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晔
【摘要】自信心决定孩子一生。教育孩子,必须给孩子自信的力量。本文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出了自信可以在鼓励中升起、在活动中产生、在反馈中发展、在展示中增强、在尊重中培养。
【关键词】自信;鼓励;活动;反馈;展示;尊重
自信心决定孩子一生。有自信的孩子对未来充满憧憬,没有自信的孩子对前途感到失望,教育孩子,必须给孩子自信的力量。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改革教学方法,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态,培养自信心,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一、自信,在鼓励中升起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我们都应该加以肯定、赞扬,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并通过持续不断的鼓励,使其持久地保存下去。例如:学习川教版《建筑奇观》一课时,提出“隋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学生总结的不是很全面,但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鼓励学生继续思考,最后教师做简单的概括,并重点强调这是同学们善于思考、积极回答的结果。这足以成为学生树立信心的动力源泉,唤起他们的自信心。
二、自信,在活动中产生
运用成功教育的活动性原则,以活动为中心,创设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在活动中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真正地展开与实现。为了使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发展的空间,根据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爱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教学过程应使学生的听课与活动交替进行,动静合理搭配,调节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大量参与教学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了,相对来说,成功体验也多了,产生了自信心。
例如学习川教版《建筑奇观》一课时,让学生说一说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在哪里?学生的见解各不相同。又如学习《石窟艺术宝库》一课,让学生描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感受“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神韵,可以想象学生描摹的是结果,但通过学生与学生间交流,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最后对每一副作品都加以肯定。学生会为自己独特的见解而感到喜悦与欢欣,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特征,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产生自信心。
三、自信,在反馈中发展
快反馈,即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时加以反馈,肯定成绩,克服失误,从而调节教学过程,在每一个层次的教学过程,既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的练,还应给学生纠错的机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发展自信心。
当学生出现审题错误,答题方法不正确,这时教师不加以责备,而是帮助他们找出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给他们纠正错误的机会,直到满意为止。例如学习《石窟艺术宝库》一课,学生描摹的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教师对每一副作品作出肯定,但到这里,课堂教学并没有结束,还应让学生找一找这些作品中还有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请学生自己找一找问题,及时让学生自己纠正劳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认识到不足,长处继续发扬,短处设法弥补,这才是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有利于自信心的良好发展。
四、自信,在展示中增强
好玩、好动、好乐是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的天性。历史课必须结合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多组织有趣的活动,满足学生娱乐、表现自我的需要,给予多展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多展示不仅仅是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还可展示学生的技能、知识等。如学习川教版《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一课时,让学生也做一次玄奘西行(按活动建议的要求来做),通过小组比赛,向大家展示自己。又如学习《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一课时,让学生用黏土、木版或易于雕刻的材料,分组制作活字和雕版印刷的模板,然后对一段文字进行排版和印刷,从中体会活字印刷术的优越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会知识,又充分满足了娱乐、表现自我的需要,增强了自信心。
五、自信,在尊重中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越是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就越体会到这样一条真理: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损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由此可见,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学生知识的不足,阅历的肤浅常常导致他们行为的盲目,产生“出格”的表现。对此,教师不要只想到维护自己的尊严,对学生批评训斥,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降低教学效率。有关实验表明,年级越高、年龄越大,受到批评训斥后,学习效果就越差,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经验、有成就的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说:“某某同学,这个问题请你回答。”回答结束后,再说一声“请坐下”。一个“请”字,就能“请”出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请”出效率,请出自信来。
给孩子们一份自信,让他们展开翅膀,在蔚蓝的天空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