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永平 党兴华 毛雁征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技术创新网络成为企业网络优化,提高创新效率,扩大市场规模、更有力地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式,也是国家、区域和产业响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与挑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对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的领导力进行了界定。在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核心企业领导力对网络协调、知识共享及网络绩效的影响。建立了相关理论模型与假设,实证结果表明:核心企业领导力对网络协调及知识共享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协调对于知识共享及网络绩效均有促进作用;知识共享对网络绩效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技术创新网络;核心企业领导力;关系绩效;创新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2)05-0021-07
1、引言
随着技术研发活动的日益复杂,企业生存的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大,技术创新活动呈现出规模大、建制大以及社会化协作等复杂巨系统特征,技术创新费用越来越高,创新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单个企业的有限资源往往难以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Jose等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想要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通过构建网络,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于是,企业间网络化合作研发形式如技术创新网络、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应运而生。企业为了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获得互补资源以及更多的信息资源而与自己有共同利益的企业、机构等联结起来,组成创新网络或战略联盟。如IBM、西门子和东芝合作研究新一代存储芯片,杜邦和索尼联合研制光学存储产品,通用与日立合作研制汽车电子元件等等。在我国,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网络化合作研发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近年来,国家更是大力推进。2009年7月,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企业为主体,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如华为、中联重科、大唐电信等企业在合作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翔凤”(ARJ21)支线客机更是面向全球联合创新的成功范例。目前,我国平均每个高新技术企业拥有4~5个战略合作伙伴,其中大型企业的伙伴数目通常在10个以上。
随着对技术创新网络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发现,在合作网络中,各结点企业所处的网络地位不同,占有的知识不均匀,导致网络中的部分企业发展速度快于其他企业,逐渐演变为对网络具有最大影响力的核心企业。核心企业会对其他成员企业的决策、生产和经营产生领导作用,它在网络组织中就犹如科层组织的领导者。不同的是它对网络组织的其他成员的协调与领导并不是命令式的,而是通过其一定的影响能力来使得网络内的成员企业自愿追随其后,这种影响能力有控制力、引领力等等。这些对其他成员企业的影响能力就形成了其在网络组织中的领导力。
对比发达国家实践来看,我国核心企业主导下的技术创新网络数量偏少、规模偏小,网络创新绩效并不显著。虽然网络组织介于市场组织和科层组织之间,但它一样需要领导,有效的领导力的发挥能提高网络组织运行效率。当前研究缺乏创新网络核心企业领导力与网络绩效关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成果。从核心企业的主导作用人手,对网络中核心企业领导力与网络绩效的内在机理进行深入探索,研究网络中核心企业领导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有助于人们掌握技术创新网络运作的内在规律。这对于我国推进技术创新网络化合作,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主体性及引领作用,进而提高网络创新绩效,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理论基础
2.1 网络核心企业及其领导力
技术创新网络中有些企业在网络的技术创新及知识扩散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技术创新网络发展和创新的驱动力。Schilling认为规模大、年龄长、总部国籍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一般都是核心企业。Pittaway等指出核心企业是创新网络中吸收和创造知识最快的企业,其通过技术与制度创新能力对网络进行管理与协调,这是创新网络扩张与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Dhanaraj指出核心企业可以通过对知识移动性、创新专用型以及网络稳定性的影响,进而协调创新网络。Gay强调,核心企业能刺激对于知识创造的需求,构成网络知识传播媒介,改变网络信息流,对整个网络绩效有积极影响;Ignatiadis认为核心企业通常在网络中主导知识流动,促进创新网络的扩张。网络中核心企业对网络的控制集中体现知识控制与行为控制两个方面。
由于核心企业在网络中的突出地位及重要作用,网络的成功取决于核心企业的有效领导,因此,近几年,核心企业的领导力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Clemson等指出,网络中领导力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现象,网络成员希望最终受到少数节点的影响,网络领导力是关键节点的能力或影响力。徐碧琳等认为,网络组织核心企业领导力是一种非权力影响力,不具有强约束,但会对其他成员产生引导与凝聚,在网络中形成协同效应。郝斌,任浩认为,企业间领导力是指联盟中核心企业对成员企业的影响力,核心企业通过探索联盟发展方向、整合联盟资源与目标、协助解决成员企业困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声望来引导和影响联盟其他成员企业,并促进联盟成功。综上分析,本文将技术创新网络核心企业领导力定义为: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通过营造共同目标,获取成员企业的认可,并吸引和影响成员企业持续实现目标的能力。
2.2 网络绩效
所谓“绩效”是指显现组织整体运作活动的最终结果,也可以是衡量个体成功实现组织任务或实现目标的程度。Das和Teng指出,关于网络绩效的研究存在两个角度:一方面,网络的绩效应与网络成员各自实体的收益率或者增长率相关;另外一方面,网络的绩效应该使用整体的网络表现来界定,包括合作伙伴对网络合作结果的整体满意度、合作企业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基于此,本文网络绩效分为创新绩效和关系绩效。
Hagedoom等认为创新绩效从狭义上理解是指根据企业将发明创造引入市场的程度测量的结果,从广义上理解是指从概念生成一直到将发明引入市场整个轨迹过程所取得的包括发明、技术以及创新三方面的绩效。孙国强等认为绩效是不同市场主体在网络化协作的框架之内,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资源共享、风险共担,通过一系列协同互动的交互作用,在一定时间内所增加和创造的价值总和,即协同效应的大小。高建等首次提出技术创新绩效的概念,认为技术创新绩效是指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效率、产出的成果及其对商业成功的贡献,包括技术创新产出绩效和技术创新过程绩效。由此,本文认为技术创新网络创新绩效包括了网络创新过程的效率、网络创新产出的成果、各合作企业创新价值增加及其总和以及合作创新对企业商业成功的贡献。
近年来,一些学者把合作中人际关系、满意度、心理或情感上的因素也引入绩效的范畴,并定义为关系绩效。在企业间合作过程中,关系质量对于双方信息和资源交换的数量和质量至关重要,对合作绩效的优劣有着直接影响。Chwo等认为信任是在网络企业交往中,能够在不用太多监管和督促下,保障各企业主动努力提高网络绩效的重要因素。国内学者刘人怀等在总结了国内外对关系质量的研究后,认为关系质量是关系主体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关系满足各自需求程度的共同认知评价。综上所述,本文用企业间关系质量表示技术创新网络关系绩效。并将关系质量定义为网络中合作企业对网络合作过程及合作行为是否满足其预期、期望行为以及实现目标的主观感知,这种感知集中体现为组织间的信任、承诺及满意。3理论模型及假设
本文旨在探究技术创新内核心企业领导力对网络绩效的影响,根据文献回顾,可以发现,核心企业领导力对于网络知识活动及合作行为产生影响,进而会对网络合作关系及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模型建立及假设提出依据如下文所述。
网络协调是合作网络呈现出来的一种低程度的冲突与矛盾,整个网络有序并默契运行的状态。在网络协调方面,基于自身强势的网络能力、更具优势的网络位置和更良好的声望和地位,核心企业往往被视为网络的方向制定者和网络协调人。它通过控制和协调网络其他成员企业的行为,确保网络合作的有效性和自身价值最大化,并促使成员企业在战略、行为等层面上尽显追随者姿态。核心企业不仅应充当网络规则制定者和网络协调人的职能,更应该扮演网络领导者的角色,核心企业在整个网络中的影响力极大地影响着网络成功。核心企业和其他网络成员的伙伴关系是通过核心企业领导力进行组织协调加以实施的。核心企业拥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不仅可以调节网络成员在合作中产生的矛盾,而且可以为节点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提供有力的保障,进而使该网络得以协调稳健的发展。由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1 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领导力对网络协调有正向促进作用。
在网络知识方面,产业集群或创新联盟知识网络的节点组织之间在知识资源,知识的吸收能力以及知识的创造能力等各个方面存在着差异,核心企业作为知识网络的核心节点,在集群或联盟知识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Hansen指出,网络中的间接联系有利于知识传递,而核心企业往往是这一过程中的传递中介。Elena认为,核心企业是知识创新网络的“组织者”。核心企业依靠其强大的知识资源及能力,将其周围的成员企业连接在其周围,通过与它们发生频繁的知识与信息的交换,促进了联盟的知识与信息流动,从而促进了联盟内的知识共享。由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2 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领导力对网络知识共享有正向促进作用。
协调的网络关系使得关系双方相互妥协,参与者会尽力去理解各方的观点,在最低可能的水平上解决他们的冲突,在创新过程的早期讨论他们的观点,并将这些观点吸收,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接受他们。因此,协调的网络中的沟通效率很高。Song和Thieme建立了协调和信息沟之间的联系。信息沟是一种低效率的征兆,是指参与者之间已获得的信息共享与理想程度的差距,他们认为,组织运行协调程度越高,信息沟越小,即知识共享的程度越高。由此我们提出假设:
H3技术创新网络协调对网络知识共享具有正向影响。
在网络关系协调的情况下,核心企业通过发挥其领导力,使得网络内的成员倾向于向着共同的目标进行创新活动,有利于形成明确和统一的目标。实践表明,良好的联盟关系一般都开始于一个单一的和清楚的战略愿景,目标的相关性有助于促进合作强度和持久性的增加,有助于合作公平性的实现,进而使合作双方达成共识,减少合作中的阻力。关系协调是在合作关系中企业对于合作利益的追求,以期望获得自身无法取得的战略优势。通过有效的协调,网络内部的矛盾与冲突可以降到最低,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网络内部成员之间的友好关系,因此,我们认为,协调的网络关系将有效提升网络关系质量。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4 技术创新网络协调对网络关系质量有积极影响。
Quinn等人指出组织内的员工越积极共享,越能发挥知识的价值。知识经过共享后双方所获得资讯和经验都会呈线性增长,若再继续与他人互换和共享知识,并将问题反馈引申,则会得到指数成长的资讯和经验。同样,在技术创新网络中,网络内成员越积极参与知识共享,越能够出现协同效应,知识的价值就越能发挥出来。Nonaka指出,知识共享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知识促进产品创新,知识共享强化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促进知识创新。大量的实证研究也表明,知识共享能够促进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提升。Kristian揭示了在全球企业网络中知识共享与创新系统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表明进行知识共享的企业会获得更好的绩效。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5 网络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在网络关系协调的情况下,核心企业通过发挥其领导力,使得网络内的成员倾向于向着共同的目标进行创新活动,有利于形成明确和统一的目标。网络关系的协调是以相互信任与承诺为特征的,许多学者已经研究证实信任能够对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ogan等认为,组织信任能够有效地降低监督成本,促进成员之间的协作行为,支持成员的创新,为组织带来不可模仿的竞争优势,进而使组织受益。李宁等研究表明组织内信任对任务绩效有着显著的影响。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6 技术创新网络协调对网络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
Borman和Motowidlo认为,关系绩效虽然与核心技术无直接的关系,但是它对组织内部的沟通起到润滑的作用,降低紧张的情绪反应,可以促进任务绩效,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率。关系绩效并不直接对组织目标做出贡献,主要是致力于减少人际、团体和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组织绩效。Dyer通过对日本和美国汽车产业中装配商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联盟关系的对比研究,发现日本企业通过持续提升关系质量获得了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高的联盟价值。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7 技术创新网络关系质量对网络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4、研究设计
4.1 量表设计
本文在问卷设计上尽量采用已有成熟量表。其中,核心企业领导力量表借鉴Zahra以及徐碧琳等人的研究量表,并结合本文研究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包括控制力、协调力和引领力三个方面的测量,共8个题项;网络协调测量量表根据Holm等研究学者的测量指标,设计了5个题项;知识共享量表根据Hansen等的研究,提出了4个题项;创新绩效测量量表根据Ritter关于创新成功的测度量表进行了适当的修正,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个方面考察,共6个题项;关系质量测度量表参考了Hewett的量表,对题项进行了适当精简,从满意、信任和承诺三个方面考察,共设计了9个题项。所有问题均使用Likert五级量表形式,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
4.2 调查样本
国外技术创新网络的研究一般认为生物制药、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等产业技术更新较快,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源经常难以满足技术和市场的快速变化。因此,这些行业的企业一般倾向于组建技术创新网络。为了验证研究假设,我们选取西安市高新区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知识密集型行业的高科技公司作为调查对象,同时以全国其他部分省市的企业为辅。对于西安高新区企业,我们主要采取以实地调研为基础的调查方式。选择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是因为其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最成熟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一。同时,本调研借助团队完成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的机会,以科技局的名义进行,因此,选取西安高新区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能达到良好的调查效果。对于全国其他部分省市企业的调查,我们主要通过目标企业的西安合作伙伴或MBA中来自目标企业的学员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或电话访谈。为了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我们在正式调查前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及西安理工大学MBA或EMBA学员中担任企业中高层领导的50名学员进行了预调查,根据预调的结果对问卷做出相应修改。正式调研活动在2011年8月至12月进行。在调查对象的选取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行业为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并且在本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规模在30人以上;企业寿命为2年以上。选择被访者时,限定被访者必须为企业的核心部门经理级以上人员(技术经理、厂长、副总、老总等)。因此,调查所选取的样本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我们发放了350份正式问卷,收回问卷312份,问卷回收率为89.14%。再剔除明显不合理问卷,共得到223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71.47%。
5、数据分析
为了确保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在进行数据分析前使用SPSS 17.0和AMOS7.0对收集的数据做了信度和效度检验。
5.1 问卷的信度
信度检验选择目前被学者们广泛使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即Cronbachs α系数。检验结果显示:总量表的α系数为0.943,核心企业领导力分量表、网络协调分量表、知识共享分量表、关系质量分量表、创新绩效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21、0.898、0.877、0.935、0.917,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均高于0.7,表明本研究使用的问卷数据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5.2 问卷的效度
本研究问卷中的各题项均参考国内外学者现有研究的成熟问卷,并结合本研究问题进行了适当修改。这些措施保证问卷具有足够的内容效度。本研究运用SPSS 17.O的KMO样本测度法和巴特利球体检验法来对问卷量表进行了因子分析,数据显示本文所使用的调查问卷中所有变量的KMO值均大于0.85,并且显著性概率小于0.01,说明因子分析结果比较理想,所收集数据具有相关性,并且是有效的。
5.3 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利用SPSS 17.O对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在0.679~O0.795之间,相关性较高。通过双尾显著性概率Sig值分析相关检验结果,Sig值均小于0.01,说明各研究变量之间显著相关。
5.4 路径分析
在对模型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利用AMOS 7.0对模型进行路径分析。整体模型拟合指数X2/df为0.69,RMSEA值为0.056,表示拟合程度可以接受,GFI、CFI和NFI值都大于0.9,各指标均达到建议值,表明模型与实际数据拟合情况良好。
本文模型的参数检验主要以标准化路径系数和P值作为衡量标尺,如表1所示。数据结果显示本研究提出的7个假设均得到验证。
6、结论及讨论
本文构建了技术创新网络核心企业领导力、网络协调、知识共享以及关系质量和创新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支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研究结论表明:
(1)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领导力对网络协调和网络知识共享产生积极影响,同时网络协调对网络知识共享产生积极影响。这说明在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确实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核心企业凭借其领导力可以有效协调网络内部关系,这说明在管理实践中,技术创新网络内的核心企业要从自身核心能力与优势出发,充分利用其网络管理能力和网络领导能力,来协调网络内部的关系,减少合作矛盾,从而增强网络的凝聚力,为技术创新合作提供有力保证,并推进技术创新网络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其次,结论显示在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领导力的有效发挥对网络知识共享有正向促进作用。这说明在管理实践中,技术创新网络中的核心企业可以凭借其独一无二的网络位置,在网络知识活动中建立标准或规范,并凭借自身影响力,使得网络内部的非核心企业在业务领域和技术轨迹上遵循核心企业的标准或规范。从而有效降低知识交流障碍,提升知识共享效果。同时,研究结论提示我们在实践中,核心企业可以通过领导力的有效发挥,进一步提升自身网络能力,逐渐加深其他网络成员对核心企业网络位置及网络能力的认知,在此双重作用下,核心企业在网络中的领导力将进一步强化,从而更有利于核心企业将其他成员团结在自身周围。这些都会对网络内企业的知识共享行为产生积极作用。
(2)网络协调对于网络关系质量及网络创新绩效均产生积极影响;网络知识共享及网络关系质量均对网络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这说明在技术创新网络中,网络的协调至关重要。结合全部结论来看,不难发现网络协调对于技术创新网络合作关系质量、知识共享活动以及网络创新绩效均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同时网络知识共享及关系质量均与网络创新绩效正相关。这就要求核心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其领导力,努力降低网络中的冲突与矛盾,在网络中创造出协调的合作状态。通过增强网络协调将提升网络内部凝聚力,促进网络节点企业间的相互信任,减少网络内部消耗,进而促进网络内的沟通,使企业间的关系比较融洽,提升关系质量。而关系质量的提升会显著减少人际、团体和组织之间的交易成本,使得信息交流频繁而流畅,促进网络内部知识共享,进一步提升网络创新绩效。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从理论上揭示了核心企业领导力在合作创新网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从实证上进行了验证。由于网络组织中的企业领导力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研究难免存在不足。首先,我们仅考虑从核心企业领导力这一个整体概念来分析其对网络关系和网络知识活动的影响,而没有对核心企业领导力进行维度细分;其次,由于研究条件限制,本研究样本集中在少数区域,由于不同地区在经济、传统、文化等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否会对研究结论产生影响尚需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