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武东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情境教学因为与生活密切相联被广泛应用。但要注意的是,很多情境创设成了点缀,既使在前几年被推崇至极的主题式教学活动,也在实施中因教学目的意义不明确、放弃了技术内核,纯粹为了活动而活动等而被诟病。教学中,当单一的思维训练或浅表的模仿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体活动,学习者和施教者教与学的过程就仅仅形成了一种浅表互动。缺乏了深度思维培养和交流,学生会长期处于被学习状态、缺乏有效指导与引领,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制思维和扼杀创造力。
如何才能够在信息技术课堂开展深度思维教学呢?我们的思维是有层次差异的,学习者在学习中的思维是有阶梯的。但并不是说学习中必须要满足低级思维条件后,才能开展高级思维,往往高级思维和低级思维在统一教学情境中是并存的。要在信息技术情境课堂中进行高级思维学习,必须要了解深度学习的特点。黎加厚教授在《深度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几点启示》一文中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知识,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的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中,作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那么,我们需要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开展深度学习,挖掘深度思维呢?
教师对教材思维深度和广度的合理挖掘
很多教师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增加容量,分析得透彻、概括得全面,学生会主动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踊跃地回答问题、开展实践,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的。实际上,这是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和思维含量。可以想象,课堂上的大容量,学生匆忙应付知识内容,扼杀了学生深度思维的空间。教师分析透彻,概括全面,学生做什么呢?学生就会造成一种惰性,来不及深入地想什么,也不需要深入地想什么。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教材再加工过程中,教师怎么样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一是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确立正确的信息技术教育价值取向,这对明确教育目标和确定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要有敏锐的教学眼光,能够及时发现和捕捉有利于学生发展,提升人生价值的教学内容。三是要有灵敏的教学思维能力,能够快速有效地整合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
用语言导向引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来激发深度思维
语言是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间交流最有效的桥梁之一。语言创设的情境能激发起学生有效的思考,尤其是教师在通过语言向导引起学生新旧知识间联系的时候,学生比较容易进入一种深度思维的学习情境状态。
例如,在讲授Word格式刷操作时,教师用语言引导学生:“与之前的‘复制操作有类似之处,我们可以用‘格式刷,将被选中对象的格式刷到目标对象上去。”教师在这里利用最近发展区原理,在新知识和学生的已有经验间建立了联系。学生在学习中,首先会借鉴以往的经验——“复制”操作是怎样的,然后通过操作发现“格式刷”和“复制”操作间的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维学习:“‘格式刷操作和‘复制操作其实都有复制效果,但它们各自复制的对象是什么呢?”
教师在运用语言导向时,必须遵循指向性明确的原则,也就是所有的语言描述都要直指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
用思维工具来激发深度思维
1.概念图
概念图不仅是一种学习工具,更是一种学习的策略。对学生来说,概念图能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开展深度思维学习。
如上图,在MiniQuest架构的《上网获取信息》教学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模式。一方面,该概念图对学生学习来说,提供了脚手架支撑,引导学生有序自主开展探究学习;另一方面,该概念图对学生来说还是一种元认知策略,对整个学习内容有了完整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形成一种深度思维的学习情境状态。
2.左手栏工具
左手栏使人们能够分析、反思,更深入地发掘对话中的不同观点。其作用是可用于“看见”我们的心智模式在某种状况下怎样运作的,是一种从小见大的工具,如下表所示。
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学习者能够使用网络顺利地获取信息,但是面对着众多信息,不善于深入分析、加工。把左手栏工具应用到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有效学习的“支架”,有助于学生开展有效的深度思维学习。
总之,教师要对教材思维深度和广度合理挖掘,善用语言导向,合理利用思维工具,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有效深度思维学习,真正实现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