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思考

2012-04-29 02:51周菊珍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4期
关键词:小班化阅读课公开课

周菊珍

2009年九月初学校为了进一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针对农村高中英语学科比较薄弱的特点,提高教育教学成绩,在新高一年级开设了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模式研究,新高一年级的师生为此迎来了英语教学和学习的一场革命。月底的时候我们全英语组也一起聆听了第一堂小班化教学的公开课。公开课是以必修一第一单元“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为教学内容的。

本节公开课体现出以下的特点:

首先,授课教师的教案设计比较合理,教案的环节呈现很清晰。这是一堂阅读课,从Lead-in-Reading-Discussion,脉络非常清晰,目标设计也很合理,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能够达到和谐统一,学生在完成本堂课后已经基本理清英语在全世界变化的这样一个过程。

其次,在多媒体的运用方面比较理性化,讲究其实用性而非完全依赖于多媒体,做到为教学服务的这样一个目的。

再次,授课教师在上课过程和教学设计中更加关注学生。从开头的引课运用学生平常喜欢说的日常错误英语,如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还有If you old three old four,I will give you some colors to see see到最后讨论如何看待老外的学汉语热,这些设计都说明授课教师能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力求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参与,而且也非常好地在语言教学中渗透了对学生的情感和品德的教育。

第四,授课教师在设计和上课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设计和上课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不再是满堂灌,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体会学习的乐趣,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本节课也带给了我们一些思考的空间:

思考一:这还是传统的阅读课

以这堂公开课为例,这是一篇阅读课,是以英语的变化为主线的。上课老师还是以传统的阅读课的模式来处理这篇课文,从Lead-in-Reading-Discussion,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本篇文章的学习,还没有真正发挥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所以,小班化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及模式有没有?在哪里?方向是什么?

思考二:如何分组?小组之间成员如何合作?如何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

每个小班大约有20余人,本次上课被分成4组,小组成员基本上都有发言的机会,但是感觉下来,学生还是没有真正意义上动起来,每个小组没有明确的组长,也没有为本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意义、响亮的名字,学生似乎激情还不够。

思考三:教师是轻松还是任务更艰巨?

实行小班化教学之后,每个班由原来的四十多人变成二十余人,相对与大班上课,小班的教学和管理显得更为轻松些,能够时时监控学生,防止任何一个学生思想漫游,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但是,这轻松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艰巨呢?

针对以上问题,这里有几点建议和看法或是应该努力的方向:

首先,教师在这一模式下应该怎么做或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教师的基本功怎样,教师有无信心,有无兴趣参与,每堂课的具体目标是怎样的,教师的情景设计能力、肢体语言是否丰富,教师是否了解和熟悉英汉等各种语言的发展甚至包括哲学和神学,有无激情,有无敬业精神,是否热爱英语教育事业,对于英语教学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曾经有老师说道,高中阶段的老师应该向幼儿园的老师学习学习他们的应变能力,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也同时应该向中医学习他们的观察能力(observation),特别是听完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关注,每次不应该是简单的好与不好,要有实质性的交流。而这正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比较随意的一块。我们做的只是把事实给孩子,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们,由他们自己去判断。

其次,对于教材的处理。也许我们可以本着把教材的内容变活、变实这个出发点,适时地对教材进行改变,使得我们的教材更适合学生,更能激发和调动他们。所谓变活,也就是根据我们现有的教材内容来处理,如以这堂课为例,中间上课老师把英语语言发展的一些相关的时间提炼出来,叫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这些时间的相关信息,学生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教材内容是变通了,但是还没有变活,我们不妨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这样的处理:我们可以把这些时间数据以information tree的形式列举出来,然后再分别叫每组学生上去说出相关内容,然后把准备好的纸条或卡片贴上,这样做课堂会更活跃一些。教材的改编和设计是一节好课评价的重要因素,一堂课有教学重点,围绕这一重点有什么活动给学生以不同的兴奋点,问题的设置是关键。如本堂课中最后的一个环节讨论过程中,学汉语热是近几年的一个话题,但是要用英语去说明或是表达这样一个思考我觉得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因为前面文章的学习并没有给这个问题带来较大的铺垫,也就是输入不够,很难达到输出这样一个效果。所以,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在讨论之后还是寥寥数语,教师也无法进行深层次地沟通。对此,我们也许可以问切入口小一些的问题,阅读课并不需要每次都以讨论来结束。也许可以叫小组展开竞赛叫他们做一张海报,怎样吸引更多的老外来学汉语,用英语来解释说明他们的海报,比较一下哪个组的海报最具人气,可能比单纯的回答学汉语热看出什么更具有意义。但是,活动不可以太多,化繁为简,回归到simplicity这一状态。

再次,学生在这一模式之下应该怎么把握。小班化教学这一模式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对于教材不仅仅是要学会读,还要会思考,会问问题,还要会讨论。学生应该学会主动学习,不被动接受,自己真正做英语学习的主人。首先自己解决词汇的障碍比如standard,expect,dialect,believe it or not,be related with等,初步理解所要学的内容;试做课后习题,发现并初步探索疑难问题;其次复习与新课知识相关的旧知识,归纳、整理自己已弄懂的知识,以便小组活动时发言交流;列出尚未理解的知识,以便提交小组讨论解决。学生自学可采用阅读思考、自查自练、自我质疑、自我归纳等方式进行。学生自学是小班化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小组活动的必要准备。

第四,模式应持续进行。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教学过程本身具有长期性,持续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很难在一个短时间内得到很大的变化。所以,在有条件的情景下应尽可能使这一模式得以持续进行。

第五,固定好小班教室及要美化教室,还有固定好小组。教室的美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在上“节日”这个话题之前,让学生去查阅相关的图片并配以英文说明,让学生体验“Learning by doing”的乐趣。分组时考虑学生的意愿、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甚至家庭背景等方向的差异,必须好、中、差搭配,各组水平基本均等。这样既能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和积极性,又易协调气氛、保持小组纪律,相互间作用更为显著。在讨论当中,兵教兵,从而克服班级授课制中忽视差生的现象,使差生在不知不觉中,通过相互学习,被带动一起进步。我们的小组搭配好人选之后,每个小组可以赋予它一个积极向上的名字,如friendship,love,champion,confidence等,这样更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发挥组员的潜能和智慧。同时,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来安排桌子以增加学生之间的新鲜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

第六,尽可能多开设丰富的课外课程。如可以开设课外阅读,选修课,听说课,听唱英语歌曲,让他们阅读语言地道、内容广泛的短文,再辅以一定的写作指导,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优秀学生的辅导都应该有一定的作用。如在高一我们可以尝试着开设英语歌曲选修课,让他们接触地道的英文歌曲(各种类型的)来增加学生学英语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也训练他们的听力水平和对英语歌曲的鉴赏能力。

任何事情在开始时都有摸索的过程,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才能慢慢领悟这一教育形态的转变。它是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课堂上讲究师生平等,并以学生的眼光来看待教学。在小班化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开创开放、和谐、民主和愉快的氛围,并很好地实践于小班化教学中,真正做到提高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使是性格十分内向的学生也会在融洽的氛围中变得快乐而自信,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责任编辑 郑 文)

猜你喜欢
小班化阅读课公开课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基于专业特色的《数学分析》课程小班化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