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战略与公司绩效研究综述

2012-04-29 13:06张虹
经济师 2012年8期
关键词:多元化战略公司绩效

张虹

摘 要:关于多元化战略与公司绩效的研究颇多,文章认真研究了这些研究成果后发现,大多数学者是研究多元化战略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但是很少从管理控制的角度来考虑战略实施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而战略实施作为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影响战略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研究多元化战略与绩效关系时应考虑管理控制的因素。

关键词:多元化战略 公司绩效 研究总结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052-03

多元化除了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外,其选择和实施还依赖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有一定的成本,因此,如何对多元化进行选择和实施还需要很多指导工作。并且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处于转型时期的国家,制度环境的差异性导致市场经济环境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差别,中国国情下的具体问题需要结合理论和现状综合分析。

关于多元化战略与经营绩效的研究从学术界关注多元化以来就备受关注,近年来也一直是不少学者关注的热点,也做了大量的规范和实证研究,具有较多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也各不相同。在研究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后,笔者认为,现有的研究中仍然存在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笔者的研究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总结成果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

一、多元化战略的相关理论

国外对于多元化战略的研究已有较长的时间,国内对于多元化战略的关注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有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国内外对于多元化的研究有几种不同的理论基础,包括市场势力理论、资源配置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内部资本市场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负债能力理论等。其中Montgomery将研究多元化动因的理论总结为三种:委托代理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市场力量理论。李利霞将其归纳为:资源理论和能力理论、市场势力观点、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瑞德-拉夫曼模型、基于SBU链接概念的多元化动力模型,并且指出既有的理论都无法完整地解释企业的多元化行为,而从知识视角既能解释企业的相关和主动多元化,也可以解释不相关和被动多元化等行为,能为企业多元化实践提供新思路。而刘冠军对西方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动因进行研究后,将其总结为:资产组合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观点、交易成本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企业家个性特征理论。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多元化战略研究依赖的理论基础,运用最多的还是Montgomery总结的三大理论:

1.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是多元化动因研究的主流理论,应用的最多。委托代理理论假设人是经济人——理性和自利。将代理理论应用于多元化战略的选择动因时,关注的焦点是经理人在进行战略制定和选择时,为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能会损害股东的利益。

从股东与经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出发,Jensen指出,公司管理者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为了保持自身的地位,更愿意看到公司规模的扩大和资本的扩张,因此他们可能会将公司多余的资金投在一些效益不高甚至效益为负的项目上。

从高层管理人员与分部管理层的代理关系出发,Lins, Servaes认为,企业采取多元化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最高管理层和分部管理层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企业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影响企业整体的经营绩效。

Denis,Denis和Sarin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多元化水平负相关,从而支持了代理理论对多元化动因的解释。

国内学者也广泛应用代理理论研究多元化战略,魏锋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与多元化经营和价值效应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发现,董事会特别是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是影响公司多元化经营决策的重要内部治理机制变量。而薛有志,彭华伟,李国栋发现,执行董事的人数和持股比例能够抑制多元化的程度,执行董事的比例和持股比例对于公司的多元化战略和公司绩效具有明显的正向调节作用。

综观国内外对于多元化的研究,运用代理理论的本质思想就是将多元化战略作为公司治理和公司绩效的中间变量,认为经理人通过多元化战略的手段来实现自我价值,而非完全是为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而解释了公司治理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

2.资源基础理论。Grant(1991)提出,如果公司的资源和能力过剩,而且这些剩余的资源和能力可以用于其他行业,公司才可能进行多元化。

Scharfstein,Shin, Stulz认为,内部资本市场的形成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但是容易造成跨行业之间的过度补贴,并且这种补贴在资不抵债时更容易出现,这种跨行业的补贴对于公司是不利的。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管理单位, 而且是在一个管理框架组织下的生产性资源集合体”(Penrose,1959),企业成长(如多元化)都应该寻求现有资源的利用与新资源开发之间的平衡(Wernerfelt,1984)。企业多元化是对产品生产能力、管理能力和财务资源的反映,企业多元化并不是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和协同,更多地是考虑获取能使其最大化利用资源的能力。企业家通过非市场机制(如社会网络)获取的资源作为一种“新资源”开发,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而非市场机制掌握或分配的资源往往是资金、人才等可以支持各种经营运作模式的通用资源。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通用资源的结果是对不同的行业进行再投资,从而提高了多元化程度(姚俊等,2004)。

3.制度理论。Khanna,Palepu提出“制度缺失理论”,认为在新兴的市场国家或者转型经济国家中,多元化可以弥补不够健全的市场交易制度的缺陷,降低交易成本。

刘明坤以制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下,非相关多元化可以弥补制度的欠缺,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非相关多元化与企业绩效正相关,民营企业非相关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和国有企业相比更为明显。

以Khanna,Palepu提出的“制度缺失理论”为基础,薛有志、张鲁彬、李国栋结合转型经济时期特征考察民营企业应如何构建有利的政企环境以保证企业多元化战略成功实施。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转型经济制度背景的特殊性要求民营企业要实施积极的政治策略以减少制度不确定性对企业战略实施的负面影响;行业特征、政府干预程度差异是影响民营企业政治策略的重要因素;民营企业积极实施政治策略将有助于改善多元化战略实施环境,提高多元化经营业绩。

二、多元化战略与公司绩效

自从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对于多元化的广泛关注以来,关于多元化与公司绩效的研究,已经有了大量的规范性和实证研究成果,但是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果。一方面,多元化战略可以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也会由于相关代理问题给企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等。

1.多元化对绩效的有利影响。Comment和Jarrell利用1978—1989年间NYSE和Amex的上市公司在经营方向上的集中化趋势作了实证研究,得出经营方向的集中会有效提高公司股票的收益率,但是他们对企业现金流量和资本结构的研究显示,多元化经营在提高企业资产负债率和内部资金市场利用方面没有明显的作用。

Berger,Ofek通过比较经营单元应有总价值与公司价值,揭示出在1986—1991年间,多元化经营平均带来13%~15%的损失,其原因是多元化企业存在过度投资和交叉补贴问题。但是,多元化经营带来的税收利益减小了损失。与单一经营企业相比,多元化企业内的部门经营盈利能力较低,过度投资倾向更大。部分研究表明多元化的战略可以给企业带来较多的有利影响。而Grant(1988)等人指出,在一定界限内,公司业绩和经营业务的多少呈正向变动关系,但这一界限之外,随着经营业务越来越多,公司业绩呈下降趋势。

同样,Rumelt(1974)的研究表明,由于核心能力的延伸作用或资源共享作用,向相关行业的有限的多元化经营会使业绩提高,过度的多元化会使协同作用降低,会对公司业绩有负面影响。Porter(1980)指出,一个公司所经营的业务和该业务在行业中所占的地位会影响整体业绩,也就是说公司的业务结构和各项业务竞争地位是业绩的主导力量。Lewellen,W.G.研究发现多元化相对于单一经营企业而言,债务水平和公司价值都较高。

Myers则认为,信息不对称较为严重时,企业可能无法从外部潜在的投资者筹资得到足够资金,而多元化可以为企业形成一个内部资本市场解决这个问题。

类似地,Khanna,Palepu研究发现,在印度,这类新兴市场和转轨的国家体系中,多元化经营可以弥补制度的缺陷,进而提高企业业绩。

吴明礼、张奇男针对我国纺织行业的研究表明:适度的多元化经营对于我国纺织企业在现阶段是可行的,也是合理的。

刘明坤研究发现非相关多元化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以上国内外研究都从一定角度证明多元化对于公司绩效是有利的,可以促进公司绩效的提高。但多元化超过一定限度后就会产生消极影响。相反,也有学者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2.多元化对绩效的不利影响。Lang,Stulz通过分析1449家美国公司1978年到1990年行业调整的托宾Q值,研究得出了“多元化折价”的结论——多元化公司比单一经营公司的托宾Q值平均要低10%~50%。

Khanna,Yafeh指出多元化经营反而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Stein也发现多元化会显著降低企业的价值。

朱江利用1997年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中的资料,对企业经营中的多元化战略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多元化程度和其经营业绩之间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

类似地,张小红以2005年至200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多元化战略与公司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多元化指标和公司绩效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林晓辉、吴世农发现,总体而言,多元化是损害公司绩效的,并且,多元化程度越高,公司的绩效越差。特别是非相关多元化对公司绩效有损害。

黄山、宗其俊、蓝海林发现,企业集团不相关多元化程度与新兴产业敏感性呈正相关,非国有企业集团对新兴产业的敏感性远远大于国有企业集团,新兴产业敏感性与财务绩效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且企业集团对新兴产业机会的敏感性,对其多元化程度和绩效的关系具有微弱的负向调节作用。

3.多元化对绩效的不确定影响。虽然关于研究多元化与经营绩效关系的文章很多,但是至今都没有一致的结论,而另外还有不少学者认为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Carter,Berger,Ofek等都认为多元化对于绩效的影响并不明确。

除了上述单一的有利与不利影响之外,比较多的学者是支持倒“U”型关系的,即企业从单一型企业转向相关多元化是可以提高绩效的,但是,多元化的进一步深化则会损害企业的绩效。

以我国的企业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张平的研究也证实了,多元化与绩效存在一个倒“U”型的关系。

邓新明以我国2002-2005年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综合考察了政治关联与多元化对公司绩效的共同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无政治关联企业的多元化与公司业绩关系呈“倒U”型,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多元化与公司业绩关系呈“逆L型”;第二,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更可能实施多元化,尤其是非相关多元化;第三,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在进行国际化发展时,更有可能通过非相关多元化战略进行扩张,但是对于无政治关联的企业,则更可能通过专业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笔者发现,国际化与相关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替代关系,而与非相关多元化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关系;第四,具有政治关联企业的多元化(包括相关多元化与非相关多元化)比无政治关联企业更可能促进企业短期经营状况的改善,即会计绩效的提高;但具有政治关联企业的非相关多元化将对未来的绩效表现产生负面影响,即损害公司的市场价值。

三、研究总结

综观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可以看出:

1.多元化对于绩效影响的结论并不明确。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多元化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仍然没有一致的结论。对于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研究结果比较认同的是,非相关多元化对于绩效是正相关的,这与国外的“多元化折价”现象是相反的。这些研究中不足的地方有:将当年的绩效与当年的多元化程度结合起来研究;仅仅只是从数据上分析相关性,而没有从理论上去分析这种关联性,解释力度不够;选取的绩效指标不合理,得出的结论会不一致等。研究方法的不合理也有可能是导致研究结构不一致的原因,因此寻找一个合理的方法是多元化对公司绩效研究的重点问题。

2.多元化动因理论与多元化绩效的研究往往是紧密联系的。一般而言:以代理理论为基础的研究认为多元化是损害绩效的;以资源基础理论为依据的理论认为多元化是提高公司绩效的;而制度理论发现在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多元化对于绩效的影响是有利的。关于多元化战略与绩效的研究一般都是结合动因,从采取多元化战略的初始动机来解释多元化对于绩效的影响,而并未考虑在选择了多元化战略后战略实施对于绩效的影响。

3.缺乏从战略实施角度的考虑。战略制定后能否实现价值很重要的是依赖于战略的执行,管理控制是(下转第57页)(上接第53页)实现预期战略的工具之一,企业还可以通过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和特定文化系统来实施战略。战略本身与绩效的关系是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而在从战略的实现效果体现出来,因此,研究战略对于绩效的影响,必须考虑战略实施的过程。综观前人的研究,基本没有从这方面去思考的,实证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在下一步的研究中从管理控制思路考虑战略实施过程对绩效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Montgomergy C.A.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4,8(3)

2.李利霞.企业多元化动因理论:既有理论和基于知识的视角[J].商业研究,2008(03):40-44

3.刘冠军.西方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动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02):42

4.Jensen, Meckling, 1986, “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6, 323-329

5. Lins K ,Servaes H.International Ecidence on the Value of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J].Journal of Finance,1999,54(6):2215-2239

6.Denis D.J., Denis D.K., Sarin A. Agency Problems, Equity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J]. Journal of Finance,1997,52(1):135~160

7.魏锋.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J].管理科学,2007(12):2-10

8.薛有志,彭华伟,李国栋.执行董事、多元化程度与公司绩效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04):62-68

9.Scharfstein D.S. The Dark Side of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Evidence from diversification Conglomerates[R]NBER Working Paper.1998

10.Shin H.H, Stulz R.M. Are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Efficiant[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8,113(2):531-552

11.Khanna ,Palepu. Why focused strategies maybe wrong for emerging economics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7,75:41-51

12.刘明坤.基于制度理论的企业非相关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研究[J].商业研究,2010(07):15-21

13.薛有志,张鲁彬,李国栋.民营企业多元化战略、政治资源与公司绩效[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06):18-25

14.Comment,Robert and Gregg A.Jarrell,1995,Corporate Focus and Stock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7

15.Berger,Philip G.and Eli Ofek,1995,Diversifications Effect on Firm Valu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7

16.Lewellen ,W.G. A pure financial rationale for the conglomerate merger .Journal of Finance 1971,26:521-537

17.Myers .The determinant of corporate borrowing ,Journal of Finacial Economics, 1977:147-175

18.Khanna ,Palepu. Why focused strategies maybe wrong for emerging economics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7,75:41-51

19.吴明礼,张奇男.多元化经营与经营绩效[J].产业经济研究,2009(03):35-43

20.Khanna, Yafeh .Business groups in emerging markets : paragous or parasite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7,45:331-372

21.Stein, Agency, information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Finance, Elsevier Science.2003

22.朱江.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战略和经营业绩[J].经济研究,1999(11):54-61

23.张小红.多元化战略与公司经营绩效实证研究——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J].财会通讯,2010(02):118-120

24.林晓辉,吴世农.股权结构、多元化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8(01):56-63

25.黄山,宗其俊,蓝海林.中国企业集团行业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实证检验[J].企业管理,2008(05):35-42

26.张平.我国企业集团行业多元化与绩效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2):199-203

27.邓新民.我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多元化战略与公司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04):4-15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
多元化战略公司绩效
民营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探讨
基于内生性视角的大股东掏空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建立以人为本绩效管理体系的思考
基于总经理超额薪酬视角的上市公司绩效差异分析
上市公司多元化的风险分析
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多元化经营与海尔的成长战略
多元化战略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