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绍喜 夏丹
摘 要:濒危语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语言学家研究的新领域。本文就什么是濒危方言,怎样界定濒危方言做初步的探讨。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地球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遭到严重威胁。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其多样性也在日趋消失。濒危语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语言学家研究的新领域。近年来,我国语言学家在关注濒危语言的同时又提出了“濒危方言”的说法。
濒危方言的提出对方言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因而引起了语言学界的重视。然而,语言学家对濒危方言的定义及界定标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把汉语方言当作一个整体,或即使按现行的办法分成10种方言,那么可以预料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汉语方言不会有‘濒危之虞。”所以,我们认为濒危汉语方言是指使用人数少,代际传承性差,社会使用功能日趋萎缩的方言。
一种语言是否濒危,不能仅凭该语言的使用人数的多少来定,某些方言就目前而言使用人数多,但因下一代开始使用双语,导致母语的使用域日渐缩小,那么这种方言的生命力也不旺盛,有濒危的可能。相反,某些方言虽然使用人数不多,但其代际语言传承性强,后代仍然在各种场合使用母语,这样的方言自有其活力和生命力,自然不能归入濒危语言。所以,要界定某方言是否为濒危方言,可以参考如下几个因素。
一、社会功能
语言具有交际功能、载体功能和情感功能。考察方言的社会使用功能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同一方言的族群成员而言,该方言是他们交际的主要工具。不同方言的使用域不同,参考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相关文件,可将方言使用域走向分为几个层次:(1)通用:该方言用于所有领域、所有功能。(2)多语交替:多数社会域、大多数功能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或方言。(3)正在收缩的语域:该方言用于家庭和诸多功能,但强势语已开始渗入家庭。(4)有限的语域:方言使用的社会域有限或功能有限。(5)非常有限的语域:该方言只用于非常有限的语域,功能甚少。(6)灭绝:该方言不用于任何领域,无任何功能。其中属于(1)层次的方言稳定性最强,属于(2)~(5)层次的方言分别有着不同程度的濒危性。
方言的载体功能主要体现为某方言对该方言区的民俗和传统文化的承载。不同方言的载体功能强弱不同,而方言载体功能的强弱首先体现在该方言是否有一套完整、固定的文字系统。如果某方言拥有固定的文字系统,那么该方言就拥有记载历史与文化的文献资料,后代能够依据文献资料更好地掌握母语,所以这种方言相对于没有固定文字系统的方言而言,其使用者上一代与下一代之间对母语的授受情况要好,方言的活力要强。方言载体功能的强弱其次体现在该方言是否拥有一套固定的语音系统。某方言虽没有一套固定的文字系统,但拥有一套固定的语音系统,不易受到周边方言的侵入,能保持自身的稳定,并依靠这套固定的语音系统实现方言的载体功能,那么这种方言相对语音系统呈多变性、流动性的方言无疑更具生命力。
方言的情感功能体现在同一方言族群成员听到彼此的口音,就知道同属于一方言,进而拉近彼此感情。如果同一方言族群成员交流时,无法因彼此口音相同或相近而产生亲近感,从而导致方言的情感功能丧失,那么该方言可能已经分化,甚至正在走向灭亡。
当然,在界定某方言是否濒危时,方言的三大社会功能并非处于同一平面,而是以交际功能为主,载体功能和情感功能为辅。因为后二者是以前者为基础的,如果某方言的使用域极其有限,甚至不用于任何领域,那么该方言的载体功能将严重削弱,甚至消失,情感功能更是无从谈起。而后二者又以载体功能较为重要,因为如果某方言既无固定文字系统又无固定语音系统,那么该方言的情感功能将失去依托。
二、代际传承性
所谓方言的代际传承性是指方言族群成员上一代与下一代之间对母语的授受情况。根据方言代际传承性强弱,我们可将方言的代际传承性分为6个层级:(1)安全:各年龄段都使用。(2)不安全:所有儿童在有限场合使用,部分儿童在所有场合使用。(3)确有危险:多为父辈和更上代人使用。(4)很危险:仅限于祖父母辈及更上辈人使用。(5)极度危险:仅有极少曾祖辈人使用。(6)灭绝:在世者无人使用。
除以上两个要素外,要界定某方言是否濒危,还要考虑到该方言的分布状况。如果方言族群呈较大规模聚居,即形成板块状的方言岛,那么在同等条件下这种方言濒危的可能性要小;如果方言族群呈小规模聚居,即形成点状的方言岛,那么在同等条件下这种方言濒危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方言族群呈散居状况,那么在同等条件下这种方言很可能成为濒危方言;如果某方言族群成员与另一方言族群成员呈杂居分布,那么在同等条件下这种方言也很可能成为濒危方言。另外,语言的内部差异程度、国境内外的分布状况、交通状况等因素也要考虑在内。
对濒危方言的研究是汉语方言濒危的现状所需,它将有利于我们加深对自身语言现状的认识,促进语言研究向纵深层次发展,也有利于保持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的协调发展。我国对濒危方言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许多问题诸如濒危方言的具体数量、分布状况、濒危程度以及其濒危有无规律等还不能解答,有待方言学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曹志耘.关于濒危汉语方言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l,(1).
[2]我国濒危语言问题研讨会纪要[J].民族语文,2000,(6).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J].民族语文,2006,
(2).
[4]孙宏开.少数民族语言活力排序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