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对话教学实践中问题的分析

2012-04-29 12:58张志文
科教导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语文学科对话教学教学目标

张志文

摘 要 对话教学理论是近几年教学理论受到密切关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语文学科已广泛采用对话教学。虽然对话教学已经显现了它自身的优势,但同时不也暴露了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实践经验总结的反思很多。本篇文章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析语文对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语文 对话教学 教学目标 语文学科

中图分类号:H19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in Chinese Dialogue Teaching Practice

ZHANG Zhiwen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Lincang Teachers' College, Lincang, Yunnan 677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ialogue, teaching theory is the theory of teaching are closely watched. New 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language widely used in the dialogue has been teaching subjects. Although the dialogue has begun to show its own teaching strengths, but do not have many problem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reflect on lessons learned in practice a lot. This article is mainly a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dialogue problems.

Key words language; teaching dialogue; teaching objectives; language subjects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恰当的将对话理念的引入,确实可以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然而,滥用对话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我们的语文课堂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对话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实践走的路还不算长,距离走向成熟完善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就现在来看,对其成长过程中的纠偏是很必要的。因此,对语文对话教学诸多反思的文章是很值得关注的。然而,在数十篇反思语文对话教学的文章当中,我们发现这些文章基本全部都是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总结上。

这些文章总结的语文对话教学中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常出的问题是存在大量的虚假对话和无效对话。无效对话如:游离主题(或文本)的对话,无实质(无目的的)对话,为对话而对话(流于形式的)对话;虚假对话主要是权威式假对话和不平等的假对话等。在这样的文章当中总结的基本上就是以上几种对话误区。尽管称谓不同,但都差不多。对于这些问题的原因做出的分析不够深入,没有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提出问题如何解决。笔者认为语文对话教学实践中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以下三方面造成的。

1 对对话教学认识的偏差

对话教学是相对于独白教学而言的。独白教学是指语言仅仅被用来作为教师独白的工具以及传递知识的承载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真正的沟通、交流与反馈,而学生成为教学的边缘,致使教学不以“人”为目的,课堂成为“无人之域”,在根本意义上意味着教育意蕴的缺失。①对教学而言,教学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的建构,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沟通交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性沟通现象,都是语言教学。没有沟通与语言的学科教学是不存在的”。教学,就是在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奠定人格成长与学力发展的基础,而对话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之一。它鼓励儿童大胆地去体验、去探索和周围的人对话、和书本对话、和自然界对话,并在对话中了解这个世界,在对话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民主、平等、合作和沟通是对话教学的特点。如果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占领课堂的权威地位,就必然导致师生不平等,导致师生关系成为简单的传接关系。而对话教学是以对话精神为基础的教学,是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所以,在对话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与自己一样具有独立人格,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的个体。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条件下交流与沟通,才能实现多边的合作与互动。民主和平等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保证,但是有的语文教师没有废除教师专制,强调师道尊严。这些老师们把对话教学只当作有问有答的教学形式,这就导致了“垂直对话”和“权威话语”的存在。

采用对话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达成一致。对话不是为了消除不同观点,而是为了承认和理解差异。差异的存在正说明问题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说明有对话的必要与可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才是“对话”的主旋律。因此,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使用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对话并非在教学中用的越多越好。对话无论是作为一条教学“原则”,还是作为一种方法,它的使用都必须服从服务于教学的目的,不能为对话而对话。

2 对语文教学目标的认识偏差

所谓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它是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和原有的语文基础,以及自我的教育教学经验等因素,在课前所设定的教学所应达到的目标。②有的老师理解对话了,却忘记了什么是教学,教学是有目的活动。以前,一本教参应付教学,目标和实施都照本搬。现在新课改了,教学目标生成了,课堂重活动了,老师也不知道该教什么了。他们要么就是只关注学生兴趣了,要么上课“走着瞧”,走那儿是那儿,结果就是游离主题,游离教学目标甚至游离教学。这些现象的根本症结在于教师不能处理好语文课堂教学生成和预设的关系。

预设就是一个教师课前备课所需做的多方面的工作。它不仅包括对教材的解读,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定,还包括对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的把握,对学生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进度与目标达成的其他变数等等因素的预先思考,以及相关的应变策略。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健康的个性,可以说是语文课堂追求的最高目标。这和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并不矛盾,只是在制定具体教学目标和进行教学设计时,加强预见性,使之成为非预设性教学的重要的指导参数,以期达到教学目标和设计的最优化。这里必须指出,语文教学目标是依据相关因素设定的,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随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不断地调整、不断地由应然走向实然的动态过程。

预设与生成不是矛盾的。许多优秀的课例正是因为出现了一些不曾预约的精彩,所以才令人回味无穷。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立与统一的矛盾。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是僵死的不符合现实教学状况的。准确的把握教材和学生形成的预设是生成的起点,在周密的预设下才能生成成功的教学。生成是对预设的矫正,也用于应付课堂呈现出的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期一致,而更多时候则表现出差异,甚至很大程度的超出预设。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才是考验教师能否进行灵活的进行生成。

3 对语文学科认识的偏差

语文是什么?语文教什么?这是老问题,症结很多,学术上也有争议。不过,有一点可以公认:语文学科独立存在就一定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无论如何都不可以上成艺术课、思想政治课或者自然科学课。至于语文课向课外如何拓展,都不能偏离语文学科的学习目标这一基本要求。

新课标主张语文教育要打破学科本位,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要与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这是对语文教育传统的一次重要的突破,为语文教育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中,这一主张却被误解、歪曲和滥用,就可能导致“泛语文”的倾向。④

依据新课标编写的语文教材都有主题活动课,这些主题活动是于语文密切相关的,要体现语文本身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因此,它的最终活动目标应该是语文本身,这也是语文教学主题活动设计基本原则和追求。然而,许多主题活动设计遗忘了这一原则,放弃了语文课应有的目标。一老师以“走近经济”为主题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提出以下调查要求:本地家庭的消费状况;本地目前的经济状况,可以普及的消费品等。这些与语文关系都不大,学生在语文方面没有什么收获。

语文课上语文不再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被异化,就等于消解了语文。比如学课文《竹影》,教师领着学生看中国画和西方画,然后比较中西方美术思想的不同;学课文《陈情表》,花大把时间带领学生来讨论“忠孝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有什么启发”;学课文《死海不死》,让学生观看简单的物理实验以证明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等等。总之,语文课变味成自然科学课、常识课、思想课、物理课、历史课、经济课,或者任何什么别的课,但就是不是语文课。一个国家对母语的学习到了如此不堪的地步,恐怕是令人最痛心疾首的事了。然而,正是这种危害却是在不知不觉当中漫延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种所谓人文话题结构的语文课是对语文本身的遮蔽。

总之,语文对话教学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不是孤立的,与诸多问题都是联系在一起的。首先这个问题与新课改和当前语文教师素质矛盾关系联系就很密切。我们当前有的语文教师不能正确解读语文新课标,说明我们当前有的语文教师素质跟不上课改步伐,我国的语文教师专业化之路还很漫长。其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培训层层打折,这是个教育管理层面的问题。处在基层的老师根本无法真正得到完整的培训,误读误解新课标的含义是很正常的。

注释

① 苏平萍.初中语文对话教学个案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3:21.

② 姬升果,王云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7-8.

③ 刘永慧.目标预设和生成要有机结合[J].语文建设,2004(6):7-8.

④ 李海林.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下)[J].语文学习,2005(4):6-7.

参考文献

[1] 卢派清.对话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贵州教育,2007(9).

[2] 何孔潮.对话教学“流行病”面面观[J].基础教育参考,2006(11).

[3] 周志刚,孟娜.对话教学现实问题透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4] 徐珞翰.试述“对话”理论中的“文本”[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2005(3).

[5] 史绍典.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下)[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

[6] 周菊芳.对话理论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34.

[7] 陆晓东.对语文对话教学中三大误区的剖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4(l0).

[8] 曹兴戈.“倾听”的丧失与“对话”的误解[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1).

猜你喜欢
语文学科对话教学教学目标
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对话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析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小学五年级语文写作教学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