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军,谭 杰,刘秀荣
(佳木斯大学a.建筑工程学院;b.人文学院;c.思想品德教研部,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改革开放以来赫哲族聚居区社会文化的变迁①
王洪军a,谭 杰b,刘秀荣c
(佳木斯大学a.建筑工程学院;b.人文学院;c.思想品德教研部,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历史上他们以渔猎文化为主,有着独特的社会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赫哲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赫哲族社会文化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这种转变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影响,如何在变革中去保护和传承赫哲族社会文化值得深思。
赫哲族;社会文化;变迁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目前主要聚住在黑龙江省佳木斯的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和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历史上,赫哲族曾经长期以渔猎为生,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关怀和扶持下,赫哲族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赫哲族进入了发展建设的快车道,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和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迅速。这种转变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影响,如何在变革中去保护和传承赫哲族社会文化值得思考。
1.语言
赫哲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没有文字,在长期与其他兄弟民族交往中,也受到了满族和汉族等语言的影响,赫哲语中也带有一些与其他兄弟民族的相同语和借入词。过去由于人口少,又极为分散,很早就与汉族杂居,男女老幼均通晓汉语,与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皆以汉语交往,不受语言方面的限制,发展至今天会用本民族语的已不多,只有少数上了年纪的老人会讲。目前,赫哲族通用汉语。
2.衣饰
赫哲族传统服饰多用鱼皮和兽皮制成,后来布衣逐渐代替了皮衣,以鱼兽皮制衣服,被褥逐渐消失。早年赫哲族妇女在脑后梳一条长辫子,用红绒线扎紧留穗,现在赫哲族妇女普遍留短发,部分妇女还烫发,早年的发髻不见了。
3.饮食
赫哲人早年以渔猎为主业,不种地,饮食以鱼、兽肉为主食,小米为副食,他们很擅长加工各种鱼、兽肉食品。此外,还采集野菜如柳蒿芽、黄花菜、山蕨菜等。而现在赫哲人有自己的耕地,普遍以粮食为主食了,饮食习惯与汉等其他民族区别不大。
4.居住
赫哲人早年的住房有临时和固定的两种。临时住房有撮罗子、地窨子、窝棚等;固定的住房有马架子和正房。这些住房主要是根据渔猎生产的特点,随着生产场地环境变化而搭盖的,多建在江、河岸边,固定房屋建在高处。生产季节根据场地大小,一二户或三四户住在一个地方。正常生活居住在村(屯)里,但规模较小,少者七八户,多者二三十户。而现在赫哲人已经集中居住并住进了砖瓦房或二层住宅楼。
5.交通
赫哲人早年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马爬犁、桦皮船、木板船、滑雪板和狗拉雪撬等,近几十年又发展到畜力胶轮车。现在使用机动车、船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6.婚丧
赫哲族婚姻主要是实行氏族外婚、一夫一妻、父母包办的婚姻制度,而现在说亲和结婚习俗受满、汉族的影响较大,实行的是自由恋爱,与其他民族通婚,尤其和汉族通婚者居多。赫哲人实行土葬,早年丧葬比较简单,死了人用白桦树皮裹严,扎上三道树皮绳,挖坑掩埋即可,而现在用木板棺材或火化殓葬了。
7.节庆
赫哲族早年没有自己的独特节日,后来由于满、汉民族的影响,开始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仲秋节等节日。
8.职业
过去赫哲族主要从事渔业、农业、手工业和采集业,渔猎生产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主要交易品是各种兽皮和渔产品。改革开放以后,赫哲人已从单一的渔业经济转向多元的市场经济,开始从事商业、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水产品加工和外贸业等等。
1.加速了民族间的团结与融合
主要是加强了与本地区民族间的合作与交流,尤其加速了与满族、汉族间的团结与融合,推动了本地区社会文化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1)社会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赫哲族与满族、汉族社会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紧密,为赫哲族与本地区民族间在的文化交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推进了赫哲族与本地其它民族社会文化共同发展。
(2)社会文化更加繁荣与稳定。赫哲族与满族、汉族等各民族长期相处,民族关系和谐,赫哲族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其它民族尤其满族、汉族相依共存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得到了不断巩固和提高,并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相互依存。
(3)产生民族间的隔阂和矛盾因素逐渐减少。长时期的相互接触和相互影响,党的民族政策得到贯彻实施,赫哲族人民在政治上得到了提高,与满族、汉族其它兄弟民族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待遇。不少赫哲族干部被吸收参预了国家大事和地方事务的管理,享受到了民族平等的权利,民族融合速度进一步加快,民族共同点逐渐增多,文化差异逐渐消失,与其它民族的共同性越来越多。
2.民族间的融合过程容易产生各种消极因素,对民族关系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1)新旧思想冲突很容易导致各种敏感问题的发生。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历史进程,新旧思想观念的更替必将引起一些争议,需要经过长时间去磨合,去消化,去吸收,由于受文化底蕴、民族风情、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赫哲族与汉族之间的思想碰撞会产生一些摩擦,影响民族团结的各种敏感问题会时有发生。
(2)民族文化发展的不均衡容易影响民族的团结与稳定。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就是要破除旧的,改变落后的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文化元素。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保持先进的文化方向,汉族社会文化也正在经历着洗礼并发生着深刻地变革,并优先于其它民族。而赫哲族的社会文化发展无论是起点还是发展速度同汉族相比要稍逊一筹,这样,在同等的情况下进行竞争,赫哲族不能够完全占据主动和优势,这样会损失掉一些良好的竞争机会,进而容易产生影响民族团结的不和谐因素。
(3)本民族对民族文化的发展进步认知不足。由于传统守旧意识的束缚或接受新鲜事物较慢,一部分人会对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变革产生异议或采取敌视、回避态度,容易造成一部人对本民族社会文化的发展变革产生种种误解,加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宣传和教育不够系统,不够深入,很容易产生新的民族矛盾,这种民族矛盾既包含民族自身的矛盾也包含民族间的矛盾。
1.民族文化的大融合是一种趋势
在长期的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赫哲族特色的民族文化系统全面地保存下来的不多,原因不只是受到满族、汉族等民族文化的冲击,更主要的是赫哲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好的文化不能用文字方式记录并保存下来;同时,赫哲族人口基数少,在与汉族等其它民族通婚杂居时受到其它民族文化的影响,逐渐适应了汉族等其它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加之赫哲族本身的社会文化发展水平较低,会说赫哲族语的人又极少,很难在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中占据文化的主导地位,就很容易被占主导地位的民族文化所同化,并成为历史的必然和发展趋势。
2.民族意识的觉醒已经彰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赫哲族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也随之提升,赫哲人在物质财富积累不断丰富的情况下,在精神上也体现出更高的需求。这种需求既表现出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更体现出振兴赫哲族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好地促进本民族与其它民族共同进步,共同繁荣。把握并引导好这一积极因素,对于促进民族大繁荣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3.民族文化的发展速度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由于历史原因,少数民族多聚居在老、少、偏、穷的林区或山区,加之交通不便,与外界联系少,民族地区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这就决定了民族文化的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在接受先进文化的过程中有快有慢。赫哲族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也同样受到这种情况的制约,也就决定了本民族自身的发展速度,这种不平衡性还需要经历一个长时期的发展阶段。
4.民族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历史过程
民族的融合过程并不意味着少数民族被汉化被消亡,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过程;是互相取长补短,求同存异,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过程。民族的融合过程也并不会因为汉族人口众多而同化其它少数民族,实际上汉族也在学习借鉴其它兄弟民族好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并汲取营养,自身不断得到改进与加强。只要各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土壤存在,民族就会存在差异性。所以,不应该有意让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消失,更不应该人为地消灭民族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物质财富的快速发展并不能最终解决民族问题。
1.要正确认识前进发展中的民族矛盾和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民族间的融合速度和流动性加大,各民族间互相影响、相互渗透的共同因素越来越多。但不同民族因其特点、基础、差异的不同及在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上的不平衡依然存在,又由于历史、自然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城市速度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速度化加快的大背景下,因合乡并村等人口迁居而引发的各种发展中的民族矛盾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必须正确认识看待这一新形势下影响民族团结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影响民族关系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2.要充分尊重赫哲族自己的意愿和选择
赫哲族人口居住相对比较集中,主要以佳木斯和双鸭山地区为主。要根据赫哲族聚居区人口相对比较集中的这个特点,在涉及到赫哲族民生等领域政策的制定时,一定要充分尊重赫哲族人民的意愿,多征求赫哲族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划并设计好赫哲族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在具体工作中不能用简单的水平非理性的单一的即使是善意的行政手段去干预赫哲族聚居区的事务,更不应该存在汉化的思想倾向,用汉族的思维去处理少数民族的事务,要牢固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局意识,维护和发展好赫哲族与汉等其它民族良好的民族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3.要推进赫哲族聚居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共同进步
现阶段,民族问题的关键是发展问题。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就没有民族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只有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有利于民族问题的最终解决。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加大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继续做好语言和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挖掘工作。要加强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逐步解决人才匮乏问题。积极支持赫哲族企业拓展空间,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引导赫哲族乡(镇)充分利用地域和资源优势,发展优势民族文化产业,积极开展特色旅游等等。由于历史原因,赫哲族民族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要改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优先安排和扶持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拉动作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公路建设,优化路网结构,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进而推进赫哲族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共同进步。
[1]于晓飞,黄任远.赫哲族与阿伊努文化比较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2]马奎.改革开放中回族社会文化的变迁[C]//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宝典.北京:团结出版社,1999:1086-1088.
[3]尤志贤.赫哲族的生活习俗[Z]//三江赫哲.政协佳木斯市委文史资料委员会发行,莲江口劳改支队印刷厂印刷,黑新出图(91)282号,1991:10-31.
[4]谭杰.赫哲族渔文化的形成与传承机制的研究[J].学术交流,2012,(3).
[5]刘敏.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s in the Hezhe Neighborhood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ANG Hong-juna,TAN Jieb,LIU Xiu-rongc
(a.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b.Humanities;c.Ideological morality Teaching and Research,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 154007,China)
The Hezhe is one of the least populated nations in China,mainly in fishing and hunting culture in history.It has a unique socio-cultural traditions and it is valuable spiritual wealth of Chinese culture.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changing times,The Hezhe’s production and wayof life has undergone major changes.The Hezhe social culture also undergoes tremendous change.This shift has positive factors and also has a negative impact.How to change to protect and pass on Hezhe social and cultural is worth thinking about.
Hezhe;social and cultural;changes
K892.2
A
1007-9882(2012)04-0124-03
2012-05-25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524117);佳木斯大学青年基金项目(wq2011-012)
王洪军(1970-),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田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