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义
所谓简约语文,就是实现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追求本色语文,摒弃一切不需要的奢华与作秀,紧扣语文的本质开展教学。
一、构建简约语文之因
当下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09年中央教科所与《中国教育报》联合推出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表明: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品社质量调研,合格率最高为数学78.3%,科学71%,品社63%,语文仅为62.8%。学生如果缺一个月的数学课,就会跟不上,听不懂;但是如果缺一个月的语文课,影响不大,照学不误。一个学生好几个月不上语文课,参加考试,未必考得差。这些数据和现象说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成效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
1.教学目标不明
(1)目标泛化——目标过多,不集中,一节课教师不知道要教什么。
(2)目标越位、缺位——年段目标不清,低、中、高年级课区别不大。
(3)目标错位——把课文内容的分析与感悟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人文内涵上深挖洞,广积粮,强化了人文性,弱化了工具性。
2.教学内容不当
很多老师把课文内容当做了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学纠缠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之上,嚼来嚼去,课文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索然无味。
教师过多地解读文本,把自己细读文本的种种理解、体会灌输给学生,人为地拔高了课文的内容。
有些课堂无度地超越文本。文本内容还没有认真地学习,教师就开始超越文本,一味地补充大量的课外资料,增大课堂的容量。这样的课让人搞不清教师究竟想教什么。
3.教学环节繁琐
现在的语文课堂过于追求圆满。一些教师为了呈现亮点,精心设计了一个个包袱,不断地抖露,导致教学环节繁琐,课堂俨然是一出教师表演的闹剧。还有些教师设计了一个个套子,让学生往里面钻,钻不进去,塞也要把你塞进去,目的是要学生回答的内容接近教师的标准答案。
冷观高耗低效的语文课堂,我们应该反思:语文课真的有那么复杂吗?有那么玄乎吗?语文课必须删繁就简,追求简约,轻盈行走。
简约语文是阅读教学改革的深情呼唤,是语文教学本真的必然回归。
二、构建简约语文之理
1.认知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教师教学就是要力求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接受。
2.语文课程论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课标告诉我们: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是语文学科,国文教学的重心在于语言文字。虽然国文教学富有教育意义,但这不是它的专任。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叶老的话告诉我们:教语文无非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没有必要承载那么多任务。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的学习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也就会越复杂,结果只能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语文教师无需自己折腾自己。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体现‘四得:听得懂、说得清、读得透、写得好。”
这些语文专家共同的观点是语文教学任务要明确,教学要倡简,无需复杂化。
三、构建简约语文之举
简约语文是治疗当前语文教学一些弊病的良方,能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亚健康”状态。如何构建?
1.清晰教学目标
(1)精简数量,明晰目标。前文教学目标模糊,主要原因是目标过多。应该精简数量,让目标集中、清晰、单纯、朴实、可观可测。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学目标的相对集中尤其重要。如果教学目标贪多求全,样样都要实现,其结果就是蜻蜓点水,什么都没有达成。“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放弃也是一种智慧。如果一堂课要彻底解决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一两个问题,给学生真正留点东西,那总比浮光掠影、隔靴搔痒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2)学会整合,指向语文。语文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明白了这点,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就要依据课标、教材、学情,整合“三维目标”,力求让目标指向语文课程,让学生学习方法、训练能力,做到言语和精神同构共生,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
2.精选教学内容
目前教学内容庞杂,承载的内容太多,且教学纠缠于内容的分析与感悟上。其实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是显现的,在前台;教学内容是隐现的,在后台。教师只有进行挖掘、梳理、甄选、重构教材,选择课程内容开展教学,这样的内容才是最简要的、最适宜的、最有效的、最能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要跳出课文教语文,把课文当做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一个例子,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
(1)理解文本,言意兼得。理解文本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方面。它包含两层含义: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么写的。既得意又得形,追求言意兼得。
比如执教《少年王冕》一课的第5小节,这个小节主要写了王冕坐在草地上所看到的美景。作者写景很有特色。首先按照从天上到湖里的顺序来写,其次抓住了每种景物的颜色来表现它们的美。教学时,先让学生想想写了哪些景物,再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最后安排一个写景的小练笔环节,学生经历了一个阅读感悟、迁移运用的过程,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2)品味语言,悟得其妙。语言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独特形式。语文教学应当自始至终关注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比较、揣摩、品味、鉴赏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段落,领悟如此言说的精妙、传神之处,从而磨炼学生对言语的敏感性。对于文中的重点词句、陌生的语言、重复的语言、看似多余的语言等应多玩味。
比如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时领着学生咀嚼文字的韵味。
师: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作者曾经也试着用“垂”“挂”“扔”字,但最终还是用了“抛”字,为什么呢?
生1:“垂”“挂”给人静态之感。
生2:“扔”字显得太重。
生3:“抛”字则把九百多级石梯在空中晃晃悠悠的动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和文中的“飘飘悠悠”相呼应。
师:说得好。写文章就是要用最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3)学习方法,终身受用。学生习得方法,会终身受益,就能自主阅读和写作。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关注方法,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训练能力,促进发展。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在解读教材的时候,我们要思考怎么利用这篇课文来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设计语文实践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3.优化教学过程
(1)聚合板块,流程简化。语文课堂教学要减肥、瘦身,使其苗条、流畅,就要倡导板块式的整体架构,立体设计教学线索。因为板块教学主线清楚,高效聚合,整体性强,所以缩短了繁琐、冗长的教学环节,教学流程简化了,课堂上腾出了时间和空间,强化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增强了学生的能力,实现了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工具性和人文件的和谐统一。
(2)除去形式,方法简便。当今的语文课堂,很多教师不在教学内容上下工夫,而是在教学的方法上一味地追求新、奇,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有问题。形式是服务于内容的,教学内容本身有问题,再好的形式也是一种摆设与装饰,必定没有效果。语文教学的改革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什么是大师?大师就是那些下最深的功夫研究、用最浅显的方式表达的专家。
靳家彦老师说过:“我上课除了必要的教具外,不带任何东西。这样做的好处是我没有羁绊,能够与学生心相印,情相通。”
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一直强调:“语文课,要多一些语文,少一些关于语文的东西。”我们现在的一些课,非语文的东西较多,这些东西代替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提高?听、说、读、写、思、问、背,这些是最常见的教学手段,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应该坚守,要频繁使用,让学生在语文的实践中砥砺能力,提升能力。
(3)洗尽语言,用语简洁。教师要把自己的语言洗干净,力求做到:简、准、巧、精、实。教学中要除去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省去不必要的言说。课堂应如秋天的天空一样明净,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教学语言要做到简洁,要言不烦,一语中的,点石成金。那些诗意的、书面化的、学生根本听不懂的语言要远离教师,远离课堂。课堂用语要儿童化、生活化、口语化、形象化、幽默化。
简约不是简单,而是对丰富和博大的一种有效表达;简约更不是简陋,而是有宏阔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予以支撑的有意味的形式。“简约语文”是对乱花迷离的语文教学的一次反思,是对冗繁的语文课堂的一次瘦身,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