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玉芳等
〔关键词〕说谎;心理理论;实验研究
一、引言
“说谎”,词典上给予的定义是“假话骗人”,是一种蓄意和深思熟虑后对真实情况加以隐瞒或歪曲的行为。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儿童说谎是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说谎却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伴随着儿童的成长。儿童说谎的问题真的有成人想象得那么严重吗?该如何消除儿童说谎的问题呢?下面这个实验会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提供有益的启发。
二、实验介绍
1. 实验目的
给孩子布置任务的同时也提供一个充满诱惑的实验情境,以孩子的反应来检验儿童是否会撒谎。
2. 实验过程
关于儿童的说谎,国外的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大房间的角落里放着一只装有可爱兔子的笼子,在对面的另一角落里放着一堆玩具以及几本五颜六色的连环画册和一些糖果。实验过程中,实验者每次只让一名幼儿入室。幼儿入室后,实验人员表示要离开几分钟,嘱咐孩子看好那只兔子。刚开始,孩子认真地照看兔子,可是没过多久,孩子便经受不住另外角落里玩具和糖果的诱惑,直奔过去,把照看兔子的任务抛到九霄云外了。试验人员通过监测镜看到这一情景后,马上按下开关,使兔子掉入机关。当孩子返回时,兔子已经不见了。就在这时,实验人员入室,询问孩子兔子怎么失踪了,并观察、记录孩子对此的反应。孩子对此的反应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完全否认事情经过的,也有勉强地说出原委的。实验人员追问得愈加厉害,孩子愈加不敢承认自己的疏忽。
3. 实验结果
这个实验有力地表明:如果现实情景形成了足够大的威胁,几乎每个幼儿都会说谎。的确,孩子的说谎是普遍的,尽管人们希望孩子坦诚,对他们施以严格教育,但孩子往往还是要说谎。
三、实验应用
在本文介绍的研究之前,心理学家已经对儿童撒谎有了一些深入的研究。例如,儿童说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年龄特征。皮亚杰在有关儿童说谎的概念研究中发现,儿童说谎表现出一种系统的发展趋势:年幼的儿童似乎把骂人等其他言语行为混淆为说谎;6 岁左右的儿童把不好的言语判断为说谎;一直到儿童晚期,他们仅仅能够把一个与事实不符的言语(如说2 + 2 = 5) 看成是说谎,而并没有考虑到意图因素;只有10 ~11 岁的儿童在对说谎的道德评价中才开始把说谎者的有意性考虑进去。后来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早期儿童的说谎行为及其认知问题。Chandle 与Hala 设计了“藏与找”的游戏背景,以此来对儿童的说谎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即使2 岁的儿童也会说谎和欺骗。但随着心理学家对于说谎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更多的结果表明3岁甚至更小的儿童只有自发说谎的行为,即对说谎的认识是杂乱无章的,4岁以后的儿童则不仅能够有策略地说谎而且能够成功地掩饰自己的说谎行为。可见,儿童说谎行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年龄特征。同时,儿童关于说谎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而不是一开始就能像成人那样同时注意到说话的意图和说话的结果是否错误。
从儿童说谎的发展特征来看,说谎存在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家找出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词典上“说谎”的定义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撒谎需要一定的心理能力,否则是无法做到“蓄意和深思熟虑后”撒谎的。这个观点在说谎的心理学研究中得到了验证,心理学家把说谎和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联系起来。儿童说谎能力被看作是儿童获得完整的“心理理论”的关键技能之一。Moore和Frye,Newton和Reddy等人的研究都表明,心理理论与隐藏意图的说谎之间存在相关,儿童只有获得了一种完整的心理理论即理解他人的错误信念以后,才能获得有意图的说谎能力。徐芬等人的研究发现,儿童是否说谎与错误信念的理解没有关系,表现为说谎与未说谎组在完成错误信念任务时没有显著的差异。但不同说谎水平的儿童在完成错误信念任务时有显著的差异,表现为有策略说谎组的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得分显著地高于没有策略组的儿童。上述研究说明:心理理论是成功说谎的基础,一个人要想成功欺骗别人,需要对听者的愿望、信念和意图等心理状态有清楚的认识。因此,撒谎对于儿童,特别是幼儿,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
这个研究以及心理学家关于说谎发展特点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启示。当孩子出现说谎情况,家长和老师在进行教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实事求是,不要小题大做
说谎实验已经表明:孩子的说谎是普遍的。因此,当孩子出现说谎情况时,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小题大做,而是要主动去了解孩子说谎的动机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处理,不要随便以成人的道德标准去衡量。须知,按大人的标准去责备孩子,不仅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影响儿童的人格发展,而且还会诱使孩子更严重地说谎,甚至会试图从不道德的方面去说谎。
2. 重视环境的影响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资讯异常丰富,这些信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家长和老师要密切配合,净化信息源,共同为孩子创造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针对儿童不同的说谎动机,区别对待,对症下药,讲求民主,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些具体的诚实规则,把诚实教育的内容具体化,要求孩子持之以恒地严格执行,加强检查监督。另外,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儿童克服说谎行为的榜样。
3. 批评与宽容相结合
孩子说谎是要批评惩罚的,但是批评惩罚也要注意通情达理、细心疏导,不要一味嘲笑奚落。家长和老师要用宽容的心帮助孩子辨别真理和谬误,从谎话本身的后果来为孩子解释道德准则,从而使孩子明白受批评惩罚是其咎由自取,同时使孩子明白父母虽为他的说谎而烦恼,但仍喜欢他,这样“软硬兼施”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4. 注意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一般来说,凡是受到家人尊重,能够随意发泄自己牢骚的孩子,都比较诚实。相反,在父母过分严格管教下的孩子对父母有较多的恐惧感,他们常常为了逃避责骂而发生说谎行为。当发现孩子不诚实时,仍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尤其是当着客人、孩子的同伴时更不能批评奚落。否则,容易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孩子顽抗到底,死不承认;再就是孩子认了错,但自尊心大受伤害。
(选自董奇、边玉芳教授主编的《经典心理学实验书系》之《儿童心理学》)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75)
编辑 / 于 洪 杨 怡 终校 / 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