等方式来实现的,因此虚拟社会中通过人的数字化、符号化和抽象化衍生出了与现实人相对应的虚拟人。正是由于存在着两种不同角色的人,所以在人们的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同一主体人性的不同表现。微博上人际关系的虚拟性削弱了现实道德关系的约束力,在虚拟世界中,所有个体的交往都是通过数字化、符号化的形式来实现的,虚拟社会中的社会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与现实道德观念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大相径庭的情况,有些在现实社会中完全无法容忍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却在虚拟社会中备受推崇,对现实道德观念形成了强烈冲击。因此,在微博这个虚拟世界中,大学生在这种虚实身份转换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道德认知冲突,从而影响了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树立和健康成长。

1.3 信息异化产生的“微博控”现象

“信息异化是指信息在生产和传播过程中,产生了与主体的人相对立的东西,导致了信息生产与信息消费之间的矛盾,使主体丧失了控制信息的能力,并为信息所奴役、支配。”②微博作为信息社会的一大强势信息渠道,以热门话题榜、微博名人堂等形式对于信息资源具有极高的凝聚力和整合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从中获取大量的资源。但是,在不知不觉中,许多人对于微博的依赖程度却远远超过了正常的范围,全然不觉已经慢慢陷入了这张由微博编织的信息网中。在教室、图书馆、公交车上用手机玩微博的学生随处可见,甚至在食堂用餐时也能发现有学生一边吃饭一边玩微博的情况,网络上把这种极度喜欢、极度依赖微博的人称作“微博控”,这些人离开了微博便会感觉到无所适从,精神空虚,更有甚者会感到惶恐不安,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微博本来是一种信息工具,现在却成为了支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一种异己力量,很多大学生一上微博就是十多个小时,有的甚至放弃睡眠时间。随着微博逐渐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和使用,“微博控”现象也呈现蔓延的趋势,这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2 微博给高校辅导员工作方式带来的改变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现实的个人(他们的需要,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是人类历史的前提;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③这说明社会意识是受社会存在制约并由其决定的,同时人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创造着人类社会,并决定着人的生存方式。

2.1 工作空间由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延伸

微博为人类构建了一个与以往相比信息资源更为丰富,信息传播更为快捷,更为生动有趣的虚拟空间,任何一个人发布的微博信息都可以通过转发的形式迅速地传播扩散出去,这种传播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并且极为迅速,影响范围极广。起初,人们只是把互联网当作人际信息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将其视为一种工具性存在,而当网络技术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网络并且逐渐产生了依赖性时,互联网就变成了一个人化的生活场域,成为一种空间性存在。活动于虚拟空间的“人”是现实社会中“现实人”的抽象,是对现实人的现实生活和发展状况的延伸。随着人的现实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向虚拟领域拓展和延伸,形成新的虚拟实践和虚拟社会关系,客观上也扩展了辅导员的生存发展空间。“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④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适应这种客观环境的变化,把关注的目光从现实世界延伸到虚拟世界中去,用与学生最为贴近的视角和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微博作为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路径,充分挖掘教育资源,运用微博拓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在微博时代生存空间的扩展方向。

2.2 工作时间的灵活性极大增强

如果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会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话,那么进入微博时代,在“时空压缩”的网络境遇中,辅导员的生存空间和工作时间将会产生质的改变。时空压缩是一种研究因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进步而引起人际交往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变化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一定地域范围内人际交往所需的时间和距离,随着交通与通讯技术的进步而缩短。时空压缩论强调“网络社会”致力于创造一个“永恒的宇宙”,在这个“永恒的宇宙”中,时间的有限性越来越成为一种远逝的过往,换句话说,也是就在工作中我们花费在跨越空间上的时间急剧缩短。以往辅导员工作必须在既定的时间内开展,而现在则可以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随时通过登录微博关注学生的动态。无论是出门在外,还是在周末或假期,辅导员都可以随时通过微博跟学生进行互动来开展工作,因而,工作时间的灵活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着极大的帮助。

2.3 工作方式更具隐蔽性和渗透性

网络社会的到来,必然会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也直接改变着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式。辅导员不再简单依靠口头说教这种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来开展工作,而是开始运用微博这个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信息交流工具,更多地采用图像、文字、视频等,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来传播积极向上的、正面的、主流价值观念和道德理想,从而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教育载体过于单一的局面,使教育方式更为灵活多样。

3 微博兴起条件下高校德育发展的路径选择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⑤网络社会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存在,也是人的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它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变革。在微博时代,高校德育工作者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客观环境的变化以及学生思想行为新特点,选择一条与时代的发展更为契合的教育路径。

3.1充分利用微博,打造一个极具交互性的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使个人信息获取能力和发布信息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信息的自由流通。如今,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发布和接受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查看学生在微博上主要发布的内容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一个主要途径。微博作为大学生对话交流、思想分享的主要桥梁,为大学生表达自我、宣泄情绪、评论时事提供了平台,大学生乐于通过相互交流消除思想上的困惑和疑虑,最终形成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一致的价值主张,这是一个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融合的过程。顺应这种潮流和趋势,充分发挥微博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打造一个师生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可以开设专门的微博,通过与学生组织、学生个人的相互关注,与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可以使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从传统的层级化向扁平化转变,有利于辅导员与学生的直接交流,通过微博好友身份互相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距离,使沟通变得更加和谐顺畅。

3.2 深度挖掘教育信息资源,掌握网络话语权主导地位

微博与以往的信息工具相比,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通过评论和转发的形式,对信息资源有着极强的整合能力和凝聚能力。一条微博通过数以万计的评论转发之后,便能聚集成为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微博时代,信息内容极为丰富,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信息影响范围极广,如果谁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出信息资源,谁就能引导信息的流向,从而最具有影响力和说服力,就能掌握话语主导权。

3.3 高度重视网络德育,把网络德育与现实德育有机结合起来

无论是人的实践本质,还是人的社会本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的社会实践和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不断发展的。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高校辅导员在微博时代的必然选择。“网络德育是指以认清网络本质和影响力和前提,利用网络促进学生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信息素养的虚拟实践活动”。⑥微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德育载体,也为高校辅导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教育,打造一个以微博为枢纽的教育信息平台,全面推进网络道德教育、网络行为教育、网络法规教育。同时,也丝毫不能放松日常的德育工作,现实德育是网络德育的基础和依托,如果离开现实德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成为无本之木,最终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网络德育是现实德育的补充和延伸,它的产生是为了满足学生在虚拟社会中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即实现人的虚拟发展。因此,两种教育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拓高校德育新的局面。

猜你喜欢
工作方式高校德育微博
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方式的探讨
试论如何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生命教育视野下高校德育和谐研究
探讨新时期企业离退休工作方式的转变
关于积极探索“网络党建”创新党建工作方式的探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
中美日三国高校德育比较研究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创新妇女儿童事业工作方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