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红 孔玉兰 马姣姣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
健康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饮食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及要素之一。[1-2]为了提高专业实践应用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生饮食健康状况及专业教学对饮食健康的影响,我们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指导,设计了饮食健康调查问卷[3-8],对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2010级(二年级)、2011级(一年级)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
自拟调查问卷,集中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202份问卷,回收164份。
本次调查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籍贯、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年级、专业等;第二部分为选择题,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指导,设计的选择题内容分三个方面,一是对饮食健康及营养信息的关注,共3题;二是饮食习惯的调查,涉及早餐、午餐、晚餐的合理分配,主食结构,食物结构及选择,零食习惯等方面,共18题;三是营养知识的知晓度,共14题,总计35个选择题。
统计结果表明,74.4%的学生平时会关注饮食健康的文章和信息,而且选择此选项的二年级学生比一年级学生高出20个百分点。而选择“一般不会,除非自己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的一年级学生的比例比二年级学生高出15个百分点。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二年级学生接受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对专业信息的敏感度和关注度提高。
学生最希望了解的营养知识根据选择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食物正确的烹饪方法”“食品卫生知识”“营养不良的预防”“日常食谱的制定”,说明学生在接受了解有关知识时更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性及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有74.7%的学生知道或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由于二年级学生已学习了“食品营养与卫生”“公共营养”等课程,所以知道并了解“指南”及“宝塔”的二年级学生占97.2%,而一年级学生仅占31.6%,且一年级学生中有36.8%的学生选择了“不了解、从没听说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专业教学的效果。
调查问卷中关于饮食习惯的调查题共18题,包括早餐、午餐、晚餐的合理分配,主食结构,食物结构及选择,零食习惯等多个方面。
2.2.1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方面
统计结果表明有90.9%的学生愿意接受正确建议,并改变一些饮食习惯,但一年级学生中有5.3%的学生选择“绝不会改变饮食习惯”,而二年级学生中无人作此选择;有87.8%的学生会从健康出发考虑改变饮食喜好,但也有13.4%的学生“不考虑改变”,其中二年级学生中选此项的比例是一年级学生的一半,说明二年级学生在不良饮食习惯的改变方面表现出更多的理智。
2.2.2 三餐习惯方面
学生对午餐摄入的规律性最强,有82.9%的学生每天都吃午餐;64.0%的学生每天都吃晚餐;三餐中学生早餐的规律性较差,只有39.6%的学生每天都吃早餐,且有9.8%的学生经常不吃早餐,二年级学生经常不吃早餐的比例比一年级学生高4个百分点。学生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是早上有课,时间紧或睡懒觉;有超过57.3%的学生会因周末或假期而改变早餐习惯。一日三餐的食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午餐、晚餐、早餐,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差异性不大,但一年级选择三餐“一样多”的比例高出二年级一倍多。有89.0%的学生认同三餐定量的重要性,这与中国居民的传统饮食习惯基本一致。从调查情况看,在校大学生就餐以学校食堂为主(88.4%),也会外出改善伙食,平均每周外食1次的比例为37.2%,每月外食1次的比例为39.0%。
2.2.3 食物多样化方面
学生的主食结构以“以大米白面为主,少量粗粮薯类”的占82.9%,“只吃大米白面,基本不吃粗粮薯类”的占10.4%;82.9%的学生不会为了减肥或其他原因不吃主食。这些数据反映了学生膳食结构的合理性,但主食结构中粗粮偏少。
在荤素搭配方面,选择“荤素均匀”的学生占49.4%,素多荤少的占42.7%,年级差别不大。有75.0%的学生会注意饮食结构中食物的多样化,但也有23.2%的学生不关注食物的多样化。
大多数学生(79.9%)偶尔会选择街边烧烤、油炸食品、麻辣烫等食品。此项选择中,一、二年级的差异较大,一年级中有21.2%的学生选择“经常吃”,而二年级学生中只有5.6%;选择“从来不吃”的比例一、二年级分别为 1.8%和14.0%,此处也反映了专业教育的效果。选择食物的依据依次为口味好(42.1%)、营养搭配(37.2%)、随意(13.4%)、价格便宜(8.5%)。在饮食口味方面,多数学生选择清淡的口味(占52.4%),选择偏甜、偏咸、偏酸的比例基本相当,约占25.0%~28.0%,但也有较多的学生喜欢偏辣的口味(40.9%)。这些调查结果表明二年级学生更趋向于选择健康食品,但以营养搭配为主要选食依据的比例还不够高。
每天都吃蔬菜、水果、肉类、牛奶及其制品、鸡蛋、豆类及制品的人数比例分别为 67.7%、19.5%、49.4%、15.9%、17.1%、23.8%,经常吃的比例分别为:35.4%、45.1%、48.8%、37.2%、43.9%、51.2%,偶尔吃水果、牛奶及其制品、鸡蛋的比例分别为35.4%、42.7%、42.7%。
上述数据表明,总体而言学生能注意食物的多样化,但对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学生对奶制品、水果的摄入不足还是比较普遍。
学生对于饭前喝汤、饭后半小时吃水果、少食多餐等良好的饮食习惯持赞成态度的比例超过60%,对于边吃饭边做事、站着吃饭等习惯不赞成的分别为72.6%和63.4%。这说明多数学生对良好的饮食习惯有趋同性。
调查问卷中涉及营养知识的选题共14题,16个正确选项的平均选择率为74.0%,说明学生对营养知识的了解达到中上水平;但有3个正确选项的平均选择率低于60%,主要表现为对足量饮水及科学饮水的认知不够。此外,对能量摄入标准的了解也不足,正确选项的选择率也仅在62.8%~65.2%。
一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在营养知识的知晓率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除一个选项外,二年级学生正确选项的选择率均高于一年级学生;一、二年级学生对正确选项的平均选择率分别为57.6%、85.1%,相差27.5个百分点,存在很大的差异。这说明经过较长时间的专业教学,二年级学生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率达到了优良水平,一年级学生仅为基本合格,这也反映了专业教学的效果。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已经学习了有关专业或专业基础课程,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了解程度远远超过一年级学生,由此也体现出教育的效果。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根据体质状况调查,应用营养学的原理,从膳食结构及膳食营养保障人民健康的角度出发,提出的合理膳食、均衡膳食的普及性、指导性文件,其价值在于推广、普及、应用。从本次调查的结果看,有必要在大学生中开展关于健康饮食方面的普及性宣教,某些专业教学环节固然可以起到宣教的作用,但对更多的大学生而言,应该通过公共选修课、专题讲座、主题宣教、社团活动等形式起到教育普及的作用,使更多的学生为健康而“食”。
从调查结果分析,在校大学生用餐基本选择学校食堂,在学生的主食结构中以米、面为主,粗粮偏少,这与供餐情况有一定的联系。此外,较多的学生饮食喜好偏辣的口味,学校食堂很可能为了迎合学生的口味而忽视了营养健康要求。对于长期在食堂用餐的学生来说,学校食堂应该考虑学生健康饮食的习惯养成及潜移默化,在安全卫生的基础上注意营养搭配。
[1]周锦程,等.四川大学本科生饮食卫生意识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020-2023.
[2]周锦程,等.大学生饮食卫生行为态度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8):902-904.
[3]田慧敏.大学生食品安全K-A-P调查分析[J].西部医学,2010,22(9):1769-1771.
[4]范幼兰.绍兴市社区老年人饮食健康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8):1535-1537.
[5]沈丽.深圳市初中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294-295.
[6]杨瑾,等.南京市部分消费者饮食健康知识调查[J].中国校医,2007,21(2):166-167.
[7]谢佩娜.大学生饮食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2(3):45-47.
[8]陈玉娟,等.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认知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39(2):238-239.