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娟 李彬
探究性学习是由英文“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的,是人们在总结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一方面给学校教学带来了希望和曙光,对传统的教学观念产生了强大冲击。另一方面,许多校长和教师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没有真正理解“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他们感到茫然,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我在教学过程中曾设计过几个探究性学习案例,在实施过程中颇见成效,现总结如下。
案例一:用探究性学习模式探究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提出问题:在高一卤素教学中涉及这样一个实验,在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再往试管中滴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褪成无色。问:为什么试管中的酚酞最终变为无色?
作出假设:(学生讨论后,得出大致两种意见)1.NaOH与氯水中HCl、HClO发生中和反应,使c(OH)减小,酚酞变无色。2.氯水中HClO氧化酚酞使其结构破坏而褪色。
实验探究:1.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变红,逐滴滴入稀盐酸直至溶液退色,返滴几滴NaOH溶液,溶液又呈红色。2.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变红,逐滴滴入新制氯水至溶液退色,返滴几滴NaOH溶液,溶液不再变红色。3.在实验2的试管中再滴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又变成红色。4.用久置的氯水代替新制氯水来进行实验2,发现返滴几滴NaOH溶液后,溶液仍变红色。
得出结论:(学生在讨论、交流基础上达成共识)1.溶液中c(H)、c(OH)的变化导致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2.新制氯水有很强的氧化、漂白性。3.新制氯水使NaOH的酚酞溶液退色,其中包含HClO的氧化漂白作用。4.久置氯水成分为HO、HCl,无漂白性。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种对比式与解剖式结合的研究探索,已不再是单一的教与学的活动了,而是一种教、学、研并存的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学生更大程度的参与下,使教学任务能高效率完成,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案例二:用探究性学习模式探究物质的成分,锻炼学生科学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在氯气化学性质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尝试着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水的主要成分,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置问题情境:“为什么自来水不可直接用来养金鱼?”学生提出猜想:自来水中残留氯气分子。学生设计实验:闻自来水的气味,将氯气通入水中制成氯水做对比(氯水呈淡黄绿色)。学生得出结论:氯水中有氯气分子。
教师提出问题:氯水中除了氯气分子外还有哪些成分?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自由选择试剂进行实验。全班交流总结:1.在新制氯水中滴入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确定有Cl。2.在新制氯水中加入NaCO固体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可使燃着的火柴熄灭,证明产生了CO,确定氯水有酸性。3.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一开始变红,后褪色。学生获得初步结论:氯水中主要含C1、H、C1、HO。
教师提出新问题:上述实验3中,石蕊试纸为什么又褪色了呢?学生提出猜想:1.一定有物质使石蕊褪色了,这一物质是否具有漂白性?2.溶液中有H和C1,但盐酸不能使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3.C1氧化性很强,是否是氯气使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学生设计实验:验证是否是氯气使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取一张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入盛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没有褪色)。学生结论:起漂白作用的物质不是氯气。
提出假设:氯气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除了生成盐酸,还生成了一种具有漂白性的新微粒。教师引导: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水分子中的氢、氧元素化合价均没改变,而氯气中的氯元素从0价转变成了盐酸中-1价,化合价降低,必然就有氯的化合价大于0的新微粒产生,教师指出该新微粒是次氯酸(HClO)。学生进一步得出结论:氯水中主要含C1、HO、H、C1、HClO。
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水的成分,锻炼学生科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案例三:用探究性学习模式探究“汉字字体结构”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在高三班会课的教学中,我尝试着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对高三同学进行励志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提出问题:汉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的构成寓意丰富,现就“赢”字的结构能表达什么意思,对大家有何励志作用,做出假设:1.“亡”是死亡的意思。2.“口”是说话的意思。3.“月”是时间的意思。4.“贝”是财富的意思。5.“凡”是普通的意思。学生探究:学生查找资料、互相讨论及老师的引导。得出结论:1.“亡”是死亡、牺牲、舍去的意思,高三学生要学会舍去,舍去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全力投入到紧张的高考学习中去。又如我们的手机有许多功能,我们要舍去手机上的游戏功能。2.“口”是说话的意思,同学要学会交流,学会沟通,一个思想和另一个思想交流,每人就会拥有两个思想。3.“月”是时间的意思,同学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只有日积月累才能从量变达到质的飞跃。4.“贝”不仅是指财富的意思,我们同学在学习上还要借助外力,利用好老师、同学等一切有用的资源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5.“凡”是普通的意思,更是细节的意思,细节决定成败。同学在平时为人处世过程中要注重细节。
探究“赢”字体结构,帮助学生获取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开放性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这种开放性探究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示范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允许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完成探究,尽可能向他们提供想做的实验条件,让他们经历如同科学家那样的科研过程。既要敦促他们扎扎实实学好科学知识,又要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方法,锻炼科学能力,培养科学精神。要注意多倾听学生发言,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多鼓励他们自行讨论和评价,不要轻易下结论;多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进步,不要挫伤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密切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解放身心,全身心地投入探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Bruner,J.S.The Process of Education: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0.
[2]徐立缨.让我欢喜让我忧.霍益萍主编.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C].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