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语言对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2-04-29 11:27胡小琳
理论观察 2012年4期
关键词:网络语言思想政治教育

胡小琳

[摘要]网络的普及使网络语言成为了当代社会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这种现象正以其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特点对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要影响。阐述网络语言概念和特征的基础,对青年官兵使用网络语言的心理进行分析,并针对网络语言给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网络语言;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E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4 — 0066 — 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在全球得到了普及,人们在频繁的网上交流活动中使用网络语言的频率越来越高。作为一种崭新的、全球性的文化现象,“网络语言”不仅流行于虚拟空间,也渗透进现实生活,成为青少年群体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官兵作为青少年群体中的特殊组成部分,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这给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语言及其主要特点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维基百科(Wikipedia)的解释是:“网络语言,即互联网常用语,代表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论坛(BBS)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广义的“网络语言”指伴随网络时代而产生的与网络有关的语言,具体来说分为三大类:(1)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软件、病毒、宽带、登录、在线等;(2)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黑客、第四媒体、电子商务等;(3)与网络有关的习惯用语、俚语,具有特殊形式或特定含义的用语及语符。如“IDK(我不知道)”“、BB(再见)”、“ASAP(尽快)”“、美眉(妹妹)”“、版主(斑竹)”等,这是网民在聊天室、论坛、BBS上聊天、发表言论时所普遍使用的特定的交际用语。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这类网络语言已成为反映青少年思维方式和话语面貌的一面镜子。

“网络语言”作为伴随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具有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特点:首先,形式简约。网络语言通常是用最简单的数字、符号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无论是中、英文缩写型的,还是数字、图片、音译型的网络语言都可以实现在最短的时间里传递最多的信息,完成快速有效地交流。其次,内容丰富。通过敲击键盘上的字母、数字和符号就能够创造极为生动形象且幽默风趣的表情和动作,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达到了与实际交际无异的效果。以用网络符号表达笑容为例,“:-<”表示难过的笑,“^_^”表示简单的微笑,“=^_^=”表示温馨的微笑,“\*^_^*//”表示可爱的微笑,“:-D”表示哈哈大笑,这些用符号拼出来的表情既形象又丰富,大大增加了网络交际的趣味性。再者,应用广泛。当今的网络语言、符号已不再局限于在网络中使用,并且已经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各种情境中。青少年一代在网络上和生活中频繁使用简洁幽默的网络语言、符号表达自我,沟通交流,标榜个性,结交朋友,如近期“淘宝体”、“TVB”体、“甄嬛体”的广泛使用以及随处可见的“神马”与“浮云”,都是网络语言生活化的典型表现。

二、青年官兵使用网络语言的心理特点分析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1年中国青少年网民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的“网络娱乐依赖感”、“人际拓展感”和“意见表达意识”均高于普通网民的认同度。2在青年官兵中,通过手机、个人电脑,大部分能够登陆互联网,军网及园区网等各类网络,越来越多的青年官兵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网络媒体已全面渗透到其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网络语言对青年官兵的价值观念、政治信仰、身心健康、道德法制观念等正在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总的说来,青年官兵热衷使用网络语言是出于以下几种心理:

其一,宣泄内心情感。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青年官兵与地方的同龄人一样,需要掌握的信息与知识越来越多,所要承受的学习训练、评功评奖、入党考学等压力也越来越大。现实的部队生活规律且严格,网络作为他们发表自己意见和想法的渠道,可以摆脱种种规则和限制,暂时卸掉现实中的面具,袒露真实的自我,宣泄自己的情感,从而获得一种心灵的轻松和解脱。由于网络语言诙谐、风趣、搞笑,容易营造出轻松幽默的氛围,因而通过网络语言的使用,青年官兵能够使自己的一部分压力得到释放、缓解与宣泄。

其二,展示与众不同。

大部分青年官兵对周遭发生的事件有自己的看法,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网络的隐蔽性,他们可以较为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例如通过对传统语言的解构、拼贴来展示自己的个性,或用网络语言对各种传统经典或权威进行戏谑、嘲讽,等等。他们通过创造一些流行的网络语录来表现他们对现实的无奈与调侃,折射出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某些现实问题的不满情绪。

其三,跟风从众心理。

青年官兵有强烈的交往需求,但由于部队环境的限制,只能在网络空间中寻求共鸣和指教,相互慰藉。而网络语言正是他们进行网上沟通和交流的“共同语”,也是这个群体的沟通密码,不懂网络语言就意味着将很难融入到群体当中,甚至意味着将被群体排斥。因此,为了不“OUT”,不被同龄人孤立甚至漠视,运用共同的“网络语言”交流沟通成为必然的选择。

三、网络语言的发展给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的使用给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拉近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

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如何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对教育对象的了解程度,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是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之一。因此,基层政工干部在进行教育前要主动贴近青年官兵,了解和把握他们正在使用的各类网络语言和语言风格并在教育中融会贯通地使用,这样做在无形中形成了心理学中所指的“自己人”效应,使教育对象对教育者的言论乐听乐信,有利于实现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间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打好心理基础。

2.增加了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

理论讲授是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青年官兵进行军人核心价值观、战斗精神培育、军队制度风气等教育,是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的方向和要求。但是,由于这些知识理论性较强,内容难免会缺乏生动形象以及趣味性,而网络语言内容上的丰富性和寓意上的深刻性决定其在一定范围内适当的使用必然会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使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更加多元化,从而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官兵的吸引力。

3.增强了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网络最突出的特点是它传播的交互性,它不仅是一个信息的载体,它还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流。在网络环境中,只是纯粹的语言符号的交往,网络身份的隐匿性和交流身份的平等性,使得青年官兵更易敞开心扉说实话,道真情,自由发表意见和见解,甚至可根据自己的见解对教育内容提出置疑或辩论,这有利于我们政治工作者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动态,从而“对症下药”,合理引导。基层政工干部运用网络语言了解官兵的所思所为,扮演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亦师亦友的角色,这种双向互动式的“教育”更具人情味、更具亲和力,能从更大程度上消除青年官兵心存的困惑与疑虑,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

(二)网络语言的使用使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1.通俗幽默的语言方式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语言风格。

伴随青年官兵自我意识的加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更为民主和平等,生硬的传统语言风格可能在接受程度和认同速度上都不如网络语言那般贴近青年官兵的心理。在此背景下,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主动作为,全军多个部队都已经尝试通过园区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编写有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通俗网络语言,引导和帮助青年官兵进行正确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通过建立网络交流平台,鼓励青年官兵进行辩论和争鸣,增强他们辨别网络世界里真假美丑的能力;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把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化为通俗幽默的网络语言,潜移默化地提升青年官兵的道德意识和军人素养。

2.多元开放式的网络环境考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系。

去道德化和非理性的网络语言日益向现实生活渗透,弱化了青年官兵对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特别是对自律性和辨别能力弱的青年官兵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网络自由空间里,不良信息和话语强烈地冲击着对军队和军人职责的认同,容易形成浮躁和不屑的心态,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收到应有的成效;小部分青年官兵长期沉溺网络,价值判断力和抗诱惑的能力不足,人生方向不明,价值选择迷惘,都严重影响和动摇着他们的理想、信念,弱化了军人核心价值观;在网络普遍匿名遮蔽的情况下,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不强的部分青年官兵,对低俗的网络语言持“无所谓”的态度,行为偏激放纵,理想信念缺失。面对以上种种情况,一方面青年官兵要学会自律,增强其免疫力,不要盲目追求个性,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网络语言的开发者、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者以及网络环境的维护者。另一方面,军队网络的监管人员应为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调控手段,对不良信息的发布者予以严惩。

3.教育者自身的网络信息素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教育效果。

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新的契机。但对于基层政工干部来说,不仅要有敬业精神和学识水平,还必须具备适应新的教育环境的强烈意识和切实行动。基层政工干部必须要深入了解青年官兵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把握他们心理和行为发展变化的特点。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和操作技巧,主动地融入网络环境,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充分运用青年官兵熟悉的网络语言潜移默化、有的放矢地展开教育。

由此可见,网络语言的运用给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身为基层政治工作者,必须坚持以正确的舆论为导向,以宽容、理性的态度对待这一变化并自觉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利用网络语言使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贴近青年官兵,同时将其带来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从而实现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张有平.解析青少年网络语言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J〕.山东省青少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1):44-46.

〔2〕刘郁.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的社会心理学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5,(01):47-50.

〔责任编辑:冯延臣〕

猜你喜欢
网络语言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从模因看网络语言的流行和传播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