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流行语的衍生机制及衍生方式

2012-04-29 00:44张欣
现代语文 2012年3期
关键词:音变构式流行语

张欣

摘 要:流行语是词汇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高频使用的流行语在类推的作用下很容易产生扩散和变异,从而产生大量衍生词。其衍生的方式主要有:利用构式造词进行扩散;用改变字形、字音等方式进行词语的创新;使用相同的句式进行框架填充等。在现代传播手段的推动下,流行语的高频使用促使语言的变异和扩散速度加快,加速了语言的演变进程。

关键词:流行语类推衍生 语言演变

词汇系统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变化生成的系统,是语言中最为活跃、变化最快的部分。社会的变迁、人类认识的发展首先体现在词汇部分,而流行语又是词汇系统中最为活跃的部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流行语从产生到扩散至整个社会,往往只需要很短的时间,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流行语出现。

流行语指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社群内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流行语可以是任何一种语言项目:一个词语、一种语法格式、一种句式,甚至是一个字形、一种语调等。

流行语之所以能够流行,主要是因为:在一定历史阶段中的社会环境赋予了这些语言项目以特定的意义成分——它或者因为宣泄了该阶段公众久受压抑的社会情绪、表达了他们的当下处境以及面对这些处境时的群体感受,或者因为共鸣了他们深层的心理需求、唤醒了他们潜在的精神期盼、明确了他们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等等,而被人们所热衷(辛仪烨,2010)。正是因为流行语的这种不可抗拒的魅力,使得人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使用它,这就很容易使高频使用的流行语在类推的作用下产生扩散和变异。

类推是指在语言的某种语法规则的影响下,其它规则向这种规则趋同的演变,类推在词义的衍生、新词语的产生和新用法的扩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一些词语就会在保留自身某一特征的情况下以某一共同的语素、某种结构特征、某种语音形式、某种字形变化形式等为共同因素,快速衍生出一系列的新用法,构成一系列的新词语,这些形式被人们大量使用,于是便产生了一些能产性很强的流行语构建方式。

一、通过构式造词形成的流行语

Goldberg指出,凡某一语言型式,如果其形式和功能的某些部分不能严格地从其组成成分或已知的结构中得到预测,就可称为是一个构式。一个构式的整体不等于各个构成成分之和,我们把通过构式而形成的流行语叫做构式造词。流行语中存在大量的构式造词,例如:“X美美”“XX哥”“XX姐”“XX帝”等,这些词语最初往往是一个具体的、影响较大的事件,在类推的作用下,它们也可以指称类似的人或事物,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这类词语从量变到质变,逐渐发展为一种构式,从而有了较强的能产性。

“X美美”构式缘起于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20岁炫富女孩,认证身份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由此引发了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猜疑和非议。作为一种流行语,“X美美”很快类推至相似的场景。如网民用“卢美美”指称24岁富二代“卢星宇”:在一些地方民工子弟学校遭遇生存危机的背景下,她牵扯出的“中非希望工程”及其背后运作的庞杂关系网引发极大关注。再如网爆另一炫富女“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张林伟之女赵白然,在博客中高调炫耀自己的美国生活:挎LV,逛赌场,住豪华酒店,开奔驰车”(腾讯网),被网民称为“赵美美”。此时“X美美”不再是一个专有名词,而是形成一个有特定涵义的构式,专指“特殊身份、年轻、乐于炫富”的女孩子。

一种构式一旦在类推作用下扩散,包含在原始意义中的词汇义也常常被磨蚀,变得抽象起来。如“天涯社区”中“男版郭美美22岁,董事长!和中石油关系密切!”。“X美美”构式在“男版郭美美”中开始有了虚化的趋势,不再专指年轻女性。更为明显的例子是“X哥”构式,“哥”的语义特征为[+男性][+人][+年长][+同辈],但随着这个构式使用频率的增加,“哥”的语义特征逐渐虚化,如李宇春被称为“春哥”,“哥”的[+男性]语义特征大大减弱。再如人们把2010年世界杯中凭借惊人的预测能力走红的章鱼称为“章鱼哥”,此时“哥”[+人]的语义特征已经完全消失。

词语或者句法结构使用的频率越高,变异的可能性就越大。流行语的高频使用特性为某些语法形式的产生和快速推广提供了可能。随着适用范围的扩大,在类推作用下,一些语言形式会发展为某种构式,这种构式如果进一步虚化,就有可能语法化为一个词缀。

例如“门”族词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1),专指尼克松所属的共和党在大选中的丑行。后来,“Watergate”逐渐取代“Water-gate Scandal”,此时的“gate”还保留着“门”的本义,整个短语包含了“丑闻、危机”的场景义。在类推的作用下,“gate”作为一个流行语开始扩散到和“门”无关的其它重大事件上,意义也逐渐虚化,由“建筑物的出入口,或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义引申出“丑闻、危机”义,如“伊朗门”(Irangate)、“比利门”(Billygate)等,最后语法化为一个词缀。包含“丑闻、危机”义的“门”借入现代汉语以后,在现代传播手段的推动下,很快语法化为一个能产性很强的后缀,衍生出大量的词语,如“艳照门”“价签门”“日记门”“李刚门”“虐猫门”等,其意义又进一步虚化,如黄健翔“解说门”并不是一件丑闻,仅仅只是一个具有新闻效应的体育事件而已。

二、通过改变字形形成的流行语

流行语既有口语形式,也有书面语形式。有一些流行语完全只有书面语形式,这类流行语主要流行在网络上,往往是靠改变字形的方式形成的,例如2011年初的“蒜你狠”“盐王爷”“豆你玩”“糖高宗”“姜你军”等。

这组词出现的原因是近两年物价飞涨,超出了人们接受的范围。最早出现的“蒜你狠”源于大蒜价格疯涨,甚至超过肉和鸡蛋的价格。“蒜”和“算”在语音上属于同音词,人们利用谐音把“算”替换为“蒜”。利用类推机制,人们用同样价格大幅上涨的农产品“姜”替换“将你军”中的“将”;用“豆”替换“逗你玩”中的“逗”;用“盐”替换“阎王爷”中的“阎”。

这些流行语的特征是改变原有词语中的某个汉字,利用谐音与原词关联。由于心理上的完形机制,人们往往倾向于根据“理想认知模型”来认识事物。“理想认知模型”是人们根据经验建立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各种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是最自然的经验类型。在人们的经验中,“算你狠、阎王爷、逗你玩、唐高宗、将你军”是存在于汉语中的理想认知模型,在认知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是从汉字符号记录语言的单位来看,汉字毕竟基本上是一种表意文字,所以人们又会从语境中寻找这些词语形变的原因,从而把原词意义与形变之后的流行意义联系起来。

还有一类改变字形的流行语,与语音无关,完全是字形上变化的结果,例如“红果果”。“红果果”是“赤裸裸”的形变。由于我国实行网络监管制度,网络会自动屏蔽一些词语,为了逃避监管,人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有的利用谐音现象改变词形,有的利用拼音字母替代等。“赤裸裸”也是网络监管词之一,人们利用同义的手段,把“赤”变为“红”,又利用字形特点,去掉“裸”的形符,最终变为“红果果”。在认知该词语时,可以利用语境判断该词语的意义,也可以利用流行语常用的改变字形的特点推知词义。但这种形变方式需要的认知程序较为复杂,编码和解码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利用起来不方便,所以我们看到的此类例子不多。

三、通过音变形成的流行语

有一类流行语是通过音变造成的,例如:“表、酱紫、神马、围脖、童鞋、矮油、肿么”等。这类流行语在改变字音的同时也改变字形,但主要是利用了语音变化的手段。音变流行语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切音法造成的音变

切音造字即利用反切法把两个汉字合成一个汉字的方法。例如:“甭”是“不”和“用”的切音,“巯”是“氢”和“硫”的切音,“羰”是“碳”和“氧”的切音。流行语也借用这种切音法造出了一些合音音节,如“表”是“不要”的切音;“酱紫”中“酱”是“这”和“样”的切音,只不过和“表”相比,“酱”在合成过程中又发生了音变,“zh”变为“j”。

(二)由于智能输入法造成的音变

不同于拼音文字的直接键盘输入,汉字输入(拼音输入)要经过一个由字母到汉字的转化过程,而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在转化过程中很难体现声调的辨义作用。汉语的音节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经过转化得出的供选项中就会出现大量的音近字。另外,智能化输入的联想功能也会出现大量的音近字。最初这类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使用者的偶然失误或者出于一种娱乐心理,但一旦被人们接受,便成为一种流行语,这种造词方法被类推,出现了大量的由音变而造成的流行语,如“神马、围脖、斑竹”等。这类音变流行语主要在网络上流行。

(三)由于社会文化造成的音变流行语

男女的社会文化角色往往会造成语言使用上的差异。男性往往被赋予积极进取、勇敢强健的特征,女性往往被赋予善良谦和、细腻温柔的性别特征,所以男女在使用语言时从词汇到语音都有一定差异。就语音来说,女性发音时开口度往往较小,如“女国音”现象,即年轻女性倾向于把“j、q、x”发成“z、c、s”,主要是由于“z、c、s”开口度比“j、q、x”小。“肿么、熟么”的流行就是在这种社会文化中产生的,“肿么、熟么”是“怎么、什么”的音变,这类词语主要是年轻女性使用,它们的流行主要也是出于“肿”和“熟”韵母开头的元音“u”开口度小于“怎”和“什”中的“e”,另外,“u”的圆唇特征也凸显了女性的娇憨可爱,女性在使用这些词语时,往往有一种撒娇和可爱的情态。

四、通过相同的句式进行框架填充形成的流行语

流行语中,有词或短语组成的流行语,也有以某种句式框架而形成的流行语。在一个流行语中,固有流行语义的成分组成了一个不变的框架,指向具体表达场景的成分是可以在其中进行替换的充填物,只要根据不同场景的表达需要进行充填替换,流行语义就可因为框架的不变而扩散到任何一个场景(辛仪烨,2010)。

流行性的框架填充起始之时都可以看作一个偶然发生的仿拟,先是以语录的形式出现,然后演变为句式框架。流行性句式框架常被称为“XX体”,近年流行的主要有“凡客体”“TVB体”“淘宝体”“蓝精灵体”“见与不见体”等。

“TVB体”源自经典的TVB台词:“呐,发生这种事,大家都不想的。感情的事呢,是不能强求的。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做人最要紧的就是开心。饿不饿,我给你煮碗面……”

基本上在每部TVB电视剧中都会出现此类的台词,有网友用“TVB体”的格式创作出了一则“天气预报”:“呐,发生这种天气,大家都不想的。老天的事呢,是不能强求的。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带没带雨伞都没关系,淋雨呢,最重要的是不要不开心,饿不饿,我给你煮碗面吃。”

在一定的条件下,偶发的模仿很快引来了大量的追随模仿,于是该句式迅速发展成一个框架;“呐,[X],大家都不想的。[Y]的事呢,是不能强求的。所谓吉人自有天相,[Z]最重要的是[V],饿不饿,我给你煮碗面吃。”

框架流行语多流行于网上,它的流行有一定的偶发因素,哪些语录会演变为句式框架流行语是很难预测的,一旦演化为流行语,人们往往像参加一场网络狂欢一样进行框架填充造句比赛,一种句式框架就会快速扩散。框架式流行语的流行也有社会心理学的依据,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既有从众、模拟仿效心理,同时也有追新求异心理和娱乐消遣心理。框架流行语能很好地平衡这几种看似矛盾的心理特征,既能提供一个供人模仿的句式框架,又能同时满足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在框架的束缚中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新的运用。大量的框架填充使得造句模仿又能满足人们娱乐消遣的需求。

框架流行语与构式流行语的不同在于形式是否固定,意义是否可从形式推知。框架流行语形式易变,不稳定,意义一般可以从形式推知。而构式正好相反,形式较固定,意义在使用的过程中多已虚化,不能从形式直接推知意义。

五、结语

语言的演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些演变甚至长达几个世纪。但是现代传播手段的出现,为某些语言现象的产生和快速推广提供了可能性,加速了语言演变的进程。流行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某一个时期高频使用,词语或者句法结构使用的频率越高,变异的可能性就越大,其语法化的进程就会加快,如“门”的语法化,从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水门事件”到语法化为“政治丑闻”词缀,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而在现代汉语中语法化的进程更快。但是,一种语言现象的创新是否最终导致语言的演变或者语法化,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大部分流行语还会在其新鲜感消失之后随之退出历史舞台,但有一些流行语会由于在表达上的不可替代性而留在基本词汇系统中,甚至会语法化,在语法化的过程中,类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流行语看似是使用者在狂欢中集体无意识的创新,但这并不是说流行语的衍生和发展无规律可循,它们仍然遵循着一般词汇和语法演变的规则,为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刘丹青.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刘昕,王维波.构式语法:认知语言学的新视角[J].大连民族学

院学报,2011,(4).

[5]彭晓.聚合、类推与词义衍生——基于“跳水”的个案研究[J].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3).

[6]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7]叶蜚声,徐通锵,王洪君,李娟.语言学纲要(修订版)[M].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辛仪烨.流行语的扩散:从泛化到框填[J].当代修辞学,2010,

(2).

[9]俞燕,仇立颖.框填式流行语何以如此流行?[J].修辞学习,2009,

(6).

[10]张月辉.网络流行语“X哥”语义文化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

报,2011,(3).

猜你喜欢
音变构式流行语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巧借 流行语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汉语单数人称代词音变式的功能演变及性质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英语词汇音变分析与研究*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