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四阶段技能递增”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2012-04-29 06:58冯毅
科教导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高职院校

冯毅

摘 要 本文结合BPO软件企业的现状,结合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通过对欧美软件外包企业岗位群的调查与分析,在传统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制定了“四阶段式技能递增”人才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以毕业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轨”为主线,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软件技术专业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Four stages of Skill Increasing "

Training Program in Softwar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FENG Yi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Commerce, Tianjin 30022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of BPO software companies, software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college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software outsourcing business survey and analysis of status groups,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for reform, the development of a "four-stage skill-increment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the graduates with training programs to business, "Zero integration" main line, will be able to achieve better result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Softwar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

1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现状

1.1 学生专业基础以及专业认知存在缺陷

入学前,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了解软件技术专业所需的专业基础、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导致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缺陷。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对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做充分而又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在深入学习专业课程前,使学生认知本专业的社会形态、人才需求及就业趋势,消除学生对本专业的茫然。

1.2 师资队伍缺乏项目实战经验

根据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调查,软件技术类专业的教师普遍存在缺乏对行业最新技术使用情况的了解、缺少实战经验,由于远离产业,导致多数教师对于专业课程,甚至是核心专业课程的实践与教学中,停留在理论层面和“模拟项目”层面,不能满足企业的软件研发和项目需求,因此师资队伍缺乏项目实战经验制约行业人才培养的瓶颈。

注:表1中“其他课程”包括专业限选课、任选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

1.3 课程体系相对落后

目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多数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但是实践内容滞后于当前行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缺乏实战项目的训练,导致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脱节。

高职院校中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一般按照“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核心专业课→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顺序进行。各类课程所占学时数和分配比例如表1。

2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岗位定位

2.1 软件企业岗位人员分析

经市场调研,对日软件外包产业已经相当成熟,因为这个产业过于成熟,因此存在一些竞争不规范的问题,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欧美软件外包则不同,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利润空间相对比较大,很多原来从事对日软件外包的企业也在向欧美软件外包业务转型。以欧美外包方向软件企业为例,目前岗位人员分布如表2所示。

2.2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岗位定位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掌握本专业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与熟练编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根据上述软件欧美外包方向的软件企业岗位人员分析,根据高职教育和软件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把毕业生定位在如下岗位:初级程序员、高级程序员和测试工程师。

3 “四阶段式技能递增”人才培养方案

3.1 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大多数高职学院开设的软件技术专业按照表1课程体系完成人才培养,这种培养模式虽有改革,但最终没有脱离传统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学到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是“点式”的,即松散的,缺乏有效的整合,不能形成“链式”,即综合性的技能。而企业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中必然需要复合型人才。现针对高职教育理念、软件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欧美外包方向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提出“四阶段式技能递增”人才培养方案。

3.2 “四阶段式技能递增”人才培养方案概述

所谓“四阶段式技能递增”人才培养方案,即高职在校的三年内,按照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和校企结合的办学特色,将原有的2800左右的学时分为四个阶段来分别完成,即按照“基础类课程→项目实战→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逻辑顺序循序渐进完成,最终达到软件企业的岗位需求,实现毕业即上岗,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实现零距离接轨。“四阶段式技能递增”人才培养方案见表3。

3.3 “四阶段式技能递增”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本人才方案的制定是以“与岗位零距离接轨”为主线,以培养岗位职业技能为目标,并且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四个阶段的培养分别为职业素质、项目技能、岗位技能和综合技能,阶段之间的衔接以“技能递增”为核心目标。具体实施方案与培养目标见图1。

3.3.1 基础类课程学习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础类课程学习阶段,安排在第一至第二学期。本阶段的最大的特点是将表1的公共基础课和职业基础课合二为一,将两种课程同时进行并完成,在修完基础类课程(如毛泽东思想概述、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的同时,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如专业英语的完善、开发平台的使用、代码的编写能力、数据库的使用等,本阶段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认知职业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3.3.2 项目实战阶段

第二阶段为项目实战阶段,该阶段是四个阶段的核心阶段,安排在第三至第五学期。在该阶段中,以小项目实训为主,类似于“小型信息管理系统”、“小型图书进销存系统”、“小型电子商务网站”等,逐渐过渡到类似于企业项目实训,类似于“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医院管理系统”、“企业ERP系统”等,在项目实训中,尽可能由浅入深地综合第一阶段的若干门课程,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平面设计、数据库开发、软件测试等。在此阶段中的项目来源可由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由教师虚拟项目,也可由企业按需提供,并且逐渐积累,形成项目库资源,在项目训练过程中逐渐把第一阶段所学的“点式”课程点和知识点有机结合,形成“链式”或“网状”结构,力求掌握管理和生产中的实用技术。

该阶段的完成地点可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以模拟真实企业的工作环境展开实训,以3-5人为一个“小型项目组”的方式完成,并且制定好项目分工和项目进度等,严格按照标准化的软件开发流程完成。在项目结束后以“实验报告”的方式进行总结并积累经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制作幻灯片展示并交流经验。

3.3.3 顶岗实习阶段

第三阶段为顶岗实习阶段,安排在第五至第六学期(可包含暑假)。该阶段由教师或企业的技术人员带领学生参与到合作企业中的2~3个实际项目,当然也可以将企业和项目引入校园的实训基地,无论场地如何,必须使学生按照企业本身的标准和运作模式进行并完成,在项目开发中尽可能涉及到诸多环节,如代码编写、测试用例的编写、数据库设计等,使学生认知真实软件开发过程和技术需求。

该阶段的培养目标是灵活机动的,由项目的本身性质和岗位的实际需求来确定,使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培养学生的生产性实训技能,使学生增强岗位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和技术人员全程以“项目驱动式”对学生进行指导直至项目完成,使学生从而具备软件开发工作的职业能力。

3.3.4 毕业设计阶段

第四阶段为毕业设计阶段,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经改革的教学模式,是每一个毕业生必须完成的任务,同时是总结和收获的阶段。通过毕业设计可以提高并升华学生经前三阶段所学习到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从事软件项目开发岗位的职业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该阶段是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开展的,可以把第三阶段完成的企业项目加以总结并升华作为毕业设计课题,也可以根据企业要求,重新动手新的项目,重点是根据毕业生的自身水平,把技术加以改造。同时院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以保证毕业设计正常而有意义地开展。

4 “四阶段式技能递增”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关键问题

4.1 校企合作问题

高职院校中校企合作是双赢的办学模式,软件技术专业更是如此,第一解决了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问题,第二企业省去了岗前培训的环节。但选择哪种类型的企业来合作呢?前述毕业生岗位定位问题时已经分析,毕业生就业后主要以管理员、程序员和软件测试为主,因此需要选择和制造业类似的软件企业,例如外包方向的企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二三阶段的项目安排、毕业后的岗位分配等问题由院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并提出标准。

4.2 实训基地建设问题

目前,院校内部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相对简单,运行机制也比较单一,往往以机房性质的实验室为主,因此呈现出硬件设施阻碍专业发展的瓶颈。由于专业教师普遍远离产业界,对软件企业生产性场地的知识面仅处于理论层,软件企业中的外聘教师和兼职教师比例极低,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得不到专家的指导。

4.3 毕业设计问题

由于学生在第二和第三阶段学习时,必定是没有任何开发经验下完成的,思维能力有限,学生在项目中对自己分担的工作肯定考虑的不够周全,会出现种种漏洞,例如数据类型和合要求、数据库设计不合理、控件使用问题、加密问题等,因此会导致开发出的软件存在各种隐患,例如安全性、扩展性和健壮性等问题,必须经过老师和技术人员的指点后才能使自己的技术趋于完善。因此诸多问题往往会导致做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不足。

5 结束语

本文首先讨论了目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现状,其次分析了以欧美外包方向的软件企业的岗位群特征和所需技术,即岗位定位,然后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宗旨、根据软件企业岗位群的特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并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即“四阶段式技能递增”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前提下,以毕业生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轨为主线,以生产性实训为目标培养技能,并且符合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必然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曲桂东.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软件工程师,2010(Z1).

[2] 朱怡安.适应产业需求构建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20).

[3] 王健南,邢素萍.工学结合理念下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17).

[4] 姜仲.面向岗位需求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Java课程群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9(8).

[5] 谢波.软件工程专业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1(10).

[6] 邢波涛.迈向系统架构师[J].程序员,2008(3).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高职院校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