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理工科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路径

2012-04-29 14:15杨叶平
经济师 2012年8期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培养途径

杨叶平

摘 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一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有重要关系的系统工程,高校作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阵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理工科院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现状入手,探讨了理工科院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途径。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培养途径 理工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097-02

2007年10月,团中央印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强调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是在广大青年中着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是一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具有重要关系的工程,高校作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阵地,如何培养一批批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已成为高校的主要研究课题和历史任务,理工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探索新形势下理工科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理工科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现状

从整体而言,当前理工科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都能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党校等基础途径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但是,在培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高校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认识不到位。一些高校在实施过程中不够深入,浮于表面,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选拔缺乏规范化、常态化的培养机制,培养方式上主要采取中短期培训式,最短一周、最长一年,缺乏长效量化机制。如盲目追求学生党员的数量,以致于一些学校不能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选择学生,没有把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质量关,导致学生党员的质量下降。

2.理工科院校自身的特点影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有效实施。在理工科院校中,理工类专业是学校的主干专业,占有学校大部分的教育资源,而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无论是在学科发展还是学术底蕴上都与其相差悬殊,很难得到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重视。

一方面,学校自身就轻视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课教学,致使作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途径之一的理论课教学缺乏系统的规划,没有建立长效机制;教师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过程无有效的监督,工作结果无合理评估,积极性不高;对学生们则没有规范的量化考核标准和激励制度,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另一方面,理工科院校的全员育人机制不健全。学生管理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党校、团委等部门相互分离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专任教师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认识不到位,过多的重视专业教育而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甚至一些党性不强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发表一些不良的言论,产生负面影响。

3.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特点也影响了理工科学生的看法。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对学生产生效果不像工科专业那么快,带来的效益短期之内也不明显,它需要学生的思想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往往需要在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表现出明显的效果,这都影响了学生的看法和做法,更影响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深入开展。

二、理工科院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途径

1.充分认识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意义,认清理工科学校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首先,必须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今天,马克思主义面临多样化的挑战,西方不断对中国的青年一代进行政治思想文化渗透,这对大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诸多影响,因此,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刻不容缓。其次,“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这一历史任务毫无疑问地落到了青年一代的身上,他们所具备的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活跃的思维、大胆创新精神等都注定了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必须加强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再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也证明,要想在新世纪里继续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要把握住青年,让马克思主义占据他们的思想,这就把握住了中国的未来。最后,理工科院校还应充分意识到为社会培养的科学技术人才,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高的政治素质,更要立场坚定、忠于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时代和祖国赋予的历史使命。学校、教师和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才能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提供坚实的保障,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壮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注入新鲜血液。

2.深刻把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特征,明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具体目标。所谓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理工科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新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身上应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人为本的博大情怀,并将其作为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目标。高校只有以此为培养方向,才能真正承担起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并制定出具体的培养计划,不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更加深入地开展此项工程,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创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机制。要使理工科院校培养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适应新的时代变化,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规范化、常态化,必须在培养机制上创新。这需要建立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过程控制、质量评估、激励等在内的长效培养机制。

第一,细化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过程,分析各个环节的特点并找到其间的联系,让各个过程都有共同的培养方向,具有连续性,形成培养合力。选拔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时,需通过理论考试、面试等方式对初选对象进行优胜劣汰,做到严格把关、择优录取,将那些具有优秀思想道德素养的、有能力的学生纳入到培养队伍中;根据培养对象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根据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对理论理解的程度,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选择合理的培养方法,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知道、理解到应用,使其实现从自发到自觉的境界;还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让其发现自身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激发其奋斗,进而为社会和他人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二,根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效果很难量化和评估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反馈和监督制度。随时对固定培养人进行理论和行为上的指导和监督;对学生骨干要定期考核,并将考察资料和考核结果记入个人档案,成为最后考核的实证依据;制定最后考核标准,要坚持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结合、理论分数与社会实践分数结合的原则;还要建立跟踪考核机制,定期对其进行多种方式的考核,以达到培养的长效性。

4.完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体系。理工科院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工程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过程,需要调动一切因素,整合校内各种资源,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培养体系。

第一,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途径,其实效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成败。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要体现以学生为本,从课程教学、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安排、教学管理和评估都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形成一个各过程衔接良好的完备的教学体系,以发挥其主渠道的作用。

第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骨干力量,其素质直接关系到培养工作的成败。理工科院校需在原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基础上继续扩大队伍,应善于利用专业教学中那些优秀的教师,来扩充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师资力量,还要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学习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以充分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作用。

第三,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青年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实际能力的提高,除了需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之外,还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实践锻炼。这需要学校、社会、教师为学生们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如: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建立社会培养基地、制定定期轮岗制度、建设网上虚拟培训平台等以加大对学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总之,理工科院校应充分意识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大战略问题,应积极努力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出一批批具备高深专业知识和高尚思想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本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HGJXH B2110899]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佚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DB/OL].[2010-04-20].http://www.ccy.lorg.cn/priority works/stud ent/.

(作者单位: 黑龙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理工科院校培养途径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理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艺术通识教育在理工科院校的发展探讨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