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举目张

2012-04-29 00:44:03曾瑞清
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梅雨潭文眼凡卡

曾瑞清

当前,诸多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通过增加阅读篇目与课文容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而,提高“长文”教学的效率,就成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无法回避的话题。长文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则课时不够;不可能泛泛而读,否则效果不好;更不可能置之不理,否则达不成教学目标。“长文”到底怎样教?二十多年一线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长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纲举目张”。这里,“纲”是指长文的关键点;“目”是指长文的其他方面,即为了达到长文教学的预期目标,抓住文章的关键点来组织教学。

“纲举目张”这种长文教学方法是以学生自学为主的。“主体要到位,主导须有方。”在长文教学中,作为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最重要的是找准长文的关键点,抓住了长文的关键点,就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

一、辨明文型,找准切入点

小学语文选文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可分为四种类型:写人、记事、状物、写景。写人与记事,状物与写景,两者密不可分:写人要叙事,记事要有人;写景须有物,状物应有景,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根据记叙文四种类型特点,长文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辨明文章类型,文章是侧重写人还是记事,是侧重写景还是状物。然后让学生回忆四种类型课文的特点,制订自学方案。比如侧重写人的文章,切入点应该抓住人:1.初读课文,明白课文写了谁,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2.再读课文,读懂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表现这个人;3.品读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想想这样描写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等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绿》选自著名作家宗璞的《西湖漫笔》,全文一千多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谓是一篇长文。教学时,引导学生自读课文:1.读课题猜“文型”;读课文明“文型”(这是一篇以写景(梅雨潭的绿)为主的记叙文);2.再读课文,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梅雨潭的景(先总述“我”第二次来仙岩惊诧梅雨潭的绿,再写梅雨潭边观景,然后写在追逐梅雨潭的绿,最后强调“我”第二次来仙岩惊诧梅雨潭的绿);3.细读课文,想想作者如何描绘梅雨潭的绿,从作者对梅雨潭绿的描绘中我们感悟到了什么(作者抓住梅雨潭的绿的醉人、奇异的特点,展开想象,细致地刻画了梅雨潭的景物,感悟到作者对梅雨潭的一片“痴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跟随作者的脚步去体味那些灵动且清新的文字,从而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二、抓住文眼,巧设质疑点

“文眼是文章的窗户”,透过它可窥视到全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文眼是一篇文章中一两句关键的话,甚至是一两个字。文眼虽小,却是文章的精华。它有时在课题中,有时在文章的结尾,有时还会出现在文中的过渡句中。教学中如果能抓住文眼巧设质疑点,就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如《西门豹治邺》,围绕课题可设置以下疑点:1.西门豹是什么人?2.邺是哪里?3.西门豹如何治邺?4.作者通过叙述西门豹治邺这件事,想告诉我们什么?十分清楚地记得2001年笔者参加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评选时,执教的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备课和与学生见面只有一个小时。面对三年级的孩子,一篇长达近800字的文章一课时如何完成?在阅读文本时,我发现文章结尾有个内涵丰富的句子:“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于是,我围绕这句话,设计了几个问题:1.“这时”是指什么时候?2.亚里士多德是一个怎样的哲学家?他说了一句什么话?3.为什么他说的话不是全都对的?4.我们从“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就是这几个问题,让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学生或自学、或讨论、或实验,积极参与,教学效果明显,得到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

三、抓住主题,精选训练点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如《祖父教我读书》一文,主题是通过叙述祖父徐特立教“我”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时,设计了几个训练题,让学生自学:1.自读课文,找出“祖父徐特立教我读书的句段”,作好标记;2.透过标记文字,认真思考:祖父徐特立是怎样教我读书的?在相关的句段旁用简短的词句加以概括(如:大量读书、边读边思、背诵好句段、不动笔墨不读书、定量有恒);3.小组交流:你认为上述读书方法哪种最有效,与同学分享一下你的读书方法。再如《穷人》,作者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我围绕主题设计了如下训练:1.读课题,说说穷人是什么人,猜猜文中的穷人到底有多穷?2.默读课文,课文写了哪些穷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妻子桑娜、丈夫渔夫、邻居西蒙)他们到底有多穷?(在相应的文字旁作批注或标记);3.细读课文,用合适的词语评价文中的人物(桑娜:;渔夫: ;西蒙:);4.小组合作,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四、抓准文线,深化情感点

“线索是文章的脉络。”记叙文的线索比较复杂,有以时间变化为线索,有以地点变化为线索,有以一人、一事或一物为线索,也有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特别是长文,比如《凡卡》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它以凡卡写信为主线,其间交织着用回忆、烘托、对比、白描等手法来突出文章中心。教学时,引导学生自学: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出凡卡给爷爷写信这条主线)2.再读课文,凡卡写信告诉爷爷什么事?(跟爷爷述说自己悲惨的学徒生活)3.细读凡卡的信,从中看出他受了哪些罪,哪一点让你最难受?4.品读让你最难受的句子,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幕怎样的画面?5.我们除了从凡卡信中感受到他的悲惨命运外,还能从文中哪些内容体会到凡卡生活的悲惨,内心的痛苦?(引导学生品味文中描写凡卡写信前担心、害怕的句子;读读文中回忆部分,感悟作者通过回忆,对比现实,衬托出文章中心;聊聊文章结尾凡卡的美梦,暗示文章的中心)这样的教学,条理清晰,深化了主题。让学生明白文章是通过凡卡写信这条主线,采用回忆、侧面烘托等手法来充分表现凡卡悲惨的命运。让学生从中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纲举则目张”,在“长文”教学中,只要找准了关键点,就抓住了全课的“神经中枢”。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不惜在寻找关键点上下功夫,抓住了关键点,“长文”教学“费时、费力且无效”的矛盾就能迎刃而解。这样的课才耐听耐品,因为精炼中有韵味。

猜你喜欢
梅雨潭文眼凡卡
绿(节选)
《凡卡》续写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读与写(2020年1期)2020-11-25 03:22:08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雨中寻潭
雨中寻潭
朱自清散文《绿》的抒情途径
学语文(2018年6期)2018-02-25 17:33:00
《凡卡》续写
紧扣文眼有效实施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