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青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视唱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看谱即唱、听谱可记”的能力,强调对音准、调性、节奏等音乐基础技能的训练;“声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呼吸与发声、正确理解和表现作品的能力,强调对演唱表现力和感受力的训练”①。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通过彼此融合,能够让音乐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视唱与声乐,二者虽分属不同的领域,但都是通过“唱”来体现的。因此,本文的研究课题对声乐教学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般来说,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独立性比较强,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学习者进行教学。视唱练耳教学主要包括节奏训练和音准训练两大部分,训练内容包括专门的“单行节奏训练、多行节奏复合训练、音阶,音程、和弦的构唱,旋律视唱、背唱等。其中,旋律视唱的听记部分主要包括唱名和音符,不包含歌词听记内容”②。
“视唱练耳通过节奏训练和音准训练基本手段,培养学习者的识谱能力、听觉能力、音乐感受力,提高学习者对音乐的认知程度和感性认识,从而具有一定水平的视唱能力”③。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大量曲目的背唱、训练基础上,否则视唱练耳能力的难以提高。
“声乐教学一般要经历发声练习、调整气息、控制呼吸、稳定位置、寻求共鸣和拓展音域等基础性训练”④,在此基础上进行表情、表演训练。声乐教学系统性和独立性不算太强,曲目选择也比较随机。因此,声乐能力的提高要建立在技术训练和作品积累的基础上。
传统视唱教学中比较侧重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视唱过程中创造美感和乐趣的必要性,使得部分学生失去了对视唱训练的兴趣。将声乐教学引入视唱教学中,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就视唱的作品而言,其是通过乐谱的形式表现出来,纸上的“音乐”并不能给人带来音乐上的“美”的享受。通过视唱,无论学生是否属声乐专业,音色是否优美,都不妨碍他们在“唱”的过程中传达自身对音乐的认知、创造音乐的美感。“视唱中加入声乐”,为五线谱和音符赋予了生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提升了视唱教学的感染力,使训练方式变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通过读谱演唱,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领悟力,而读谱演唱能力要以内在音乐听觉为依据。视唱过程中不仅要求始终以音乐听觉为先导,还要求唱者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嗓子进行演唱,这就需要唱者掌握良好的呼吸法、分句法、吐字灵活、能捕捉旋律进行的基本特点的能力。也就是说,良好的视唱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声乐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这一点来看,“视唱和声乐都对音准、节奏、速度、表情等有一定要求”⑤,都要进行独唱、重唱、合唱和弹唱等多种训练。
另外,不可否认,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区别。一是,视唱的曲目一般没有词,内容也更加广泛,难易度跨越程度较大;二是,进行视唱练习时对音质和音色并没有特别要求,但是如果能够运用优秀的发声技巧来表现视唱作品,无疑锦上添花。尤其针对一些音域较广、音区较高的作品,如果唱者不具备一定的发声技巧,难以完美的完成视唱。
与视唱相比,声乐对音色和发声技巧要求比较高,可是如果唱者不具备对节奏和音准绝对的把握能力也无法很好地表现音乐。视唱教学作为提高节奏和音准掌握能力的重要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唱者的演唱水平。
一般来说,一堂声乐课分为发声练习和作品演唱两大部分,而视唱教学在这两部分中都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发声练习就是利用元音、辅音来表达音高的训练,同时,音色、音域、发声位置、换声点等发声技巧也会得到练习。如果没有扎实的视唱基础,就不能准确把握音准节奏,音高的表达和声乐技巧的体现也就很难实现。此外,声乐作品演唱练习中还要训练学生对歌词和旋律的理解和处理能力。面对一部新的声乐作品的时候,首先就要通过视唱练习很好地解决音准、节奏等问题,继而才能对作品进行艺术处理。
声音的产生是一种物理现象,而声音的理解和感知则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现象。音乐的感受力建立在听觉对音乐基本属性的感受、分析、判断以及对音乐作品节奏、旋律、曲式结构等的辨认的基础上。通过视唱练耳训练,能够从听、辨、唱、记等各个角度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因此,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声乐表演者,进行视听练耳等多方面的训练是必须的。
想要提升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就要对所要表达的音乐作品的特点、风格、创作方法以及速度、和声、结构等有透彻地理解和精准地把握,而视唱训练,恰恰是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的前提条件。
要想视唱教学与声乐教学之间真正实现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应从教学大纲入手,“制定出一个系统的、合理的、科学的改革方案,广大教师在改革方案指引下,大力实行改革措施、加强学科融合、实现视唱与声乐教学的协同合作,促进视唱教学和声乐教学共同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⑥
教师要主动打破学科壁垒,积极探索视听教学和声乐教学的知识交叉点,针对知识交叉点采取“并班”授课的教学形式,帮助视听学生提高声乐技巧,帮助声乐学生夯实视听基础,实现共同进步。
在音乐领域,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实现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学科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就要求教师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技巧,为学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石”;另一方面,教师要拓宽自身的知识领域,比如,在视唱教学中融入声乐教学,为提升学生音乐技巧、音乐感受力和创造力建造“高架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视听教学与声乐教学之间的融合和渗透。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增加泛唱曲目的数量,共同改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素养。教师要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分配授课比例、选择授课形式,适当增加泛唱曲目比重,对精唱曲目练习起到推动和促进的辅助作用。“因此,无论声乐教学还是视听教学,都可以将泛唱曲目纳入日常教学中,实现学科交叉、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声乐教学和视唱教学的中心。通过多种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六)完善考核机制,以评价促发展
传统死板、片面的考核机制,过分强调对学生技能的考核,不仅不利于学生单科成绩的提高,也不利于视唱教学和声乐教学的融合和渗透。“因此,应建立动态的评价机制,采取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进步”⑧。
综上所述,在视唱中引入声乐,在声乐中渗透视唱,是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因此,音乐教学中要坚持走视唱与声乐相结合的道路,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1][2]王欣昕,于淼淼.视唱中的声乐声乐中的视唱——中意视唱练耳教学艺术周综述[J].艺术研究,2009,(01).
[3]沈明春.视唱练耳与声乐的结合运用初探[J].艺术探索,2009,(05).
[4][5]刘三强.对视唱练耳与声乐课程结合的一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03).
[6][7]晨炜.期待可持续发展的视唱练耳课程——关于“视唱中的声乐与声乐中的视唱”研究命题的几点感言[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04).
[8]方虹.新课程评价方式的实施体会 [J].山西体育科技,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