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数学生命课堂的教育原色

2012-04-29 01:18孟颖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教学方式

孟颖

【摘要】 随着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灰色课堂”的教学模式亟待变革,倾注着更多人文关怀的,汇聚着绿色“生命流”的崭新课堂模式——“生态课堂”成为我们研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课堂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评价

生态的本质是生命及其整体性、开放性和共生性.以生态的眼光、态度和方法来思考和分析课堂,则课堂应该包含开放的、多样性的目的,而不是单一的、预设的目的. 课堂是学生作为主体的精神交流场所,而不是可怕的“现代精神地狱”;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启动其自由天性、展现其多彩自我的舞台,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知识加工场.那么,如何构建具有“生态味”的数学课堂呢?

策略之一:生态课堂,有效创设和谐、舒适的课堂教学环境

有效的数学学习关键在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 数学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种简单的、复杂的、单项的、双向的、直接的、间接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交往的课堂.一般来说,班级规模越大,学生参与正常课堂活动的权利越小,很难真正地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因此,小班化的课堂更有利于生态课堂.同时,现在大多数课堂都是“秧田式”的座位编排方式,从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来看,教师通常只与部分学生进行双向交往,并且与前排、中间学生交往多,从学生与学生的交往来看,学生们看到的仅仅是教师和邻桌的同学,尤其是后排学生,他们实际上看到的只是前排的人头、肩膀和教师身体的一部分,受空间局限,他们的交往范围局限于前后左右几名同学. 这样的课堂不能真正成为学生作为主体的精神交流场所,所以,适当的座位编排也有利于实现生态课堂.例如:“品字型”座位编排,就可以避免以上弊端,能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往,利于开展小组讨论,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圆桌型、 U字型的座位编排,有利于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讨论.

策略之二:生态课堂,精心设计互动、交流的课堂教学方式

数学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营造生态学习共同体不仅要求数学教师对学生起示范作用,还应通过交流与合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案例1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片段:

师:让学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四根小棒(2 cm,3 cm,5 cm,6 cm各一根),请你用其中的三根,首尾相接,摆成三角形.

众生纷纷操作手中的小棒,兴致盎然.

师:是不是任意三根都能摆出三角形?若不是,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

生:从4根中取出3根有以下几种情况:

(1)2 cm,5 cm,6 cm;(2)3 cm,5 cm,6 cm;

(3)2 cm,3 cm,5 cm;(4)2 cm,3 cm,6 cm.

通过实践可知:(1)(2)可以摆出三角形,(3)(4)不能摆成三角形.

师:老师再给你一根小棒8 cm,你能用五根小棒摆出几个三角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众生摆小棒,并纷纷展示.(3 cm,6 cm,8 cm;5 cm,6 cm,8 cm的小棒可以摆成三角形)

生:我们可以发现这三根小棒中,如果较小的两根的和不大于最长的第三根,就不能组成三角形.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获得的数学知识是不同的,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做一做,从中探索发现规律,并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培养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案例2 过直线a外一点P,画直线a 的平行线的方法.(画图工具: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

在同学们热烈的讨论、交流中,得出了多种方法:

方法一 过点P画一条直线DA与直线a相交于点A,再以P为顶点,在直线AP的同侧作∠PAB的同位角∠DPE,使∠DPE = ∠PAB,那么PE∥a .

方法二 过点P画一条直线与直线a相交于点A,再以P为顶点,在直线AP的异侧作∠PAB的内错角∠DPA,使∠DPA=∠PAB,那么PD∥a.

方法三 过点P画一条直线与直线a相交于点A,再以P为顶点,在直线AP的同侧作∠PAB的同旁内角∠DPA,使∠DPA + ∠PAB = 180°,那么PD∥a.

方法四 将直角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放在直线a上,使点P在另一直角边上,在点P 处的三角板的这条直角边上做上标记,沿直线a平移三角板到另一位置,记下标记的位置A,那么PA∥a .

方法五 过点P画直线a的垂线PA,垂足为A,再过点P画直线PA的垂线PB, 垂足为P,那么PB∥a.

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策略之三: 生态课堂,合理优化得体、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

生态课堂的主体是具有生命个性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是多元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应赏识每一名学生的特性、兴趣、爱好,赏识每一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赏识每一名学生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赏识每一名学生对书本、教师、同学的质疑.在这样一个和谐的评价环境中,学生获得的是关爱、机会、知识、方法、信心、帮助……教师获得的是享受、回应、提升、成就……师生共同获得的是欢乐、收获、信心,是生命的自由成长.而且多元的个体需要依靠多元的评价目标才能促进自我的发展,获得向上的动力.同时,多样的评价方法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进一步增加情感体验,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评价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合理进行选择评价方法,可以是教师评价学生,也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多元主体的参与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评价的魅力,喜欢评价,学会评价.

总之,生态课堂呼唤“以人为本”的“绿色评价”,只有用赏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乐园,学生才会在评价中不断反思、调整,逐步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