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命题式”练习 提高化学问题解决能力

2012-04-29 00:44陈键胡志刚
化学教与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练习问题解决化学教学

陈键 胡志刚

摘要:“命题式”练习是一类“让学生自己出题”的练习。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命题式”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化学问题解决的能力。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命题式”练习能够促进化学知识结构的建构、促进化学题型的结构化、提高化学解题时躲避陷阱的意识、提高从命题人的角度来进行解题的意识。

关键词:“命题式”练习;化学教学;问题解决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4-0020-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4.008

“命题式”练习是相对“解题式”练习而言的,它是指“让学生自己命题”的一类练习,例如:“试出一道与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相关的试题”等。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可以布置常规的“解题式”练习外,亦可适当地让学生做一些“命题式”练习。李再罗老师的教学实践[1]以及刘春华、丁革兵老师的教学实践[2]都表明: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命题式”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本文将从问题解决能力的角度来解读这种促进作用:“命题式”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问题解决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一、促进化学知识结构化

丘波、王磊教授的研究表明:知識的网络化水平能够影响化学问题解决的能力,知识的结构化程度越高,化学问题解决的能力也越高。[3]而适当地进行一些综合题的命制,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的结构化水平,从而有助于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大多数综合题的命制,一般要求命题人要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握好不同知识点间的多层次多方面的联系,使命出的题更具综合性。在课程的复习阶段,让学生命制相关的综合题,使其对所学知识作全面深入地分析,理清专题内和专题间各知识点、知识组块的关系,并将这些分析结果用化学知识结构图来表征,这样便可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的组织化、结构化水平。因为这样的分析整理是学生自己命制综合题的需要,他们往往会更有激情、更主动地参与,比起单纯地“为整理知识而整理”的效果要好。

例1 在化学选修3的电化学复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命制一道融合“原电池”知识与“电解”知识于一体的化学综合题。在这个“命题式”练习中,学生不仅要对原电池相关的知识与电解相关的知识进行疏理,找出各自的命题点,而且要通过自己的分析,找到二者的联系,从而使知识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结构化。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绘制知识结构图,教给学生一些组织知识的方法。例如,回忆二者的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回忆二者的反应装置——“原电池”、“电解池”;进而再依据反应装置联想其构成条件;再由构成条件中的“电极”联想到正负极、阴阳极;再结合氧化还原的知识联想到各自的电极反应式。接着再想到各自的应用。然后找出二者的联结点,最终引导学生画出类似于图1的知识结构图:

利用上图,学生可任意选取几个知识点作为未知信息,根据知识点的相互联系,给出有效的已知信息便可命制出一道题了。在这样命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兴趣盎然,更使他们的化学知识获得了良好的结构,便于今后在解题时快速而有条理地提取相关知识。

二、促进化学题型的结构化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当化学问题被理解和表征后,如果解题者能够激活已有的解题图式,便可跳过“寻求解答”这一环节,而直接进行尝试解答,从而加快了解题的速度和提高解题的成功率[4]。这里的解题图式主要指解题者长时记忆中存有的“题型及相应的解题程序”。正如结构化的知识便于提取一样,结构化了的题型也更容易被解题者辨认与提取,从而提高解题时图式被激发的速率与概率,进而提升化学问题解决的能力。而“命题式”练习可以通过影响“化学题型的结构化程度”这一中间变量来影响学生的化学问题解能力。

学习始于模仿,命题亦如此。学生在命题时可以借鉴前人命制出的题型,套用或改用现成的题型,便可方便而又快速地命制一道化学题。而借鉴的前题便是对已有的题型有所了解、分析,进而将题型结构化。另一方面,如果学生想要命制一道创新题的话,更要对已有的题型有全面的了解,才有可能推陈出新。正如牛顿所说的那样:“我之所以有如此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命题亦如此,只有在知道了什么题型已经被命过了,方能知晓什么题型别人没命过,才有可能命制出富有新意的创新题。因此,在化学课后练习中,让学生命出高水平的题或新题,会促使学生对已有的题型进行分类、整理,达成题型的结构化、丰富化,为化学问题解决储备良好的“解题图式”库。

例2 在初三“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于课后布置一道“命题式”练习:出一道与化学方程式书写有关的富有新意的题,并提示同学在总结其所知的题型后再进行命题。同时在下次课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命题进行简单的评价。这里为讨论方便,本文先给出与化学方程式书写有关的化学题型图,如图2:

实际教学中,学生总结出来的题型结构中,只是上图中的部分,譬如,缺了“微观至宏观”这项,于是学生便有可能命制出这类题:“请写出一个与右图所示意义相同的化学方程式:。”

虽然,这对于老师或者其它同学而言,可能不是一道新题,但至少对于这个学生而言则是,而这也就达到这道“命题式”练习的目的了——促进学生的化学题型的结构化和丰富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给予这样的学生以肯定的评价,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经过这样的一个题型结构化的过程,学生在解“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题时,便能快速地进行题型匹配,进而用相应的解题程序来解题。

三、提高化学解题时躲避陷阱的意识

命题时,为了提高题目的难度以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往往会设置一些陷阱。这些陷阱的设置内容一般以易混淆的概念、公式定理运用的条件为主,譬如电解质概念的使用是在化合物的范畴内。学生在命制陷阱题中,要明确哪些概念易使人混淆、引起混淆的点在哪里、为什么会混淆,哪些公式定理运用的条件容易被忽略等。这不仅通过强化,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更牢的记忆,更使他们对这些知识的认识更为清晰与深入。因此,当他们自身遇到相关的陷阱题时,则有更强的躲避陷阱的意识与能力。

例3 在解答与气体摩尔体积相关的陷阱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对“Vm=22.4L/mol”这个知识点的使用条件的认识不足,学生在使用时往往会忽略掉“气体”与“标准状况”的条件约束。教学中,让学生以此为命题的出发点,设置相关的陷阱,命出诸如“标况下,22.4L酒精的原子个数为9NA”的判断题,从而加深其对“Vm=22.4L/mol”这个知识点只对气体适用的认识,提高其在解题中躲避该类陷阱的能力。

四、培养从命题人的角度来进行解题的意识

当解题遇到困惑,或题目出现歧意时,若试着从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来分析题目,往往能对解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譬如命题人一般会考察重点知识,而解题时则可有意地往重点知识方向联想。而平时,学生如果有命题的训练与经验,则会增加其把握命题人的意图的能力,从而提高其从命题人的角度来进行解题的意识与能力。

例4 在下面这道推断题中:

“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请推断出它们各是什么物质。 ”

在解题时很容易推出A为金属钠,而在进一步推出甲与D的过程中,如果感觉到困难的话,就可以试着考虑命题人的出题意图:考察重点知识。那么与钠相关的重点知识便是钠的强还原性,最能体现钠的这一点性质的事实,莫过于钠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了,因而可以猜想甲为氢气、D为NaOH溶液,进而将题目破解。当然,这种解题方式不一定时时都行得通,但它至少提供了一条值得尝试的策略。如果一个人曾经有过相关的推断题命题训练,他会有“依据重点挑出值得命题的方程式进行命题”的经验,这不仅能提高他对重点(钠与水的反应)的快速把握,同时在解题时也会更加自觉地关注命题人的意图——他会选哪些方程,为什么这么选,从而为自己的解题开辟出另一种思路。

刘春华、丁革兵老师曾写道,学生“自编互评共享”习题模式能提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愉悦中收获知识能力上的更多突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确实,在化学教学中引入“命题式”练习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提高学生的命题能力,从而命制出高质量的题;而是在于借助这种相对有新意的练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主动地将知识与题型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良好的化学知识结构与题型结构,进而提高学生的化学问题解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再罗.学生自我命题的尝试[J].化学教学.1990,(1):9-10

[2][5]刘春华,丁革兵.以学生“自编互评共享”习题模式突破高三化学复习瓶颈的研究[J].化学教育,2011,32(11):41-43

[3] 李广洲,任红艳著.化学问题解决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77

[4]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32-336

猜你喜欢
练习问题解决化学教学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型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初学钢琴的手指训练方法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瑜伽练习对产妇身体形态影响的研究综述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