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对构建科学社会主义的启示

2012-04-18 06:44刘田甜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执政党资本主义

刘田甜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1.科学社会主义和邓小平理论

1.1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19世纪,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研究、总结前人的思想和实践活动,结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思维,批评空想社会主义,揭示社会主义实现从空想到科学飞跃的两大规律——资本主义经济剩余价值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学说,狭义是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共同构成克思主义整体理论体系的科学社会主义。通常从狭义上理解具有实践意义的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三大方面组成,该理论以事实为依据、在实践中发展。

1.2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指以邓小平为主的国家领导人继承毛泽东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摸索出来不同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总共经过了了4个阶段:

第1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到中国共产党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夕(1982)。这一阶段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尚未走上正轨,需要寻求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总需求促进了理论的初步提出。

第2阶段:中共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到中共十三大(1987)。中共十二大中邓小平首次提出和使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明确要以经济发展为工作的中心。中共十三大阐述了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同时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分“三步走”的方针和目标。两次大会间,邓小平理论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促使总命题得以确定,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第3阶段:中共十三大(1987)到十四大(1992)。这一阶段中,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概括了十二条原则(十三届七中全会)。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科学总结了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发展情况,清晰勾画出理论的轮廓和中心思想,坚定国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心。这一阶段的思想对邓小平理论起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作用,标志着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4阶段:中共十四大(1992)至今。这一阶段最显著的特征是邓小平理论的正式命名和使用。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成型的同时,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到了新的阶段。

2.邓小平理论的实际应用对构建科学社会主义的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批民主国家通过战争或政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得到了世界性的发展。接着由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的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迅速转入低潮,发展陷入困境。同一时期,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形成并得到发展,指导中国寻求到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中国在社会主义世界性的困境中屹立在世界舞台,并生机勃勃。中国的发展鼓舞了其他社会主义,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新的活力。邓小平理论从初步形成到完善到形成理论体系并逐个击破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难题实现快速飞跃的历程,对构建科学社会主义有着方方面面的启示。

2.1 实事求是,科学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发展所处阶段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让社会主义国家投入于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但起初没有成效。我国初期在社会主义探寻路上认识不正确,也一度使我国经济政治陷入长达20年的泥潭无力自拔。俄国列宁为首的领导人根据本国国情,寻求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可惜列宁去世早,未留下较全面的指导纲领,不了了之。各种探索的失败引起以邓小平为首的国家领导人及爱国人士的深思:为什么严格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原则建设社会主义会陷入死胡同,到底要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究竟什么才是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定义以社会历史发展逻辑为依据,社会主义是在经过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后进入的高层次社会发展阶段。中国却是直接从封建社会跳过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不符合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上升到马克思理论中社会主义社会的起点。因此直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拿来”发展中国,并不科学。过去对这个问题的不清醒认识下的盲目发展导致国民经济一度陷入危险。邓小平辩证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这个首要问题的回答扭转了长期以来轻生产力、重生产关系的错误认识,科学地将两者统一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据中国国情,科学地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中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他说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不夸大、不盲目,切实寻找指导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和方针,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基础。

2.2 学习提高,辩证看待复杂的国际环境

“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文选》中的这句话准确表达了邓小平对复杂国际环境下发展社会主义的态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当今世界中共同存在、发展、竞争,而且在一定时间内资本主义强于社会主义。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的建设对资本主义不应一味的批判排斥,要提高思想认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发展形势和现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虽然资本主义制度具有阶级性,但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营理念等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东西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并科学运用到社会主义发展中来,彻底摒弃是资本主义都要抛弃的错误思想,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3 解放思想,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理论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落后。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应如何发展生产,争取早日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中国面临又一难题。传统经济观念中,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只有计划经济才符合社会主义。毛泽东领导下采用传统观念中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计划经济发展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经济发展,它的缺点和局限日益暴露,事实证明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发展。邓小平解放思想、突破传统观念,他认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运行的手段,不能决定国家性质,经济手段和国家性质之间不存在冲突,偏重计划还是偏重市场,只要是对发展社会主义有利就可以拿来用,不涉及姓“社”姓“资”的问题。邓小平的这一观点在中共十四大中得到确定,经济性质由国家性质决定,不能本末倒置。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密切相连。从根本上打消人们的困惑,坚定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决心。中国正处在经济极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运用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才能真正起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解放思想下的理论突破,体现出我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和科学领导。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4 明确责任,建设服务型执政党

“革命”和“执政”是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党提出的要求。革命党的建设早在《共产党宣言》中从性质、思想、任务等方面已有明确要求,而“执政”的实际问题是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才遇到。革命胜利后,以列宁为首的俄国领导人对执政党建设非常重视,提出了正确的思路和要求,但是列宁的早逝让执政党的正确思想无法成型。后继领导人没有分清执政党和革命党的阶段性任务,混淆式的领导促使了俄国的灭亡。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后积极吸取俄国的教训,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对执政党的建设进行探索,却因“左倾”思想使得执政党领导严重脱轨,民心尽失。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引发了一场对执政党正确领导的大讨论,完善了执政党建设的具体理论,为中国执政党具体实践指明方向。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在讨论中准确指出革命党和执政党的区别,明确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同于以往的根本任务和工作核心。肯定干部在执政工作中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思想影响深远。

2.5 开拓创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观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重大创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组成形式只有单一和复合两种形式。中国国情特殊,在需要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面临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一国两制”思想把国家主权的统一放在首位,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香港、澳门和台湾可以继续保持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这一思想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论的限制。虽然苏维埃政权成立后也允许存在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但抵制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理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对特殊地区给予最大的发展空间,保障其顺利回归后的共同繁荣。这个大胆而科学的构想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从具体实践的方面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意义。

3.结语

邓小平理论继承性、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该理论对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启示深远,在世界性科学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在构建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上,做到决策实事求是,适时解放思想,执政党明确责任,善于学习提高,不断开拓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4]高原.科学社会主义[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

[5]赵家祥.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邓小平理论执政党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对邓小平理论发展史前沿问题的研究——评高屹著《邓小平理论发展史》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
关于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考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