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琴
【摘 要】高中学生就年龄和身心成长阶段来说,已经到了开始成熟阶段,他们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把“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 然而,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大多教师仍然还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反而成了配角,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被扼杀,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摆在广大高中语文教師面前的一个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中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是整个高中教学活动的主渠道,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摆正自己的角色,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大的进步空间。笔者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学生自主学习有多重要,因而在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一些探索。
所谓“自主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它具有独立性、选择性、能动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张扬其个性。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中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大势所趋,既有必要,也是可能的。
一、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的必要性
1.高中生“自主性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因此,语文教师的着重点不是单方面的传授知识,而要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2.高中生“自主性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性质的要求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需要实施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分析突出强调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体现这个统一,就应该把学生当作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人,立足于他们的个性张扬和拓展。语文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语文学习如果不能调动高中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就只能停留在“八股”的层面上,很难转化为学生灵活应用的思维交流工具。由此,高中语文教学绝对不能离开学生的自主学习。
3.高中生“自主性学习”是其生理成熟和所处学习环境的要求
高中生一般都到了16岁以上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都进入了初步成熟期,加之高中阶段学校创造的校园人文环境是“培育型”而不是“保姆型”,这就使高中生的自主性学习具备了现实可能性。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了选修课和必修课并存的语文课程学习模式,从操作上为高中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它充分兼顾了高中生的个性差异,给各类兴趣爱好者的自主性学习创造了平台。调查表明,90%的高中生属于“有引导就能自学”的类型,那种“没有引导也能自学”和“有了引导仍不能自学”类型者均为极少数。这表明,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应当大力提倡自主性学习。
二、高中学生如何实现“自主性学习”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先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比如,在教授《雷雨》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在表演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配一些背景音乐和图片,让学生都能更快地进入《雷雨》的情境,而表演的学生因为想让自己的表演更加成功,当然会更加认真地主动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揣摩剧中人物的悲欢喜乐,在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同时,学生也可以获得很多意外的体验与收获,并从中获得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主动性。在要求学生以某一主题写作文的时候,语文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熟悉而喜欢的歌曲或者是图画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先步入熟悉而轻松的情境,在学生情绪和灵感被调动起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这样,学生的感悟也会多一些,兴趣也就更浓,学习的自主性自然也就提高了。
2.在内容和方法正确的基础上自主管理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并不等于让学生随心所欲,学生也必须为自己的自主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这样,自主性学习的预定目标才能有效实现,而不至于影响教学效果和培养目标的实现。自主管理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量化,形成大家普遍遵守的“班规班纪”。比如,养成查阅工具书,向“无言老师”请教的习惯;在阅读中“做资料笔记、留思考痕迹”,保持进取心态;坚持写日记,练语法、句法、文法;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朗读中融入情感,注重语句的抑扬顿挫,增强感染力;认真书写汉字,讲究排版艺术;大胆想象、创新性模仿;把老师作为探究学问的靶子,敢于质疑,多问为什么;注重互助学习、切磋共进,发挥团队精神。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互动的交流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都有进步才可能促进发展,因而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做出评价,提出建议,使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更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