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尴尬中出走,从出走中突破

2012-04-29 17:03:08王兰英
科教导刊 2012年8期
关键词:信息能力阅读

王兰英

摘 要 就实用类文本教学本研究提出了“在尴尬中出走,从出走中突破”的研究思路,教师结合学情,提出了教材选编有序化、阅读过程清晰化以及实战演练多样化的策略。

关键词 实用类文本 阅读 信息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Run away in Embarrassment, Breakthrough from the Leave

——Study on Practical Class Text Reading to Improve Students' Information Capacity

WANG Lanying

(Hangzhou Xiaoshan No.2 Senior High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311251)

Abstract Teaching utility class text of this study proposed a "run away in embarrassment, breakthrough from the leave" research ideas, teachers to students at various, point out textbooks selected ordering, clear reading process, practical exercise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practical tect; reading; information capacity

实用类文本阅读,给人山花烂漫的感觉,选材视角大胆创新,围绕考点,呈现多元化格局。然而实用类文本阅读缺乏借鉴的学生应试技巧,缺乏优秀可行的前人执教经验,即便有几年的高考试卷作为教学资源,资料也是乏善可陈。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学生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有恐惧和排斥感,教师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不够重视,教师对专题教学缺乏整体的规划,缺少对文本的深入、细致的研究。阅读材料的选编完全是随意而为,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呢?

1 教材选编有序化

教材选编有序可以为学生提供合理而科学的例题,也考虑到文理科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各取所需,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1.1 文本选编的序列化

高考中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主要是两类文章:一类是自然科学类的说明文;一类是社会科学类的说明文,两种文体交替使用。对阅读教学文本进行选择时应该兼顾文体的特征,力求做到文体分类清晰多样。因为自然科学类的说明文与社会科学类的说明文实际上对考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是一样的,只是考生面对不同的文本,心理上的熟悉感不同。比如,理科的学生面对自然科学类的文本,他会有更浓厚的阅读兴趣,也更有自信读懂文本。相反,文科学生可能对社会类的说明文更有亲切感。在教学中,可以投其所好,把经典练习根据文体进行分类汇编,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从2010年高考看,社科类文章的比例甚至远远超过了自然科学类。这就把“三足鼎立”的这一块赋分,重新分配到社科文章和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题中去了。社科类文章阅读理解能力强些的同学,增分更理想。2011年,更多地方还有或明或暗回避对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的考查的倾向,所以更有必要文本选编序列化,对社科类文章的阅读理解加强训练。

通过自然科学类文本和社会科学类文本分类练习,学生着重突破近几年的高考热门的社会科学类的练习,分析总结社科类文本的解题技巧、答题规范,从而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

1.2 题型选编专题化

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涉及到学生四种能力层级的考查,考查的能力层级为“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因此,题型也是严格按照这四种能力层级来设置的。只要关注一下高考卷,就会发现往往是把对理解能力的考查放在第一题。所以,可以对题型进行专题化的选编,首先训练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层层深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各个能力层级进行突破。

筛选整合信息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这里的“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而理解,主要指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信息筛选,可以在教学中设置集中训练性的专题化题目。

例1: (1)下列对京剧伴奏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07安徽卷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对“生物钟”的形成没有影响的一项是( )08重庆卷

(3)对体现“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偏离”特征,表述不正确一项是( )08浙江卷

(4)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08全国卷1

通过适量的信息筛选专题训练,学生培养起强烈的原文意识,学会总结信息筛选类题目的分步答题要领。比如首先利用划分语段句子层次的方法,压缩语段;其次提炼要点,概括出主干;最后连缀成句。

2 阅读过程清晰化

阅读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和读者被动接受信息过程,而是读者不停地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的过程,简单而清晰的阅读符合人类的阅读规律。

2.1 阅读步骤的规范

教学实践中,不少的老师指导学生直接研读题目以及选项,然后回到文本中寻找信息。这样本末倒置的阅读步骤会导致学生受到选项中很多错误信息的误导,从而导致对文本的曲解。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步骤必须要规范。对文本的解读是否到位才是阅读教学要突破的重点。遵循“文本整体阅读—题干及选项的阅读”的步骤。每一个环节还应该要细化,比如文本的阅读,读出结构脉络;比如审读题干,关注题干中的重点。

例2: 下列对“人类胚胎干细胞”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根据对文本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可以看出,文本其实是对人类胚胎干细胞(中囊胚中未分化细胞)下了个定义,示意图(略)

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本题共列出对“人类胚胎干细胞”这一概念的四种理解,要求选出符合文意的一项。根据图表,ACD项与原文不符,可以排除。B项完全符合原意,只是文字略有变化,是正确选项。

清晰而规范的阅读步骤,有助于学生领会模仿,学生可以从迷眼的乱花中挑出自己最心仪的那朵。

2.2 解答技巧的共性

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已有不少的老师对这个专题解题技巧进行总结。这些技巧有一定效果。可是,有些技巧仅仅是就一文一题而言的,带有较大的片面性。甚至很多的是采用形而上的方式来总结这些方法技巧的。需要总结出一些具有共性的技巧方法,指导学生把这些技巧方法灵活的运用于阅读文本的每一个环节中。

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是文章中或段落中的主要词语或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镶嵌在主要语句之中,概括时,只要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称之为摘取法。

例3:2007广东卷的第20题“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本题考虽是查考生对被采访者主要观点的评价能力,但这个评价必须建立在筛选和整合信息的基础之上。根据“应该怎样做人”这个目的,去原文中进行寻找,把与此话题有关的文字用铅笔勾画出来,这个过程就是“探寻勾取”。

摘取法忠于原文,简单易操。

其次还有归纳法,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一定要思路清晰、用语准确、抓住要点。

例4:归纳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要求:①符合原意。②不超过30字。

原文:王羲之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行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有韵致,比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先分层,需要提取的信息点圈定之后,对信息进行技术处理后归纳出要点: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归纳法以摘取法为基础,在罗列文本要点以后,用自己的语言连缀成句,力求通顺。

还有分析法,要突破四个方面:抓主语明叙述对象,抓谓语知核心内容,抓状语辨具体条件,抓定语悟精细内涵。文章中相对较长且较有难度的句子进行结构分析,领会句子主干及各限定成分的准确内涵。

例5:湖泊大量消失,严重影响了长江的行洪、蓄洪能力。每到汛期,滚滚洪水全靠大堤挟持,洪水水位高出两岩数米到十数米。40年来,为3600公里长江干堤和30000公里支堤投入了不知多少劳力和资金,完成土石方40多亿立方米。长江的堤防工程远远超过了黄河堤防,而长江的洪水比黄河的洪水更为可怕,长江沿岸直接受洪水威胁的人口也比黄河沿岸多得多。

文段讲述湖面锐减的危害:前两句说明严重影响了长江的行洪、蓄洪能力;第三句说明长江的堤坊工程所浪费掉的人力、物力;第四句说明长江沿岸发洪水威胁的人口众多。

通过句子分析法,分析文本,化长句为短句,化双重否定的句子为单一的句子,化一些使用了修辞的形象化的句子为抽象的结论,化文中起进一步阐释说明的例子为明确的结论,让这些像烟雾一样遮住学生双眼的句子最终露出它的庐山真面目。

3 实战演练多样化

3.1 命题竞赛

由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中,命题者常常喜欢故意在判断、概念和推断等方面设计一些或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陷阱。如果搞清楚出题的规律,以及命题者对错误选项的设置规律,那么就能练就一双慧眼,识破出题者的种种陷阱。

把高考试题选项的命题角度概括为六点:偏、删、漏、调、混、凑。“偏”是指选项偏离主要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罗列了说明对象的表象、内容、事例或直观认识等。“删”是删掉文中语句的修饰限制词语,使选项表达内容扩大或缩小,或者扭曲内容。“漏”指似乎与原文一致,但对照题干和文章看,选项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个方面,故意漏掉了另一个方面。“调”把原文的语序调换,造成句意的变化。“混”指命题者有意混淆概念的某些属性,把文中原有的概念随意迁换。“凑”将无关联的内容杂揉在一起,或把望文生义的内容夹杂在句中。

让学生根据知晓的错误类型,自己来当一回设陷阱、布机关的猎人。比如教师提供文本《王选的选择》,布置命题任务。

例6:(1)“马太效应”在文中的内涵是什么?在王选身上有哪些具体表现?(3分)

(2)在科学家王选身上,表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归纳概括出来(3分)

(3)你对王选忽然名气大了,也“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这种心态是怎么看待的?联系实际,谈谈你的名利观。(3分)

(下转第250页)(上接第119页)

3.2 论辩交流

新课程背景下,竭力倡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建构起以“活动体验”的学习活动为核心的课堂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基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文体特殊性,尝试着以论辩交流的这种形式来开展学习活动。因为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准确性的能力。比如选定阅读文本后,教师深入研读,围绕文中的基本概念,提出一个跟筛选信息相关的主干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主干问题阅读文本,并写成书面材料。课堂上展示不同学习小组的成果,小组之间展开论辩,在相互交流切磋中,对自己的成果进行修正。

例7:11年江苏卷实用类文本鲁迅先生《捧与挖》,请学生阅读。问: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

小组1抨击当时的中国人只知道一味地捧外国的东西,却不只挖掘自己国家的国粹。中国人只知道从表面去解决问题,不会挖掘问题的本质……

小组2讽刺迷信的人们,希望他们能找回“劳动”的力量。人们把真实的自己埋藏得很深,表露的是虚伪面孔。批判人们只注意自己眼前的利益,而不重视民族的存亡,得过且过。

通过激烈的争辩,学生既对准确筛选信息有了完整的理解,也收获了友情。

总之,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唤醒了实用类文本教学的生机,使其充满了生命的张力、磁力和活力;加快了教师的成长,使其更新了教学观念,改进了教学行为,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

[2] 李景阳.语文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猜你喜欢
信息能力阅读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互联网+”时代高校翻译人才信息能力培养探析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2:30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7:51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9:29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面向大学生职业生涯的信息素养教育策略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20期)2016-09-27 00:15:52
浅析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
商(2016年23期)2016-07-23 22: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